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7-27 05:35:04
本文目录一览
1,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你好,小学数学教案一般分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和反馈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模板可参照如下:http://www.teachercn.com/Jxal/XXYnjsxja/2006-1/1/20060110181041926.html
2,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教案- [免费开放快速下载] http://www.csok.net/sort/353_1.htm 不知是否满足需求
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比多少(比大小)一 、教学目标1、 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三、教具学具准备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三、教学活动(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二)动手操作,学习“〉”、“〈”、“=”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3、学习“3=3”(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4、学习“3〉2”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5、学习“3<4”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6、区分“〉”和“<”(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 巩固练习
4,需要一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利息》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学生 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利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本课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通过制作使学生理解“影片剪辑”在Flash动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1、学生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特别感兴趣;2、学生已有初步书面表达能力,但也有不少同学较差,发展极不平衡;3、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一般,有十位同学基础很好,但也有十位同学连基本的数学计算也不会;4、经过动员,学生能掌握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学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也有极个别同学完全不感兴趣;5、学生对有关利息的数学知识了解不多。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制作购物的场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以师生直观演示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以教师归纳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突破重难点.在学习方法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结合小组讨论,观察与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迁移的方法获取新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导入:同学们,下图谈论的是哪里的事情呢?具体在谈论什么呢? 2 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有关利息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利息 1理解本金、利率的含义2 得出利息公式 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用喜欢的方式记忆 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利息做准备。发挥学生主体性 指导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试一试以及练一练 自由组合进行联系,小组讨论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听讲。 通过教师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九.教学反思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 ,挖掘数学因素数学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变得那么鲜活、那么富有生命力。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创设情境中,我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眼保健操转化为数学情景,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利息的学习这一课,我旨在让学生利息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2、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3、 在教师评价的语言上,我还需再仔细斟酌,力求让评价的语言再灵活一些,更有针对性。
5,小学数学说课稿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进行的常用质量单位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三个质量单位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的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比较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五)教具、学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铅球一个,天平若干,6袋需要测量的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新版一角硬币、一袋盐,约重10克、100克的物品。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加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就创设了“买水果”的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讲解法介绍各种不同的称、用演示法展示天平和台秤的用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教学过程:(一)说整体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二)说局部设计: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购买水果,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并初次让学生看自己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同桌,使学生从小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然后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四层进行教学。第一层:探究1克。 先让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之后了解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几种物品:圆珠笔芯、三角板、药片、小铁钉、小刀、乒乓球等,让他们把这几种物品分别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接着小组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刚才所说的物品的质量,并交流,进行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他们的质量单位。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第二层:感受10克、100克: 通过两个问题“10个1克是多少与100个1克是多少”,引出10克、100克,小组轮流掂一掂准备的相关物品,说出感觉。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为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第三层:领悟1千克:以“10个100克是多少”引入1000克,介绍1000克与1千克的质量是相等的。小组轮流掂一点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质量。再通过放在两只手中的物品,比较1克与1千克,使学生明白“克是一个比千克要小得多的单位,千克是比克重的单位”,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铅球,把它放在某个小朋友手中,让其他小朋友猜质量,从而进入第四层。第四层:认识秤: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秤,然后教师出示秤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想知道哪种秤的使用方法,随着学生的提出,课件视频介绍每种秤的用法,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习题:知识乐园、知识城堡、开放窗口,分别是第2页和第3页的填一填、称一称。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教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几中生活中的实物,课下请小朋友们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克、千克 克 千克 g kg 1克 10克 100克 1000克=1千克《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二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二、说教学方法:1、在情境中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将创设和例1前后呼应的情境:解放军叔叔表演仪仗队,借助生动的数学语言,串联数学知识,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合作中发展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所以在本课我着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3、生活中应用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将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数学与生活的链接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以这些教学方法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仔细观察,找出信息。2、根据信息,补充问题。3、列出算式,回答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独立思考打算怎样解决“每行有几人” 的问题,然后尝试计算。2、反馈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及时板书:1)60÷2=30(人) 30÷5=6(人)2)60÷2÷5=6(人)3)60÷5=12(人) 12÷2=6(人)4)60÷5÷2=6(人)5)60÷(2×5)=6(人)6)60÷(5×2)=6(人)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应及时领会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所以要选择每种方法中的其中一个算式问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尤其是综合算式),针对5和6方法,还需要问问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在这里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3、让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发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同时这些方法都是用两步来计算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4、小结:这些方法虽然思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用除法两步计算的问题,同时板书课题。(三) 指导看书,梳理知识1、独立阅读教材例1,然后回答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3、 尝试练习: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能装多少箱需要找到什么信息,然后列式解答进行反馈。(四)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0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给解题思路选择相应的算式。2、 对比练习:有3个书架,每个有6层,平均每层放7本,一共有几本书?共有126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书?(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例1和例2的联系,数学教学不应以课教课,而应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3、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1题,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评价交流,总结全课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这三个从学习目标、学习情感态度考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评价。“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说课稿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先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然后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以及自己教学的情况。再说说通过这节课有啥值得继续应用的内容以及有什么不足之处,以便以后加以改正。最后说说今后的教学打算。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
文章TAG: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 求小学数学教案的基本格式内容最好能附上一张书写的照片感谢 搜
大家都在看
-
美术小区里的大高楼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2022-12-14
-
洪恩6第一课英语教案,从零开始学英语一定有收获!
2022-12-22
-
幼儿园比较轻重教案视频,幼儿园教案七篇文章供参考
2022-12-26
-
初中数学环境教案,从初中数学到教案写作顺序一文看懂
2022-12-29
-
社会教案逛公园及反思,我收集幼儿园社会教案6供大家参考
2023-01-19
-
考试后感受作文教案,考试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同学不要太气馁
2023-01-27
-
拟行路难免费教案,诗歌创作涵盖各行各业
2023-01-29
-
四年语文教案长城,从远处看长城蜿蜒在群山间
2023-02-01
-
弯曲的身体教案,体育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身体活动细节
2023-02-02
-
美术课教案画小狗,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动物》
2023-02-03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植物插条生根需要留芽或去掉部分叶片
2023-02-04
-
会飞音乐盒教案,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2023-02-04
-
社会扑克牌搭建教案,扑克牌如何叠出花?
2023-02-09
-
人教版学写人物小传教案,写小传要遵循传记特点严格选材
2023-02-11
-
马诗幼儿园教案,马诗作者:马厩里全是肉马不懂天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