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有感 50字

今天学习了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讲述了徐悲鸿用画画为中国争气的故事读完了课文,我想:徐悲鸿真了不起,他没钱买吃的,但还是能够坚持学画,这令我很感动。而且,徐悲鸿非常刻苦努力,有时候连连吃饭和睡觉都忘记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要让那个骂中国人的外国学生看看,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我上个学期成绩不是太好,所以我立下誓言:这学期一定要好好读书,我要向徐悲鸿学习,学习他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争取当班里的第一名。 到了最后,徐悲鸿成为了世界绘画大师,那个外国学生其实也在帮助徐悲鸿,就因为他的侮辱,才激发了徐悲鸿的学习愿望,激发了他的爱国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实力。 徐悲鸿真是了不起,他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所以,现在外国人都很敬佩中国人。让我们现在好好读书,象徐悲鸿那样刻苦努力,长大以后也为国争光。。

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有感 50字

2,高考美术学习心得

我就是栽在美术高考上的,一开始是江苏统考,那时我在全校128名美术生中平时都是前十,最后去苏州大学参加美术统考了,那地方位置超小,画画超难受,加上那天紧张,画得超慢,结果素描考了有史以来最低的95,那次色彩还好130。所以江苏美术统考首先心态要好,不管外界环境怎样,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然后素描要画的强烈,色彩鲜亮。江苏统考就是浪费人才,学一个月的人有时可以拿学一两年的人拿得分数。只要你素描画黑,色彩画亮,就有及格分拿。 到了外省美术单招了,因为我们学校文化课较好,大多数人走的江苏学校,所以没有培训单招方面的东西,我统考没考好,就带着壮志四处考试,那时以为外省的学校不喜欢江苏亮亮的色彩风格,还以为批卷老师会细看我的画,所以每次单招都往灰里走,结果天津工业大学100分值的考试素描92,色彩50。所以外省的学校色彩也要画亮一些,毕竟有几千份试卷批卷老师不会仔细看你的画。还有没学过的东西也不要去考,那时我没学过设计去考川美,结果色彩素描都拿了82,就一门设计只拿了50,使我与川美失之交臂。后来考了一些单招学校,最后只拿到了重庆大学的校考通知书。 总之,学美术的是最辛苦的,比音乐生,体育生,文化生都苦。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这次高考也考得的一般,只能填哈尔滨师范大学一类的学校。当年的理想早已灰飞湮灭了。经过这几次考试我终于明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认清自己的能力,为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美术学习心得

3,急求 有关美术高考前一个多月画画退步的深刻检讨反省学习心得 500

呵呵,是要交作文么?从进步不大的根源上面找,为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你提高,等等等等,这些就能写个300多个字了,然后写你怎么努力加倍努力,最后喊点口号,给自己的目标定的明确些,这就基本上到500字了,如果您还意犹未尽,那就谢谢为了谁学习美术了,动力何在等等的话,应该也就到了.其实我通过这么多年走美术这条路总结出来也就一个字,"勤"字,有了这个字就什么困难也都不怕了,没有这个字所以才不进步。再有,绘画效果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并非立竿见影的东西,所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也许就有新发现了。以上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祝考试成功!
进步不大。 懒散。 如何重拾信心
我告诉你,这说明你要进步了,一个提高前总有一个退步或停滞。你要不断心理暗示你能做的更好
我学习美术也有段时间了,可是还是感觉对于美术的认识还是不够,有时还不敢去真正的面对一些模拟考试,其实我还是很喜欢美术的,有时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去着手,不知道那里是自己不会的内容,甚至还有逃避的想法,不想坐下来去画一张画,但是时间却不会等人,我们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慢慢的流去,对美术的感觉也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心理好像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浮躁,就是坐不住了。好像出去散心,出去玩自己想玩的,但是每当逃出教室又不踏实。 所以我在以后不能还是这样,我应该好好沉住气,坚持下来,好好的面对每一个问题,我要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不能每当遇见一个错误。就灰心丧气。我应该坦然面对这一切。在这最后的时间里不能分心,好好把握自己的时间,遇到不懂得也要去问老师和同学,把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利用。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急求 有关美术高考前一个多月画画退步的深刻检讨反省学习心得 500

4,亲们亲们点进来看看形容绘画的名言和描写绘画感受的优美句段

胞核-胞浆-胞膜制备试剂盒 fP1201 描述:Nucl-Cyto-Mem Preparation Kit从哺乳动物新鲜或冻存的组织块、贴壁或悬浮培养细胞中,制备细胞核、细胞膜与胞内质膜、细胞浆等三种主要亚细胞组分。独特的试剂成分与优化的制备方案相结合,使胞核-胞膜-胞浆制备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和超速离心,只需要玻璃匀浆器和微型高速离心机,在1小时内完成。制备的细胞核、细胞浆组分纯度甚高,而且较少交叉污染。单一的细胞膜的纯化是一个特殊问题,本试剂盒制备的胞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质膜的混合物。制备的细胞核是完整的未裂解的细胞核,但胞浆组分为可溶性胞浆蛋白。制备的亚细胞组分的纯度可胜任后续免疫共沉淀、SDS-PAGE、2-D gel电泳、Western Blot、酶活性测定、受体分析等。组成:(100 extractions, 8 x 106 ~ 1 x 107 cells per extraction)CER, Cytosol Extraction Reagent,50 mlMER, Membrane Extraction Reagent,5 mlNER, Nuclear Extraction Reagent,100 mlSuspension Buffer,20 ml 储存:4 oC避光保存1年。说明:1. 制备的亚组分可直接进行蛋白含量测定、酶活性测定、受体分析。但进行免疫共沉淀、SDS-PAGE、2-D gel电泳、Western Blot之前,需要1:1加入自备的2x样品缓冲液(含去垢剂如NP-40、Triton X-100、SDS)。用户可不用Kit中的Suspension Buffer,而直接用自行配制的样品缓冲液重悬胞核或胞浆沉淀。2. 如果为凝胶阻滞实验(EMSA)目的提取核蛋白,建议用kP1200: 核-胞浆蛋白制备试剂盒 (Nuclear-Cytosol Extraction Kit),该试剂盒并非提取完整的细胞核,而是直接提取可溶性核蛋白,可用于EMSA或Western Blot分析。 普利莱基因HiGene转染试剂,新型超低细胞毒性转染效率优于国外产品,欢迎索取试用装。HiGene 转染试剂 (gC1506)

