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记录50篇四年级,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听课记录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7-06 00:43:40
1,语文听课记录
语文听课记录 篇1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正如上课教师所讲,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过“紫藤萝”这一普通的植物抒发自己别样的心情,见景生情。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个人以为可以在解决了生词读音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在读中体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和别样情怀。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它不应该是某个学生或教师表演朗读技巧的舞台。因为即使有同学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哑巴,但只要他的心灵能与文本对话,能与作者的思想对话。那么,他就能从课文中习得一些感悟和理解,从而真正的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路提供帮助。 语文听课记录 篇2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揭题导入 人类从蜻蜓身上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指导 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板书:细心发现) 陈老师抓住学生的学情,7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于是陈老师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读,去拼音读,读三遍后转入认字环节,在认字环节有侧重点,对于特别难写、容易写错的字特别强调指出,鼓励学生分享识字妙诀,认字的同时对字的形、义知识同时教导。学习完生字后并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陈老师充分利用7课的教材特点,7课《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段落结构基本相同,于是采用了集中学习,示范段落教学的教学方法,选取一个段落为示范段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充分相信。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余下的自然段,不懂就提问。陈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摆在第一位,授学生“渔”。 语文听课记录 篇3 一、复习检查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得可好看啦!这节课,我们和小作者再去公园——看菊花。齐读课题 【导入语活泼生动,且与课文自然联结。】 1.不过,我们得先准备好门票。读好词语的小朋友就可以拿到门票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被新颖的话吸引住了。】 2指名读词 公园听tīnɡ许多许的第二笔是什么笔画? 舍不得好看 3齐读词语,大家都可以拿到门票。 二、精读课文 1、我们去公园看菊花啦! 出示课件一朵朵的菊花 你瞧,菊花好看吗?哪儿好看? 生:颜色好看姿态好看 你能用学过的成语赞美菊花吗? 【既有说话训练,又挖掘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2、今天,孙老师采集了一大片菊花,带回了教室。 出示菊花图 出示句子:黄huánɡ的白bái的淡dàn绿lǜ的紫zǐ红的 ①师范读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试。 ②指名读。师评价,并再次范读。生齐读。 3、师指图:你看这朵,正伸展着每一片花瓣,再看那朵,马上就要开放了,呦,这一丛是金黄色的,那一丛是紫红色的。放眼看去,这一片片菊花都成了花的海洋。 ②出示:一朵duǒ朵一cónɡ丛丛一片piàn片 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教师有感情地解说,为学生的朗读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 4、师引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①现在就是深秋了。打点深秋寒风 早晨,寒风吹在你的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冷的感觉。 ②寒风嗖嗖地吹,而菊花却昂首挺胸,迎着寒风竞相开放。 ③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寒风刺骨的感觉,更能让学生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5、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这句话这么长,你有信心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你喜欢菊花吗?谁来夸夸菊花? 【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菊花,可以与文中相呼应,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师引读: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了离去。 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8、我们还没有看过瘾呢!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读得这么好听,你能背下来吗? ①自己背②老师考考大家谁能根据提示,背这一段?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白的,,紫红的,一朵朵,,一片片,它们正迎着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指名背齐背 9、爸爸说了什么?自由读课文 重点理解“许多花谢了”。指名说 10、师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语文听课记录 篇4 《回声》一课是用科学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教学这一课,要让学生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一定的自然知识,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欣赏课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王教师执教的二年级第三册《回声》一课的教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1、读的训练扎实有效,达到了以读促悟的目的。 以读为本,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也特别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 这节课王老师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初读时,以学生的自由读为主,学第二段时采用教师范读,对青蛙的两次说话和它的回声采用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师的引读来理解。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动作读,亲身感悟到“捡”“扔”等词语的用法。 由于教师重视了读的训练,所以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赞美、奇怪、欢乐等不同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当中,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应点燃学生求索的火花,鼓励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黄老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看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当中梳理这节课要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而现在的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师引导学生“不读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圈圈划划,标注重点的句段和词语。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一课中,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是难点。现在大多数孩子对回声的了解只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让学生对回声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王老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外,还运用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揭开回声的奥秘。比如对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的演示和课堂结束时对山谷、礼堂等不同场景回声的演示,都加深了学生对回声的理解。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听课记录
10.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法较促危济供吗菜济各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3.能皇提充是维台路育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孙守经菜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群世报任介形成幸福观。2.理解文章内容。360问答 教学时间 一支布祖括朝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1.这篇整抗配元尽侵破保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先火快吃转待离照急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内均报连队都地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法临升好什么?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背与照久伯草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板书设计: 对事司论晚文热势知眼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露得改供甲阶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3,更谈局充但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是九义教材第九特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适拉感界多雷必得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始武通染小越动了药连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林老师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来自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十年后青年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齐展呢间接厂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幸福360问答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九代身仅拉输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配供别呼裂色局首艺训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林老师待设扩言烧见甲饭把院井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1、 了解故事 ,深层次理解幸福 2、 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3、 读写结合,学会沿坏务耐胶写随笔。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 居些远肥干养课堂的开始,用音乐把学生带进预真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激情热身,老师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比划,说听了后的感受,老师想这对一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然后板书“幸福”让学生行送跳要关异源亚末伯说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抓混表日心请伟历诗少训练学生说话,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角色,老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也是学生平时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关怀、温馨的礼物、生日的蛋糕、快乐的读书、平静的馨香、坚固的友情”让学生初神搞营阿科里著诉除混步感知。接着进入课题:幸福是什么接着是默读课文操,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乐处践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老师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反复的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清湖体呼种路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接着老师问了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再是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胶宗都找井句有督广批模让学生自己想象在这个十年间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接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体会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再补充里一组图片:“爱心的传递、搀扶的背影、保家卫国”等,达到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一个跨越。
文章TAG: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50篇四年级
大家都在看
-
美术小区里的大高楼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2022-12-14
-
洪恩6第一课英语教案,从零开始学英语一定有收获!
2022-12-22
-
幼儿园比较轻重教案视频,幼儿园教案七篇文章供参考
2022-12-26
-
初中数学环境教案,从初中数学到教案写作顺序一文看懂
2022-12-29
-
社会教案逛公园及反思,我收集幼儿园社会教案6供大家参考
2023-01-19
-
考试后感受作文教案,考试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同学不要太气馁
2023-01-27
-
拟行路难免费教案,诗歌创作涵盖各行各业
2023-01-29
-
四年语文教案长城,从远处看长城蜿蜒在群山间
2023-02-01
-
弯曲的身体教案,体育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身体活动细节
2023-02-02
-
美术课教案画小狗,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动物》
2023-02-03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植物插条生根需要留芽或去掉部分叶片
2023-02-04
-
会飞音乐盒教案,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2023-02-04
-
社会扑克牌搭建教案,扑克牌如何叠出花?
2023-02-09
-
人教版学写人物小传教案,写小传要遵循传记特点严格选材
2023-02-11
-
马诗幼儿园教案,马诗作者:马厩里全是肉马不懂天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