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圆形怎样变成球状物体幼儿大班数学

以直径为轴转一圈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圆形怎样变成球状物体幼儿大班数学

2,小班区域活动图形变变变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认识救护车的外形和用途;  2、知道打特殊电话120找救护车。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救护车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小班区域活动图形变变变教案怎么写

3,幼儿数学图形大变身怎么上公开课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22页,下载后包含配套教案,请往下拉点击下方按钮进行下载。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幼儿数学图形大变身怎么上公开课

4,大班数学教案30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初释衷年大班数学教案30篇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析图形特征  活动目标:  1.透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决定潜力。  3.能用心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此刻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样明白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        如:    (  进场后转一圈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数学教案

5,大班数学图形的变化课后反思

在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的图形变换教学中,又一次让我体会到教法的小小改进,就能带来有效教学的喜悦。在教《图形的变换》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的内容和目标: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旋转或对称变化的过程。我想这个目标的实现不难。考虑到这些变换过程单考图和讲解是抽象,我设计为先用flash的动画给学生展示平移、旋转和对称三种变换的概念,再归纳要点,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解释各变换方法和过程。板书:1、平移----点2、旋转----点、边3、对称-----对称轴板书完后,再让学生看图,并解释说明各种变换过程,接着做练习。 效果证明,这是一堂沉闷的练习课。任凭我在讲台上一边讲解,一边近似疯狂的手势比划,部分学生的目光还是还是迷茫,对图形变换过程的表达条理很乱。从教室出来,我像打了败仗的将军。 怎么办?我不得不重新研读教材。教学目标还是一样:能有条理地标到平移、旋转及对称变换过程。但教材没有给出这三种变换的具体方法,只是让学生去动手感悟、体会这些变换。联系到这些,我发现我忽略了几点:1、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变换过程。2、没有引导学生具体地把这三种变换的关键要素找出来(五年级时已经强调了整个图形的平移其实是这个图形中的每个点都在平移,所以抓住其中一点的位置来看)。 针对以上两点,我设计了第二节练习课的教学方案:1、具体化三种变换的要素:平移:向上/下/左/右,平移了多少格旋转:以哪个点为中心,原图的哪个部分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对称:以哪条直线作为对称轴,哪部分图做对称变换。2、画图演示:把图形变换过程的每个步骤详细画出来,让学生理解每种变换方法,强调分步说明变换过程。(附图) 3、剪图演示:在方格纸上画图,剪出要变换的图形,按照图形的变换步骤,动态地投影图形的变换过程,让变换过程更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按这三点思路上完第二节课后,学生不仅能真正理解了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过程,而且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回想《图形的变换》前后两节的教学设计和效果,给我的启发是:1、要深刻地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前一节课只是引导学生三种变换跟点、边有关,后一节更详细地分析图形变换的中心点,对称轴的作用,更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2、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中,我选取的flash课件时效性不够,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换过程,忽略了生活实例与实物操作。第二节我用方格纸描绘图形的每一步变换,并用文字注释每一步的变换方法。为了加深理解,我剪出与题目大小一样的小纸片,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3、还课堂于学生:这堂课如果提前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课前剪好教材和练习中的图形,在课堂中亲自操作变换过程的话,课堂的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也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要素。

6,幼儿园大班数学不重复不漏点教案怎么写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一节平面构成设计课,也是下一节《渐变的形》的设计基础。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初步接触平面够趁个,学习简单的图案设计,欣赏中外古代建筑及现代生活中多样的作品,从而体验重复的形产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来表现这些重复的美,体验造型的乐趣。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学习掌握重复式样的构成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习重复式样的构成方法及其特点。  2、难点是通过方向、位置地有规律地变化设计重复式样。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剪好的基本形一个,剪刀、胶水等,清洁包一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话: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构成中渐变形的构成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另一种平面构成方法:重复的形。  二、新授课文:  1、点击展示课题:重复的形  2、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凭以往的认识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重复的形”?(请几位学生回答)  3、点击展示:重复的形—一个形有规律地反复地排列组织在一起。(同时板书概念)  4、点击展示图例:利用脸谱演示重复排列过程。(并说明形状可以任意选择,可几何形,也可图形。)  5、师问:在重复过程中,有什么要求或特点?  生:⑴形状不变⑵大小不变(二至三位学生回答并板书)  6、演示:  ⑴、师:把握住这些要求,我们就可以来做形的重复了。你们看,教师在这里剪了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几条鱼,下面看老师如何来排列组合。  ⑵、师问:是不是一种形状只能这种重复组合了?有没有其它的组合方法了。  生答:不。还有很多组合方法。  ⑶、请几位学生上前演示其它不同的排列组合方法。  ⑷、总结:虽然我们要求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但是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或以在方向和位置上变化,从而做出丰富的重复形的图案。(板书)  7、作业:  ⑴、学生利用彩纸任意剪一个形的若干,然后设计组合方法,并贴在另一张彩纸上。  ⑵、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展示作品,请学生上台说明设计意图和方法,老师略加补充。  9、点击展示图例:  ⑴、请学生辨别是否是形的重复。  ⑵、说明这是一种复杂的形的重复,它是以四个形为一个单位,再重复排列组合而成的。  ⑶、补充重复形的概念:一个(单位的)形有规律地反复地排列组织在一起。  ⑷、示范说明,(在鱼的边上添加上几个圆)。  ⑸、通过这一形成的说明,我们就可以利用重复的形式做出更为丰富的图案画面了。这项作业请学生在课后并去制作吧!下面先请大家在教室中来找一下,有没有重复的现象出现!(请二至三位学生回答)  10、点击展示图例:  在我们的实际的生活物品中也时常会利用重复形的图案来作装饰。如:地毯、碗上面的装饰花纹都应用了重复的手法。

7,求大班数学地毯上的图形的教案详案

找了一篇类似的教案,希望对你帮助。   教学主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学难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课件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M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   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地毯的面积是多少,那么就直接列式计算。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明确: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M2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A、根据提供的方格图,逐一的数,数出蓝色部分的面积。学生回答后,简单归纳方法:根据方格图数数,板书:数数   B、将图形“化整为零”,缩小数数的范围。   学生分割图形的方法可能不同,首先让学生对比分割方法,说发现。使学生明确,这几种不同的分法,都是把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面积相同的小图形,这种方法叫“化整为零”,板书:化整为零。再让学生对几种分割法进行比较,找到简便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化整为零”时,要怎么简便怎么做。   C、大面积减小面积。   学生也可能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求得图形的面积。   学生在介绍用分割的方法时,数小图形的面积可能用到大面积减小面积,那时,也可以直接小结并板书:大面积减小面积。   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5、师做小结。   我们求复杂图形的面积时,(1)、可以根据提供的方格图,逐一的数数,得出所求的面积。(2)、可以通过将图形“化整为零”缩小数数的范围,从而简便地数出面积。(3)、还可以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求得图形的面积。   在总结每一种方法时,用课件配合演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处理课本19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求图1的面积。   (2)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重点反馈求图形面积方法。三种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3)学生独立求图2、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求面积方法、过程。   2、处理课本19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班内反馈。   学生可以用数数、化整为零,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求出图形面积。   3、处理课本19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班内反馈总结   1、这节课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2、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和小组的表现。(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我是来看评论的

文章TAG:大班  数学  图形  变变变  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