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3、有《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 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   2.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2.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    教学具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排队编号   1.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   要求:   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说一说:   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3.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4.提问:   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   如:东东从矮到高排,排第1,从高到矮排,排第5。   5.讨论:东东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大小不同的物品。   根据老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   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提问:   (1)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   (2)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   (3)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师: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三、观察图片   师: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   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师: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样菜。    四、找邻居   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到南瓜家?(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师: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   五、什么是蔬菜   师: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师:(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师: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师: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六、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师: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   幼: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   幼儿自由讲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2 比的化简 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正确读写带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说说下面各分数所表示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正确读写带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说说下面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份数的分子,分母大小的比较中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掌握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   2.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2.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    教学具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排队编号   1.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   要求:   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说一说:   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3.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4.提问:   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   如:东东从矮到高排,排第1,从高到矮排,排第5。   5.讨论:东东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大小不同的物品。   根据老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   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提问:   (1)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   (2)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   (3)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和“<”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大数幼儿先说:“8大于6”,小数幼儿说:“6小于8”。游戏依次进行。   五、戴小猴头饰,幼儿做小猴子,学习把不等式边等式。   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小猴学样》的游戏,游戏之前先要学样本领—把不等式变等式。”启发幼儿说出“4小于3”,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并说:“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太难记了,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一样多,把“>”变成“=”该怎么办呢?小猴子动脑筋想一想。”想出4-1=3、3+1=4两种办法都行。   六、听音乐做“小猴学样”游戏。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和“<”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大数幼儿先说:“8大于6”,小数幼儿说:“6小于8”。游戏依次进行。   五、戴小猴头饰,幼儿做小猴子,学习把不等式边等式。   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小猴学样》的游戏,游戏之前先要学样本领—把不等式变等式。”启发幼儿说出“4小于3”,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并说:“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太难记了,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一样多,把“>”变成“=”该怎么办呢?小猴子动脑筋想一想。”想出4-1=3、3+1=4两种办法都行。   六、听音乐做“小猴学样”游戏。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师: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三、观察图片   师: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   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师: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样菜。    四、找邻居   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到南瓜家?(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师: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   五、什么是蔬菜   师: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师:(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师: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师: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六、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师: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   幼: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   幼儿自由讲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小朋友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   几何体的动态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各种几何体混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围坐在周围,做盖高楼活动。引导小朋友尝试用各种几何体盖高楼。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叠放盖高楼?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找出能够叠放盖高楼的几何体。   4.请小朋友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盖的高楼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叠得高?   5.讨论总结找出盖高楼站得稳的几何体,请小朋友盖一座高楼。   活动延伸:   在建构活动中鼓励小朋友利用几何体搭盖高楼。    评量:   能够找出能叠放和不能叠放的几何体,并能说出原因    活动结束   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活动.有利于小朋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7,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9.学生讨论并列式。(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预设: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预设: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板书:除法定义)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额。。。。

8,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 想一想,填一填。 (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 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 + 6 = 13 7 + 6 = 13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及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学准备 :课件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二、新授(一)、出示主题图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2、说出计算方法。(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7 + 6 =13 7 + 6 = 133 3 3 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4、圈一圈,算一算。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5、练习。接着往下算三、巩固练习1、 84页第1题先看图,观察,在列式。用方法计算结果。2、第2题,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全班交流。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84页第3题。4、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7 + 6 =13 7 + 6 = 133 3 3 4

9,需要一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利息》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学生 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利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本课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通过制作使学生理解“影片剪辑”在Flash动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1、学生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特别感兴趣;2、学生已有初步书面表达能力,但也有不少同学较差,发展极不平衡;3、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一般,有十位同学基础很好,但也有十位同学连基本的数学计算也不会;4、经过动员,学生能掌握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学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也有极个别同学完全不感兴趣;5、学生对有关利息的数学知识了解不多。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制作购物的场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以师生直观演示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以教师归纳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突破重难点.在学习方法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结合小组讨论,观察与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迁移的方法获取新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导入:同学们,下图谈论的是哪里的事情呢?具体在谈论什么呢? 2 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有关利息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利息 1理解本金、利率的含义2 得出利息公式 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用喜欢的方式记忆 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利息做准备。发挥学生主体性 指导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试一试以及练一练 自由组合进行联系,小组讨论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听讲。 通过教师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九.教学反思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 ,挖掘数学因素数学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变得那么鲜活、那么富有生命力。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创设情境中,我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眼保健操转化为数学情景,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利息的学习这一课,我旨在让学生利息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2、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3、 在教师评价的语言上,我还需再仔细斟酌,力求让评价的语言再灵活一些,更有针对性。

10,小学数学优秀案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文章TAG:教学设计完整版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