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简单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急用最好能把老师要说得话都提示出来

活动名称:《三只蝴蝶》 活动目标1、幼儿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初步学会三朵花和三只蝴蝶的对话。。 2、幼儿感受同伴间相互喜爱的情感。活动准备:挂图、故事、蝴蝶及花朵纸偶、太阳公公、黑云图片、蝴蝶头饰活动过程:出示纸偶,引导幼儿听故事,引起兴趣。 教师通过纸偶教具讲述故事开头,提问:“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只蝴蝶怎样避雨呢?如果你是蝴蝶你怎么办?那我们来看看三只蝴蝶是怎么做的。”2、完整讲述,引导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故事中都有谁?3、出示挂图纸偶图片完整讲述故事。教师利用挂图完整的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1) 三只蝴蝶对红花姐姐怎么说的?红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2) 三只蝴蝶对黄花姐姐怎么说的?黄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3) 三只蝴蝶对白花姐姐怎么说的?白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4) 后来谁帮助了三只蝴蝶?三只蝴蝶,三朵花,太阳你们喜欢谁?(5) 根据幼儿的回答结果,问幼儿:你们觉得三只蝴蝶好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好了?三朵花的做法对吗?5、小结:孩子们要像三只蝴蝶学习,要团结友爱。下次我请你们去表演区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求简单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急用最好能把老师要说得话都提示出来

2,幼儿园中班 常规活动 教案

其实就是和到起上课的教案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写安全还有规则之类的。
你好,我只是音乐老师,但我可以给出一个方案供你参考,你要针对幼儿中班孩子的心理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确定活动课内容(就是教材)当然有现成的幼儿活动教材更好.确定好教材内容后,进行教材分析,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你这节课想要孩子得到哪些收获),接下来是教具和道具准备,最后是活动步骤(每一步都做什么,可按一 二 三 四等环节进行) 举例说明: 幼儿活动课<找朋友>,内容:歌曲 游戏 .教材分析 : 这是一节歌曲与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歌曲 节奏规整 旋律明快简捷,歌词上口 充满童趣,游戏活动属于捉谜藏活动.是孩子门喜欢易做的活动. 教学目标 :本节活动课意在引导孩子通过歌唱和找朋友的游戏等活动,学会小朋友之间的湖动与交往,学会观察和动脑,同时锻炼身体和对事物的反映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希望有更多的好朋友吗?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找朋友.9放歌曲<找朋友>录音,或教师范唱,二 表演<找朋友> 学唱歌曲 三 游戏 <找 朋友>在教室里.或在操场上都可以,一个孩子被蒙上眼睛 (找朋友) 其他小朋友围城圆圈,随着歌唱的突然停止,蒙眼睛的小朋友抓到谁,谁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拍皮球 也可以是做纸艺 做沙雕等.不成体统仅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 常规活动 教案

3,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都有什么类似的

火灾安全自救教学目的: 1、了解简单的防火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火灾自救的方法。 2、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困难的勇敢精神,能够保护自身安全。 教学准备: 字卡图片 火灾场面范画 自救图解教学过程: 一、出示火字的字图卡,请幼儿观察 1、提问:这是什么字?“火” 首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其次让幼儿用知道“火”字是象形字,能解它的笔顺。那么火能燃着哪些东西? (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2) 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二、组织幼儿讨论并出示图片: (1) 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乱拉乱接电线等) (2) 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①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姓名。 ② 家中起火,不要惊慌,迅速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③ 穿过浓烟逃生时,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 如果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⑤如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⑥如果室外着火,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用浸湿的物品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⑦ 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三、 防火自救游戏: 小朋友站成一圈,选几位小朋友头戴福娃欢欢的火焰头饰沿着圈外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朗诵防火儿歌,当儿歌停止后,戴头饰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们的衣服着火啦。“着火”的小朋友迅速想办法自救,如就地打滚,脱掉外衣或假装用水淋湿身体。做完后摘下头饰,走到圈外,游戏从头在做。游戏可重复进行。 防火儿歌: 小朋友,不玩火,莫让大家吃苦果; 是电器,都有电,手湿不要动电线; 不玩火,不动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发生火灾不乱走,及时拨打“119”。 心不慌,意不乱,镇定冷静快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伏地。 逃生术,要记清,孩子家长都放心。 四 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了解简单的扑救、求救及自救的方法,知道用火时要小心,不能随便玩火。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都有什么类似的

