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语文出版社S版的小学语文全套电子课本和教案最好百度云谢谢百度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hBc7IkGdvu74R6EnP86Ig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31e2复制提取码跳转?pwd=31e2 提取码: 31e2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

求语文出版社S版的小学语文全套电子课本和教案最好百度云谢谢百度

2,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要敢于改变,勇于创新。【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板书课题《方帽子店》,指名学生读。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3、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店呢?这些方帽子有人买吗?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寻答案吧。【设计意图】题目中的“方帽子”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没出现过的,学生看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一开课,就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使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2、出示生词,指名读。橱窗 不能改 奇怪 不舒服碗 扣在头上 舒服 漂亮香蕉形 圆筒形 各式各样 古董①齐读词语。②谁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组词串,分别围绕“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圆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这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只要把这三个内容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知道概括内容有法可循。三、对比,呈现故事内容1、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一家店。(1)出示:“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①“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吗?②他们做的是什么帽子呢?(2)出示:“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3)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家店吗?2、这家店卖的方帽子,大家喜欢吗?默读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样的表现。(1)出示:“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①这样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从哪儿能看出来?②谁来读读这句话?③既然这样,那大人们为什么还戴着方帽子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④这些大人们给你怎样的印象?(2)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①孩子们喜欢的是什么帽子?你觉得这样的帽子好吗?②“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帽子呢?③这些孩子们又给你怎样的印象?(3)这些大人们宁愿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着做些改变。孩子们可不这样,他们动手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圆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大人和孩子吗?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惊。”(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吃惊吗?(2)分角色朗读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对话。(3)为什么方帽子店主人要让儿子把舒服的圆帽子丢掉呢?4、后来,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16~20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1)小组内讨论交流。(2)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从这句话中,你想还会有什么形状的呢?(3)出示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和“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个句子。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4)在竞争中,圆帽子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教案设计

3,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主要讲了一次美术课,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发笑。老师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事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快来看看我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文章TAG: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电子版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