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教案,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遂昌金矿好玩吗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3-08 08:50:34
本文目录一览
1,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遂昌金矿好玩吗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总面积三十三点六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六点三平方公里。矿区矿冶历史悠久、迭经兴废,矿业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 唐代上元(公元671—675)年间,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中“唐代金窟”古矿硐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文献记载丰富详实,采用的“烧爆法”采矿、“灰吹法”冶炼技术对古代矿冶科技史具有重要意义。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民族英雄戚继光、文天祥,当代戏剧家田汉、诗人郁达夫等均有遗迹或传说。详情推荐楼主到【同程网】了解下,介绍的很详细。我是本地人,说实话,如果没去过,是很值得一玩的,挺有味道的国家级绿色矿山(省内唯一),而且有很多历史人文的积淀,特别是可以看到古代采矿人的智慧结晶。但金矿旅游相对单一,很难吸引回头客,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建议你还可以到附近的鞍山书院或千年银都玩一玩
2,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有什么特色和好玩的东西吗
下到三百米是可以,不过我们遂昌不止金矿一个好玩的地方,更好的地方乃是"人间仙境"-南尖岩,去者无不感叹那的风景,还有神龙谷有"华东第一瀑"风景也是相当绝佳,遂昌的九龙山,终年云雾缭绕,好玩极了,有人言,人活着没去过遂昌这辈子等于白活了好玩不好玩每个人感觉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个人感觉一般,就是坐小火车进矿洞看看古代和现代采矿的痕迹.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总面积三十三点六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六点三平方公里。矿区矿冶历史悠久、迭经兴废,矿业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 唐代上元(公元671—675)年间,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中“唐代金窟”古矿硐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文献记载丰富详实,采用的“烧爆法”采矿、“灰吹法”冶炼技术对古代矿冶科技史具有重要意义。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民族英雄戚继光、文天祥,当代戏剧家田汉、诗人郁达夫等均有遗迹或传说。详情推荐楼主到【同程网】了解下,介绍的很详细。
3,春联的好处
春联的好处: 它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它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 “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几乎家家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一幅、两幅、三幅……不大一会儿,大街小巷里就贴满了喜庆的春联。它美化了街巷、带来了喜气,把春意点缀得分外浓厚。
4,西游记是谁写的
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清代山阳人吴玉晋提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得到回应。后其同乡作家,名气很大的阮夔生在《茶舍客话》中也承认是吴承恩所著。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
也有少数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吴承恩(1500-1582),字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5,戒指有什么用
工匠戒指是用来提高加工武器和防具,合矿,炼化,打孔等成功率的一,戴戒指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国外学者大都认为戒指一物是西方民族的创造,根据之一是由古罗马文学家乔芬那尔《讽刺录》卷三中的有关记述可知,罗马人早就有了戴指环的习俗。亦有人根据《旧约圣经》中的《以赛亚书》的记载,断定约在公元前八世纪,巴勒斯坦的女子已经以戒指为装饰品了。此外,尚有古埃及法老远在公元前九世纪即以戒指为权柄象征的说法。
中国学者大多认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了戒指,其创制的时间大约可确定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如《吕氏春秋·贵直》:“(纣)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高诱注:“听妲己之谮,杀鬼侯之女,以为脯,而取其所服之环也。”这个故事在《史记·殷本纪》、《春秋繁露·王道》中亦有所演绎。大致为:商末的纣王垂涎鬼方族首领之女的美色,迫其入宫为妃。她不忍凌辱,吞指环自尽,纣王依妲己的教唆,剖肚取出指环,再把尸体煮熟。由此可见指环的发明更在纣王之前,很可能是活动在今河南省北部一带的鬼方族人的首创。
但是,无论是罗马人希腊人希伯来人或中国人孰先发明戒指的说法,依据都是古代文献或记载在书籍上的古史传说,没有考古成果的印证,以至人们对这些指环究为何种质料所制亦一无所知,惟中国学者据鬼侯之女吞环自尽的传说,推测它是用青铜锻造的。
二,戴戒指的原始涵义是什么?
