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数位、数级。⑵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读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⑶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怎么写

2,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案点评: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3,如何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

计量单位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的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常用计量单位有:认识人民币(元、角、分);长度单位(厘米、米、毫米、分米);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重量单位(克、千克、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我曾经改过基本单位,但是在上期帐为0的条件下,你应该在月末做,这个时期一般都是开两个月 帐,做法是凡是涉及到单位的地方都要先删除如需求数据、库存、bom、信息记录。。。。 你先改,系统会告诉你还有哪些没做完。按照提示一般可以的。 相信你会做的,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联系。

如何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

4, 它的计数单位从左到右依次是什么小数的数位 教学设计

·认识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第2课时)认识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0~31的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的第6~10题 教学目标: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小数的组成 教学设计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小数的组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小数的组成,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1.8÷3=0.6.。中间的一个小数0.6+0.1=0.70.6-0.1=0.5这三个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0.5<0.6<0.7

5,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

·人教新课标数学三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人教新课标数学三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师:同学们 ,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三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2)..人教新课标三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小学数学五下:《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五下:《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2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1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1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主备人:潘宇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例11及相应的 练一练 和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下:第四课时:体积单位的进率

6,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有哪些数学名家教学设计

胸围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精确到毫米无意义。(胸围是不固定的,随着呼吸在不断变化)
高斯 亚里士多德 陈景润 华罗庚 陈省身 欧拉 欧几里德 希尔伯特 丘成桐 牛顿 毕达哥拉斯 费马 冯·诺依曼 笛卡儿 爱因斯坦 ...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π<,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关于力学的最早的科学论著,讲的是确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重心问题。 《浮体》,是流体静力学的第一部专著,阿基米德把数学推理成功地运用于分析浮体的平衡上,并用数学公式表示浮体平衡的规律。 《论锥型体与球型体》,讲的是确定由抛物线和双曲线其轴旋转而成的锥型体体积,以及椭圆绕其长轴和短轴旋转而成的球型体的体积。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文章TAG:教案模板小学数学认识单位教案  模板  小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