本文目录一览

1,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评语怎么写

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能力超群`这个还用想吖`朋友?随便去找一些这样的话就可以拉

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评语怎么写

2,班主任工作业绩怎么写

今天把那谁谁谁收拾了明天打算把前面那谁谁谁收拾顿 今年很好希望明年更好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校方有具体的规定。  班主任的业绩考核,校方有具体的标准。  因此,参照校方的规定和标准就可以了。

班主任工作业绩怎么写

3,教师工作业绩怎么写

首先写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再写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然后写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取得工作业绩和接受各种表彰的(这点要写多些内容)。最后写今后的努力方向。
完成了多少教学工作量,教出多少学生,其中多少学生升入重点;师德方面如何好,如爱学生;教研方面写了多少文章等
写工作经历/得到的荣誉/培养的人才这三项应该就可以了

教师工作业绩怎么写

4,请问怎样评价大学老师的工作成绩

要看你申请的是什么我的经验是,国外的高校更为关注科研能力所以重点应该是参与过什么课题,具体解释课题的目的,经费,作用发表的论文,期刊的地位参加过哪些有影响力的会议,有无发言许多大学需要你的作品的英文版本还有就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也重视你的同事上级对你的评价他们对教师如何育人,政治和党一致等不感兴趣
聪明点的做法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多照顾点专家教师的评价,下点门面功夫。在平时当然是特别注重学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为重,实质性最重要。不过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有魅力的教师是没有什么评价标准的说法的
1.发表的论文多少以及在那些杂志上发表的2.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3.取得的科研经费4.带学生以及学生对你的评价5.....................

5,教师绩效评价该怎么评

绩效考核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的过于复杂。首先你需要明确每个教室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然后你在根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制定老师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工作量一定要落实到数字上,并且不可以脱离实际。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时间基本就可以制定绩效考核了。首先需要了解理解应用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了。1、让员工走出“绩效就是扣工资”的思想误区,为员工量身订制“赏罚分明”机制,给员工安全感; 2、强化绩效的监管机制,防止管理层“放水”,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绩效管理三维度:只能全力以赴、不能尽力而为,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4、从岗位职责提炼KPI,推动权责利体系建设;从管理计划提炼KPI,保证体系合理性; 5、这是一场真正将绩效落地的课程,让无法量化的KPI指标得到数据支持。方向是好的,细节决定成败。

6,教师绩效怎么评

2009教师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绩效工资的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绩效工资的实施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7,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

一、传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弊端  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大多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绝对标准,如规定考试分数达到80分及以上为优秀,达到70分及以上为良好,达到60分及以上为及格,达不到60分为不及格。把平均得分作为评价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再如高考成绩如何,往往是看班级学生达到重点大学或者一般本科投档分数线的绝对人数有多少。  这种绝对的评价方法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首先是忽视了各班学生的基础,其次忽视了各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其三对教师不公平。这种评价的结果挫伤了部分教师特别是担任所谓普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用相对评价的方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评价思路  学校在分班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各班学生文化素质绝对均衡,即使总成绩很平均,也不能保证单科成绩也平均。如果我们以各班的前位成绩(被评价的这一次成绩为本位成绩,此次以前的某一次考试成绩为前位成绩)为基础,将本位成绩与前位成绩进行比较,看其学生学习成绩的成长性,就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  1)达标率(总分和单科)⑴高分率=高分达标人数÷高分指标人数×100%⑵优良率=优良达标人数÷优良指标人数×100%⑶合格率=合格达标人数÷合格指标人数×100%  2)均分系数(总分和单科)均分系数=班级平均分÷所在组平均分  3)单科合格配套率(简称合配率)  单科成绩达到合格标准总分成绩也达到合格标准的班级人数叫做单科合格配套人数(简称合配人数)。单科合格配套人数与班级总分成绩合格人数的百分比,叫做单科合格配套率。  ⑴高分合配率=高分合配人数÷总分高分达标人数×100%  (高分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高分标准总分也达到高分标准的人数)  ⑵优良合配率=优良合配人数÷总分优良达标人数×100%  (优良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优良标准总分也达到优良标准的人数)  ⑶合格合配率=合格合配人数÷总分合格达标人数×100%  (合格合配人数是指单科达到合格标准总分也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  4)综合得分  ⑴总分综合得分=总分高分率×100×高分率权重+总分优良率×100×优良率权重+总分合格率×100×合格率权重+总分均分系数×100×均分权重  ⑵单科综合得分=单科高分率×100×高分率权重+单科高分合配率×100×高分合配率权重+单科优良率×100×优良率权重+单科优良合配率×100×优良合配率权重+单科合格率×100×合格率权重+单科合格合配率×100×合格合配率权重+单科均分系数×100×均分权重   3、评价统计及计算步骤  1)统计分组: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水平,将水平相当的班级分在同一个统计组。  2)确定指标人数:根据教学目标,用前位成绩(如中考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测算。  ⑴先按照各组参加考试人数的一定百分比,分别确定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的基数。如高分为20%、优良为30%(不包括上档20%)、合格为30%(不包括上档20%、30%)  ⑵再根据总分及单科对应于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基数÷70%的顺序号的学生的前位成绩(如中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的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  ⑶各组总分及单科达到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的学生人数×70%,即为该组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总标准人数。  ⑷各班总分及单科达到所属组内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的学生人数×70%,即为该班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指标人数。  3)本位成绩的统计计算  ⑴、达标人数的统计  根据各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总指标人数,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本位成绩达标最低分数线,各班达到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本位成绩最低分数线的人数,即为该班的总分及单科高分(优良、合格)达标人数。  ⑵各项评价指标计算  根据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达标率、合配率、均分系数和综合得分。三、评价遵循的原则  实行这种相对评价遵循了以下原则:  1、比较性原则。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不是将学习基础有差异的班级放在相同的标准上进行评价,而是比较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成长,这是比较合理的。  2、发展性原则。这种评价方法的比较性原则也体现了发展性,另外,在确定指标基数以及最低分数线时,考虑到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有可能进入高分、优良或者及格的行列,所以将高分(优良、合格)标准人数基数÷70%,加以放大,这样来确定各组总分及单科的高分(优良、合格)最低标准分数线。  3、公平性原则。由于这种评价方法是相对评价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成长性,无论是教重点班还是教普通班,只要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获得成就的机会就是均等的,普通班的成绩增长幅度大,进步快,教普通班的教师也被认可是优秀的。  4、导向性原则。这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全体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工作,能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综合得分计算中,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管理的目标或者重点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权重的确定上作适当的调整,以引起教师的特别关注,在教学工作中加以重视。如要引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偏科问题,就可以加大单科合格配套率的权重;如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提高教学成绩的合格率,就可以适当加大合格配套率和均分系数的权重。
学校在分班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各班学生文化素质绝对均衡,即使总成绩很平均,也不能保证单科成绩也平均。如果我们以各班的前位成绩(被评价的这一次成绩为本位成绩,此次以前的某一次考试成绩为前位成绩)为基础,将本位成绩与前位成绩进行比较,看其学生学习成绩的成长性,就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文章TAG: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评语教师  工作  作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