国外学者依据戒指首创于西方说而发表的种种观点姑且不论,中国人自己亦有多种见解。
有人认为佩戴戒指是人类爱美之天性使然,它的发明和以耳环、鼻环、腕镯、脚镯等物用作装饰品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佩戴戒指是初民的太阳崇拜的产物,圆形指环正是太阳神日轮的象征。
有人认为戒指的原始作用是护身符,它与初民视圆圈为具有神秘莫测之魔力的原始思维密切相关,流传久远的“太极图”也是从这种思维中产生。
还有人认为戒指起源于初民的生殖崇拜,圆圈型的指环正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典型符号。这种崇拜的主要目的,是原始人钦慕女性的生殖能力。其后,他们逐渐意识到人类的繁衍不单取决于女性,男性也必不可少,于是对女性生殖器官的崇拜又发展成对男女性行为的崇拜,戴戒指的含意也相应递进一层——成了男女间性行为的标志。其后男女定情订婚要赠送戒指的行为,实际上也包括了这两层原始涵意。
又有人认为中国远古至上古时代的戒指,除用为戒绝性行为的表记以外,别无其他用途。这一点,东汉郑玄在《诗经·邺风·静女》的注释中讲得很清楚:上古时,宫里的妃妾轮流伴寝君主,轮到者由女官在其左手上戴一指环作为标志;俟其怀孕后,便给她在右手上套一金环以示有孕。指环之所以又称戒指,就是以此禁戒君主再“御幸”这位妃妾。从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妊娠期间对性行为的戒绝是合理的,但古人如此行事的动机是出于迷信,他们以为怀孕及经期中的女人身体不洁,与之接触便有晦气、祸害,故这两个时期的女人是“他不”(Taboo)之物——即不可触犯者,“戒指”乃“他不”的表征。这种迷信观念今日虽然已经消失,但指环仍然具有禁戒的性质,只不过涵义起了变化。戒指在古代所禁戒的是丈夫不得与已有身孕的妻妾再行同房,在现代则禁戒该女子的丈夫或未婚夫以外的男子再生非分之想。所以,戒指的古名仍旧适用于今日。
回答者:tc2615907 - 助理 二级 6-22 13:44
1.戒指物语
戒指——套在手指上做纪念或装饰用的小环,用金属、玉石等制成。戒指一物究竟属于哪一国家的发明创造,还无定论。在中国,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大量文献来看。秦汉时期,我国妇女已普遍佩用戒指。戒指传至民间,其作用就不仅是简单的装饰品了。男女互爱,互相赠送,山盟海誓,以此为证。
戒指不仅仅是装饰品,你喜欢戴哪一类戒指,喜欢戴哪根手指,都会泄露你的心底故事。
对女士来说——
.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宝石或红碧玺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
对男士来说——
.戴纯银戒指表示性情温和,易迁就他人。
.戴金戒指者较重视利益,往往会有精明的生意头脑。
.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味素质,处事严谨。
手指与戒指——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体现与性格有关的心理含义。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较偏激倔强。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观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责任感,重视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无名指者,无野心,随和,较不计较得失
2.戒指的起源
A.野蛮说:
据说是古代抢婚演绎的结果,当时,男子抢来其他部落的妇女就给她戴上枷锁。经过多少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结婚戒指,男子给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归我所有。
B.崇拜说:
戒指源自古代太阳崇拜。古代戒指以玉石制成环状,象征太阳神日轮,认为它象太阳神一样,给人以温暖,庇护着人类的幸福和平安,同时也象征着美德与永恒,真理与信念。婚礼时,新郎戴金戒指,象征着火红的太阳;新娘戴银戒指,象征着皎洁的月亮。
C.实用说:
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戒指。由于埃及的统治者有将代表权贵的印章随时带在身上的习惯,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赘,于是有人想到镶一个圆环把它戴在手指头上。天长日久,人们发现男人手指头上的小印章挺漂亮,于是不断改良,并演变成了女士的饰品。
D.禁忌说: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 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从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妇女在当时政指环,并非为了炫美,也非为了装饰,而是以示警慎,起着禁戒的作用。
3.戒指的戴法
戴戒指是爱的语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在国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还无主,你可以追我”。 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关联的,因此,讲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是:
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
中指--已在恋爱中;
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
小指--表示独身。
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4.象征与寓意