4,中班常规有序上卫生间的教案要快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不尿湿裤子。  2、教育幼儿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学会谦让。  活动准备:  教师将本班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幼儿参观。贴好男女标记。  活动过程:  1.参观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4.让幼儿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带幼儿回到活动室,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 时告诉 老师或阿姨,去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幼儿谈谈讲讲。  小便时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孩子上厕所。  (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湿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小便的时候肚子向前倾。  6.教女孩子上厕所。  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一只手扶好栏杆;蹲在便槽上小便,要用另一只手托住裤子。)  7.请想上厕所的幼儿去小便。教师观察幼儿入厕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5,中班第一学期吃饭前的常规教案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自己独立就餐的好习惯。2、让幼儿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体健康。活动准备:餐具若干。活动过程:一、看幼儿读物,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的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吃饭)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进餐的时候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2、教师:贝贝是怎么样吃饭的呢?这样好不好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说一说。)小结:贝贝没有自己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还需要妈妈来喂,这样是不对的哦,小朋友应该要养成自己独立进餐的好习惯。3、教师:亮亮吃饭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这样做对吗?小结:亮亮吃饭的时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势不对,所以桌上总会洒出饭菜来。4、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红红是怎样吃饭的呢?她吃饭的时候对不对呢?小结:红红坐得很端正,会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5、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地,谁吃饭的习惯最好呢?谁做得最好,你们喜欢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好的进餐习惯,并教育幼儿应该向红红学习,自己吃饭,并且能够坐得端正、吃得干净。)二、教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会使用勺子和小碗。1、教师:小朋友,你们在吃饭的时候是会和谁一样呢?你们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进餐习惯呢?2、教师: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安安静静,不把饭菜洒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  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  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  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

6,中班常识教案

中班常识教案:花菜、卷心菜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特征,知道它们的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习惯。   教学准备:   花菜、卷心菜若干,菜刀一把,熟制花菜和卷心菜若干,调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我们昨天参观了农贸市场,我们都看见了什么啊?(幼儿发言)小朋友真棒,记得这么多东西,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不好? (出示盒子)   这个盒子里面是什么?(幼儿发言)   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将事先准备的花菜从盒子了拿出来)可以睁开眼睛了。这是什么?(花菜和卷心菜)   二、认识花菜和卷心菜   A、出示花菜。   1、这是什么?(花菜)   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花菜,请小朋友看看它的叶子:   1、花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叶子边上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有点粗糙)   3、叶子上这条白的是什么?(叶埂、叶柄)   4、叶子的埂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   教师总结叶子的样子:花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尖尖的,叶柄长长的。(幼儿跟念)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叶子剥下来。   5、我们现在把叶子拨掉还剩下了什么?(花菜)   6、花菜是什么样子的?(像一朵花)   7、什么颜色的?(乳白色的)   我们把花菜掰开看看是什么?(许许多多的小花球)   教师总结:花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是有许许多多的小花球组成的。   B、出示卷心菜   1、卷心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什么颜色的?(绿色)   3、叶埂身什么样子的?(很短)   用刀将卷心菜切开,让幼儿观察里面的颜色。   教师用手剥菜叶让幼儿观察。   4、它是由许多什么组成的?(叶子)   教师总结:卷心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绿色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叶子组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层一层包起来的,所以也叫包心菜。   C、比较花菜和卷心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识了花菜和卷心菜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有不同?(幼儿发言)   三、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实用方法   品尝花菜和卷心菜   1、小朋友都吃过花菜和卷心菜吗?(吃过)   2、那么花菜和卷心菜要怎么吃呢?(炒熟了吃)   3、有谁还记得是什么味道?   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品尝花菜和卷心菜,一会告诉老师是什么味道的?(品尝后幼儿发言)   小朋友知道花菜和卷心菜是谁中出来的吗?(农民伯伯)   小结:花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花菜和卷心菜都要熟吃。它们的味道鲜,营养好小朋友吃了,身体会长得更好的。   四、结束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些花菜和卷心菜整理好,好不好?

