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化学教学设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篇简易的教案,
1 教学目的2 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4 收到的效果5 检验效果的方法

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2,初三化学中如何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教学设计

其实这个很简单嘛!就是要验证NaOH+HCl=NaCl+H2O的发反应是存在的只需将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溶液混合。再用酸碱试纸进行检测。
借助酚酞试液就行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 酚酞会变红 然后再加入盐酸 红色会褪去 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不算中和 是强酸制弱酸 生成碳酸 氢氧化钠和盐酸先反应 因为 它的氢氧根浓度大

初三化学中如何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教学设计

3,教案九年级化学的学情分析怎么写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本学期目标: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2.提高班级整体水平.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4.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三、具体问题 1,2,3.四、改进措施 1、.比如:提高优生率,狠抓中等生的成绩,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争取大面积提高成绩等.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教案九年级化学的学情分析怎么写

4,初三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该如何设计较合理

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初中化学课的特点,初步探索出了初中化学单元综合复习的规程:环节一:在问题情境的导引下,将本单元核心知识点在新的高度上设计、提出新的问题,;环节二:回归课本知识,引导回忆,梳理知识;环节三:归纳升华,并创设新的问题情景综合训练题,突出学科特征,提升学生能力。
上课试着记笔记,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上课上来. 其实学生应以学为主,全面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勤能补拙. 改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 相信你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获得成功. 对了,还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属反应优先顺序,化学反应条件等概念记住,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5,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几种常见的酸》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本节课用盐酸和硫酸作代表,教给学生探究酸类物质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的学习过程的一个示范。教会学生学习酸碱盐的基本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掌握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剩余2081字)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酸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酸:hcl、h2so4、hno3    2、了解酸的分类与命名,了解ph,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进行化学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点:溶液的ph教学难点:酸的命名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酸的定义及电离方程式二:新授:  1、分别出示一瓶盐酸、硫酸、硝酸,介绍其物理性质  2、介绍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和硝酸的氧化性3、介绍酸的分类和命名,强调硫酸和氢硫酸的不同4、演示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的实验,引入ph及ph纸三:小结  理解书上彩图的意义四:练习:  1、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   a  cucl2  b  alcl3  c  zn(no3)2   d  fe2(so4)3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   a  红色  b  无色  c  蓝色  d  紫色五:作业:  阅读第二、三节教材六: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hcl)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学名叫氢氯酸,是混合物   2、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3、硝酸(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不能用来制氢气  (二)、盐的分类的命名:hcl  h2s  h2so4  (三)、ph------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增强   7  碱性增强

6,如何上好九年级第一节化学课

吴曙光 面对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的向往,面对孩子们对新学科新老师的好奇,九年级的化学老师在期待中闪亮登场。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于整个化学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精心备课,确定好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让生初步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了解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的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迎合学生好奇的心里为重点,让学生产生第一节化学课有一种不舍得下课的心理。主要教法“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举例说明、组织交流、总结引题”;主要学法倾听、阅读、观察、思考、交流;同时老师的实验建议设计成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趣味实验,例如“清水变牛奶”。2。注意不能走入几个错误的误区:(1)趣味实验的设计不能只为了激发兴趣,而应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实验做完之后要对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做简单分析,让实验成为说明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的导入。(2)第一课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元素周期律、纳米材料”等名词,教师一定要注意教材这样设置的目的,这些名词主要是为了说明化学的历史、说明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讲解的“度”。(3)第一节课的教学语言不能只是一位的慷慨成词,要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由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空白,因此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生活化。(4)不能只搞“一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情绪高涨了,教学的效率就会高起来。3。注意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九年级化学有小文科之说,其本质是说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书本上的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要记牢,否则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状。化学学习还必须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应该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体会。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化学课堂就会活起来,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化学就会成为受学生们欢迎的学科。
呵呵老师你不要紧张哦我是一名学生该上高中了其实之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的孩子们第一节课会非常好奇也会听的比较认真老师要抓住机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化学老师讲课比较放松和我们的互动也多就是时常让学生们来发表看法但是不是提问方式是坐在座位上回答那样课堂气氛就很轻松初三的学生我觉得不会很调皮是比较尊重老师的所以老师你不要紧张哦施展你的才华吧至于什么准备我想把教案准备充足就好上课要先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先让他们很好奇要讲的内容我觉得那样很不错!老师加油吧!初三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化学的!

7,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酸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酸:HCl、H2SO4、HNO3    2、了解酸的分类与命名,了解PH,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进行化学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点:溶液的PH教学难点:酸的命名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酸的定义及电离方程式二:新授:  1、分别出示一瓶盐酸、硫酸、硝酸,介绍其物理性质  2、介绍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和硝酸的氧化性3、介绍酸的分类和命名,强调硫酸和氢硫酸的不同4、演示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的实验,引入PH及PH纸三:小结  理解书上彩图的意义四:练习:  1、下列物质能用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取的是(  )   A  CuCl2  B  AlCl3  C  Zn(NO3)2   D  Fe2(SO4)3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   A  红色  B  无色  C  蓝色  D  紫色五:作业:  阅读第二、三节教材六: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HCl)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学名叫氢氯酸,是混合物   2、硫酸(H2SO4):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3、硝酸(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不能用来制氢气  (二)、盐的分类的命名:HCl  H2S  H2SO4  (三)、PH------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增强   7  碱性增强
这在它们的化学性质上能否也表现出相同之处呢,配合一定的练习。 【板书】 (2)盐酸跟金属的反应 【板书】 zn+2hcl=zncl2+h2↑(现象为。 【板书】 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复分解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教案示例:几种常见的酸之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石蕊试液。第二课时以学生的阅读、自学为主: 【板书】 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注意滴管的使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理解复分解反应重点和难点1.重点 (1)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难点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实验、讲解为主,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 【投影】 练习:写出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板书】 2.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 [学生实验]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由学生发现、归纳并总结出其他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无色液体、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实验】 观察浓盐酸注意观察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时的现象(为增加实验效果可在瓶口轻轻呵气)。注意闻气味时的操作。 【阅读】 课本:有气体生成

文章TAG:九年  九年级  年级  化学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