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初一语文18课短文两篇之蝉 体会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03 18:56:09
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一语文18课短文两篇之蝉 体会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
写出对秋天的喜爱,秋天给人的静谧平复了“我”的内心
2,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课前准备 1.培根的画像。 2.《燕山夜话》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书是什么?自从有了书,人们给了它各种名称和赞誉。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书是打开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储藏无数珍宝的宝库,书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前程的方向标之一,正因为有了书,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采摘硕果。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读书,应怎样读书吗?下面让我们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是怎么说的。 二、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于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会弹劾去职,之后家居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受寒致死。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如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读? 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至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祛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五、探究升华 也许作为一个社会人,培根离楷模的标准还很远,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格言的流传,我们不能像他那样做人,但应该汲取他语录中的精华。 六、文章脉络 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再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不同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剔、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祛除一样。 七、文章主旨 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八、写作特点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例如,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一句,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证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道理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这样写,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九、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选读、浏览、精读、摘要 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有过一位戴月荷锄归的乡间诗人,他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读书方面,他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就忘了吃饭。这位陶渊明先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一千多年后,他竟然有了一位读书方面的知音马南邨。 二、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三、文本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3,帮忙找找初一课文短文两篇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的教案 问
http://www.govyi.com/chuzhongjiaoxue/chuzhong/chuzhongyuwenjiaoan/200705/4766_8.shtml http://www.edudo.com/ziyuan/0604/12210.asp
4,求八年级上短文两篇教案一份
http://www.jiaoan8.com/jiaoan/jiaoan8_57266.html
是要这个吗?推荐一个免费教育教学资源下载网站-课件素材库 http://www.kjxy8.cn/caidown/ ,教 案/论文/反思/说课/课件下载/课本插图/试题试卷/课件视频教程/课件制作素材等资源约20多万条,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5,初中语文 短文两篇 人教版
【贪婪】 贪得无厌,不知足。【堕落】 1、沦落;流落。 2、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文中是第一种含义。【点缀】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冉冉】 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雏形】 事物的初步形式。【稀疏】 不稠密。【累累】 连续不断;连接成串。【低回】 纤回曲折。引申为情感或思绪萦回。【繁弦急管】 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红灯绿酒】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玲珑剔透】 形容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形容俊俏】 漂亮,聪明灵活。【具体而微】 整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回味无穷】 回味,从回忆中体会。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6,27短文两篇导学案两课时
27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课文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二、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预习导学】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识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4、背诵课文。
7,短文两篇蝉和贝壳的教案
1、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 (1)、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8,初二上 语文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惟吾德馨环境清幽,生活清闲,交的朋友好,我的品德高尚作者自己(君子)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2.3.4.????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既不消极避世,又不追逐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为下列语句中的加红字注音。 ①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 ③谈笑有鸿儒 ④可爱者甚蕃 ⑤陶后鲜有闻 ⑥宜乎众矣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可爱者甚蕃 ⑤亭亭净植 ⑥陶后鲜有闻 ⑦宜乎众矣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按要求默写并翻译。 ①《陋室铭》中能够概括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作者喜爱莲的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TAG: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教案初中 初中语文 语文
大家都在看
-
美术小区里的大高楼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2022-12-14
-
洪恩6第一课英语教案,从零开始学英语一定有收获!
2022-12-22
-
幼儿园比较轻重教案视频,幼儿园教案七篇文章供参考
2022-12-26
-
初中数学环境教案,从初中数学到教案写作顺序一文看懂
2022-12-29
-
社会教案逛公园及反思,我收集幼儿园社会教案6供大家参考
2023-01-19
-
考试后感受作文教案,考试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同学不要太气馁
2023-01-27
-
拟行路难免费教案,诗歌创作涵盖各行各业
2023-01-29
-
四年语文教案长城,从远处看长城蜿蜒在群山间
2023-02-01
-
弯曲的身体教案,体育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身体活动细节
2023-02-02
-
美术课教案画小狗,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动物》
2023-02-03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植物插条生根需要留芽或去掉部分叶片
2023-02-04
-
会飞音乐盒教案,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2023-02-04
-
社会扑克牌搭建教案,扑克牌如何叠出花?
2023-02-09
-
人教版学写人物小传教案,写小传要遵循传记特点严格选材
2023-02-11
-
马诗幼儿园教案,马诗作者:马厩里全是肉马不懂天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