7,教案幼儿园中班我要更自信

幼儿园中班教案8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树叶印画活动目标:  1、迁移手掌印画的经验,进行树叶印画。并从中感知色彩的丰富性。   2、通过用“树叶飘落到××地方,变成××颜色”,拓展想象,进一步认识颜色。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画的特殊效果美,体验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2.红、黄、蓝、绿、白颜料,颜料盘中放上水粉笔。   3.色或刷有黑色底的纸,每组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幼儿收集的树叶,引出主题。   教师:秋天到了,树叶玩起了变颜色的魔术。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它们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仔细看它们是怎么变的。   二、学习用树叶拓引画。   (1)用“树叶飘落到××地方,染上了×颜色”语句,拓展幼儿的想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树叶飘落到了大海里,它被染成了兰色。(教师边说边用水粉将树叶的一面刷上兰色,然后将树叶放在纸上用手压印)瞧!变出一片兰色的书叶了。(可反复多次压印)树叶又飘到太阳身边,它被太阳染成了红色。以同样的方法示范拓印方法。   (2)知道中途可再次用笔刷上颜色后再印。换色时,必须用抹布将叶面上的颜色擦干净再刷其它颜色进行拓印,也可以换一片树叶在进行印画。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用笔在叶面上均匀地刷上颜色,笔用完要放回相应的盘中。  (2)压印时,要将叶子放好后,一只手放在叶子上轻轻低往下压。  (3)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先将叶面上擦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活动评价。   让幼儿说说自己把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表扬画面整洁,印得清晰的幼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56630看着彩色的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纲要》中将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健康领域中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又是最重要的部分,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不良的坐、立、行姿势,很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出现脊柱弯曲、歪肩等严重的问题,到成年以后难以纠正,因此为了让幼儿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本次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以及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形成“驼背”的原因,感知“驼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调整的坐、立、行姿势,为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懂得姿势正确的重要性。 2、激发爱护自己身体的情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驼背”人的姿态。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森林的图片,驼背人的照片,音乐磁带等,幼儿表演的服装(解放军服装、时装等)和道具。 情景创设:小舞台、超市、厨房等游戏场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森林的图片,说说:森林里的大树树干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挺拔、有的弯曲)有的大树树干为什么会弯曲得象一个小驼背呢? 2、展示课件,请幼儿认真观看有关小树苗成长的过程。 思考: (1)哪些小树苗长大以后变成一个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 (2)哪些小树苗长大以后变成了小驼背?为什么? 3、展示一些“驼背”人群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姿态,说说他们美不美?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教育幼儿要爱惜自己美丽的身体,但不歧视有身体残疾的人) 4、出示人体脊柱图示,教师讲解形成“驼背”的原因:人体的脊柱就像小树苗的树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就会造成脊柱弯曲,长大以后就变成小驼背了。 5、请幼儿观察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生活照片,讨论:哪些小朋友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6、请幼儿在创设的游戏场景中扮演“小驼背”,表演舞蹈、唱歌,到超市购物以及在厨房做家务等,感受驼背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 7、展开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长大以后才不会变成驼背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8、大家轮流到小舞台上走秀和表演: (1)比一比谁坐、站、走得最美?教师用镜头将孩子们最美的瞬间拍摄保存下来。 (2)学做解放军进行正步走、齐步走、队列变化等的操练和演习。 【活动延伸】 生活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的姿势,帮助个别幼儿矫正已形成的不良姿势。 (2)开展“谁最美”的评比活动。 游戏活动:以最美的姿势在“小舞台”上进行各种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小树的生长课件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形成“驼背”的原因,以游戏让幼儿切身体验“驼背”的烦恼,使幼儿从心理上认识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及睡觉姿势的重要性。教师协同家长截取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照片,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不正确的的坐、立、行及睡觉姿势时,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孩子们明白了怎样的姿势是最美的,他们在舞台上,在老师的镜头前,愉快地展现自己最美的姿势,在集中活动之后,继续开展“比一比,谁最美”的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观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坐、立、行姿势,相互督促和提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幼儿教育)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中班  常规  幼儿园中班常规教育教案大全  急用最好能把老师要说得话都提示出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