5,谁能给我一份大学的美术课感想阿急谢谢下周一要用

当世界走进21世纪的时候,回头凝望着我们的美术(艺术)教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人们长期固守的美术学科教育中,很多问题是不能用审美来解释的,美术学科表现与技能方面的诠释那就更加苍白了。这是因为,在美术(艺术)史的进程中,太多的因素在促成或制约着美术(艺术)的发展。 美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其今天与未来的发展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一堂具体的美术课上,教学主题构成的要素可以由课题、作品、学科表现形式、工具材料、表现方法等几方面。 仅从第一个要素“课题”来看,左右着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例如,崔波老师所上的这一课《梅竹精神》,首先,教材上的这个主题不是能用单纯的审美就能够解释清楚的。所谓的“梅竹精神”其本身是一种哲学思考,而且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一精神,这是中国社会所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如果再深入探究,需要从人类学角度思考,那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传承,这其中既有民族性的问题,又有人种学的关系。可以反过来思考,梅花与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为什么中国人赋予其这样的精神寄托呢?而西方人为什么没有呢? “梅竹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由哪些人来倡导与秉承的呢?回答是文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为什么要以这种精神来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的追求呢?这其中的解释也并不是仅从审美的角度就能够回答的,因此,这一课题让我们的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东西太丰富了。 这些问题构成了这节美术课的课题是必须要以文化的探究作为教学主线的。 而从其教学目标看,教材明确提示有三: 1、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领略中国画笔墨韵味。 2、能初步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尝试表现梅竹的题材。 3、能领略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解答问题:中国画的工具是由什么构成的? 毛笔、墨、宣纸、砚台、笔洗、镇纸等。 毛笔的笔杆是由竹子这一材料制作的,为什么选用竹子呢?这其中依旧有问题可以探究。 而墨、宣纸、砚台、笔洗、镇纸等工具与材料,可以探究的东西也非常丰富。 还可以解答的问题有下列: 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其文化意义在于那里? 中国的文人为什么将“梅竹精神”作为一种人格来自律呢? 等等……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就更多了。 1、《梅竹精神》这一课题作为一个初中的美术教学课题,到底是以“梅竹精神”作为人文主题进行统领?还是以这样的主题作为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课题外衣呢? 我的即兴回答:从教材这一课题已经设立的3个教学目标看,还是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两张皮”编教材的方式。 2、既然用《梅竹精神》作为课题的名称,那在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里又如何能够将内容上丰富呢? 我的即兴回答:如今单科美术教材里的课题编写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于艺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既然社会中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多因素的关联,那作为教材教学的内容在编写与呈现方式上,就不能以一节课的形式出现,而应该像艺术课程那样,像世界发达国家的视觉艺术课程那样,以单元主题式的构成而确立自己在教学实施中位置。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将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这也是我在带领我的学生宁珠红研究了中国现有的11版本的单课美术教材后,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尹少淳老师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导者担忧的那样:美术课程一直在“飘”。也正是尹少淳老师在10月12日的浙江武义讲座里所要倡导的“再谈文化”的意义所在。 还是那句话:50几年来,小学、初中的美术课根本就没有解决全体学生的美术技能问题,按照目前这样的状况,再继续走下去,也解决不了学生的美术技能问题。 中国美术教育其唯一的出路,那就是: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艰辛工程: 一是颠覆现有的师范大学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试行)》的要求: “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克服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的弊端,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建构具有综合特点的课程。” “整合优化有关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同时又保证学生能够建立均衡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这里提到两个方面的综合,不综合是没有出路的。 二是逐步对全国在职的小学、初中、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职后的专业培训,用若干年的时间补充现有美术教师的素养。按照上述《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进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不断储备与更新。 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而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探索。这也是我给研究生们所讲的一句话,在今天的社会里,当人们都不读书及没有空去读书的时候,如果你们能够坚持读书,读懂一本书,那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注意,这里只说一本书,何况读几本或者更多的书,而且,我说的读书不是在网络上,是安心地手捧着书本去读书。 作为美术教师呢,在人们都不太愿意下功夫研究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安于寂寞地进行扎实地自我研究,那肯定就是教师中的出类拔萃者。但也需要注意,这里的潜台词为扎实地研究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而不是只做教育教学的旁观者。 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呢?那就是身为一个教师,并不打算加入到与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中,进行不同的价值分享和理解过程,只停留在自己课堂上所谓的知识传授过程的所有教师,充其量就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要相信自己 心平和气的考 一定要记住哟
人人都懂艺术 只是它米有发觉 什么是艺术 谁都说不准... 有很多种说法都不一样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广义的...是一种无形的美 我认为艺术没有具体的含义 ..艺术是一种从感觉上升到审美观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艺术 小孩子的涂鸦那是艺术 是幼年的天真与可爱 凡高的自画像 那是艺术 是一个普通平民的苦难与不安 一个孩童.一个大师他们都是艺术 我觉得艺术是无处不在的.. 他存在于没一个人的心里 艺术是对美的表现..

文章TAG:美术  感悟  徐悲鸿  励志  对美术的感悟50字  50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