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100年间,是戴戒指的鼎盛时期。武士佩戴戒指,藉以炫耀自己的功勋。
在古代东方的许多国家里,戒指又被作为君权的象征和授权的标志,如古代埃及和波斯。
在今天,戒指已脱离了原来的含义而变为纯粹的装饰物品。它象征友谊、爱情和幸福。卖个高价就说可以帮出槽`和加工成功率的
能减慢其他装备的耐久掉的速度,并且本身不掉耐久,仅此而已
用途不大/
6,拜托大家帮我找一篇半命题作文书籍是 420字或420字以上
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很多正当年的人都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财富;还有更多的人在书中为贫穷和痛苦找到了安慰,找到了庇护所,为灰暗的情绪找到了一丝快乐!除了书以外,似乎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把贫穷从生活中带走,把悲伤从痛苦中带走,让身负重担的人忘掉自己的负担,让生病的人忘掉自己的病痛,让悲伤的人忘掉自己的痛苦,让被压制的人忘掉自己的身份。书籍是寂寞之人的朋友,是被遗养之人的伴侣,是不开心之人的开心果,是失望的人的希望,是伤心之人的安慰,是无助之人的援助。书籍为黑暗带去一线光明,为阴暗带去一缕阳光。我们也许很贫穷,也许被社会所排斥,也许与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无缘,但是在书籍里,我们能找到最好的社会。我们可以住在宫殿里,与王子谈话,非常熟悉皇室的成员,时时刻刻与最崇高的人呆在一起。许许多多穷苦的,认为自己的生活都“不有希望”的少男少女在阅读了很多名著后都获得了高尚的职业。书籍的最大优点不在于我们记住这本书,而在于它给我们提出来的建议。一本书好比是一根火柴,它能点亮我们生命中那些休眠的潜力。一般来说我们身上都有一些爆发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朋友经常会帮助我们唤醒这些沉睡的潜能。书籍总是能刺激伟大作家的思想,有时甚至在是在完全不同的科目上,我们经常能在书上面找到自己的感想和感受。虽然平时我们自己表达不出来。我们在爱默生那里发现了一个特点,又在莎士比亚那里找到一个面部轮廓,加上荷马的表情,从但丁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此下去,直到我们能说清楚 自己的个性。真的,我们可以从朋友那里看到许多自己的优点,从敌人那里看到许多相似的缺陷,从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看到自己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只有从书上才能平静,公正地看到比较完整的自己。包括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缺点,我们的心胸,我们的局限性,我们的观点,我们的口味,我们的和谐与不和谐,以及我们的诗歌与散文般的特点。我们的很多观点都是从自己喜爱的书里总结出来的。我们偏爱的作者往往是自己潜在的教师我们通过他的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习惯读的书籍,语言振奋,形式纯洁,内容有理,洞察力敏锐,那么我们的思想也很可能具有这类似特点。我们离不开书籍对我们的影响就好像我们躲不开自己所必需呼吸的空气一样。最好的已知是那些催我们上进,让我们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并让我们有所成就的书籍。好的书籍能让我们到高层去享受更纯净的空气。就像我们应该和那些能让我们从事更高尚工作的人交往一样,我们应该读那些催人奋进的书,这些书能帮助我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机会。你应该用心阅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门科目,就像你磨斧子一样坚持不懈。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从磨刀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也不是想把斧子磨得更锋利。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真理总是比石头上的尘土要有价值。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真理总是比石头上的尘土要有价值,而思想的价值更是比斧子的价值要高出很多。培根说过:“有的书值得我们尝试,有的书需要吞咽下去,而有的极少数的书需要我们细嚼慢咽;也就是说,有的书只略读就可以了,有的书需要读,但不用充满好奇地去读;有少数则需要全文去读,而且要专心地读。读书可以改变一个完事的人,与一个早有准备的人交换意见,而写作可以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如果这个人写得很少,那他就需要有超凡的记忆力;如果这个人很少和别人交待意见,他就需要有反应及时的智慧;如果这个读书读得很少,他就必须装作自己读的书很多。历史让人变得 更聪明,让诗人更加诙谐,让数学家更加细微,让哲学家更有深度……4月23日,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是世界读书日——全世界书友共享的精神盛宴。 理论论据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书中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书却依然存在。 ——赫尔岑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几乎每一本书都似乎在我的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窗口。 ——高尔基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在最不足道的书本里,我们也总能找到些值得注意的东西。 ——哥尔多尼 所谓好书是指其内容和你的意见完全相左,但仍旧对你有所帮助的书。 ——罗斯·麦唐纳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黑德斯 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别林斯基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细嚼慢咽。 ——培根 事实论据 书是老师,书是大学 法拉第:书引他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因家庭贫苦,小时没有上过学。他12岁时,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13岁时,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工作之余他就翻阅装订过的书,在送货的路上也是边走边看,经过几年努力,他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后来他又看《大英百科全书》,他特别喜爱看电学和力学方面的内容,法拉第还用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画上插图。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印刷厂,意外发现了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出自一个学徒工之手时,大吃一惊。他送给了法拉第四张皇家学院听课证。这便是法拉第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开始。 书与人生结下不解之缘 文学家、学者:爱书成癖的一些雅号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文学家、大学者,都酷爱读书,精读泛览,爱书成癖,因而获得了种种雅号: 书淫:南北朝时的刘孝标,想方设法找书来读,无论路程多远,他都去求借,然后便沉浸在借回的书中。人们见这种读书的贪婪状态,就称他为“书淫”。 书库:隋朝公孙景茂,别号元蔚。他自幼潜心学习,一生中读了许多书,被人们称为“书库”。 绣囊:后汉马融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因此人们说他肚子里装满了天下锦绣文章,使他获得了“绣囊”的雅号。 书城、邺架:唐代李泌,7岁就能赋诗成文,唐玄宗诏命他供奉东宫。他不仅看书极多,家里藏书也极丰富,所以被人称为“书城”。又因为他曾被封为邺侯,所以又有“邺架”的说法。 书簏:唐代李善读书极多,又博闻强记,学识弘富,曾经注过《文选》,成为历代流传的善本。他被人称为“书簏”。(簏:竹编成的箱子) 行书橱:这是人们对唐代学问大家虞世南的称呼,意思是说他读书面广,常识渊博,像一个活动的书柜。被人称为“书橱”的还有宋代政治家李纲。而明代文学家丘琼山博学多才,被人们称为“丘书柜”。 不是每本书都好,不是每本书都要读 颜驷:世人戏称“马四库” 汉代有个叫颜驷的人,自幼嗜书,无书不读,读过的书堆积满房,世人戏称“马四库”。也许正由于读得过滥,他一直到老都无多大建树。汉武帝闻之,出于同情,勉强给了个都尉之职。 贝弗里奇:只有一小部分才值得你细加研味 贝弗里奇是英国杰出的动物病理学家,他对如何读书很有见地。他说:仅1952年版的《世界科技杂志一览》,就编入了5万多种期刊的学术文章,相当于每年读200万篇文章,或一周读4万篇。这是谁也不能读完的量。这说明要使你读的书变得对你有价值,你就必须注重选择,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才值得让你花时间去细加研味。 好书,引领人进入人生、知识、创造之门 华罗庚:两本书“把我引入了数学的皇宫”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境贫寒,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干起了帮手,但他对数学酷爱无比,靠着这股子执著劲,他在数学这坎坷的山道上愈攀愈高。他说:一本《大学代数讲义》和一本只有50页的《微积分》小册子,把我引入了数学的皇宫。
文章TAG:
明清文学教案明清 文学 教案
大家都在看
-
美术小区里的大高楼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2022-12-14
-
洪恩6第一课英语教案,从零开始学英语一定有收获!
2022-12-22
-
幼儿园比较轻重教案视频,幼儿园教案七篇文章供参考
2022-12-26
-
初中数学环境教案,从初中数学到教案写作顺序一文看懂
2022-12-29
-
社会教案逛公园及反思,我收集幼儿园社会教案6供大家参考
2023-01-19
-
考试后感受作文教案,考试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同学不要太气馁
2023-01-27
-
拟行路难免费教案,诗歌创作涵盖各行各业
2023-01-29
-
四年语文教案长城,从远处看长城蜿蜒在群山间
2023-02-01
-
弯曲的身体教案,体育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身体活动细节
2023-02-02
-
美术课教案画小狗,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动物》
2023-02-03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植物插条生根需要留芽或去掉部分叶片
2023-02-04
-
会飞音乐盒教案,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2023-02-04
-
社会扑克牌搭建教案,扑克牌如何叠出花?
2023-02-09
-
人教版学写人物小传教案,写小传要遵循传记特点严格选材
2023-02-11
-
马诗幼儿园教案,马诗作者:马厩里全是肉马不懂天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