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http://www.zxxk.com/Html/Channel_12/18/Class482/58440420080301144100.Html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旋转知识结构图

1 旋转2 作出旋转任意角度后的图形3作中心对称图形4在坐标系中作中心对称图形
我感觉还好,不算太难,其实最后考试时,题型也都练过,不会太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旋转知识结构图

3,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79页

解:设每年的增长率为x261.5(x+1)2=262解得x≈0.001 即0.1%答:增长率大约是0.1%。
设增长率为X 261.5(X+1)(X+1)=262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79页

4,人教版上册数学 初三课程怎么学

首先应重视初三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整理相关数学知识的考点;其次注重数学解题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会多角度考虑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不要放过平时作业中的疏漏,出错之处,善用错题本将典型问题收集、查阅,这样就能很快适应初三的数学学习,祝你成功!
没教材

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1、第一题前几天帮别人做过,过程还在记事本里,直接截图给你了。 ⒉ (1)设铁丝剪成两段分别为xcm和20-xcm,则x满足以下关系: (x/4)2+((20-x)/4)2=17 解得:x1=4,x2=16 答:两段长度分别是4cm与16cm。 (2)设铁丝剪成两段分别为xcm和20-xcm,若方形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平方厘米吗成立,x应满足以下关系 假设(x/4)2+((20-x)/4)2=12 x2+ (20-x)2=12*16 2(x2)+400-40x=192 x2+200-20x=96 (x-10)2+100=96 (x-10)2=-4 与任何实数的平方值为非负数矛盾 所以方形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12平方厘米 希望能帮,祝学习进步
新华书店

6,求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全套免费下载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57/down-12261.html《18.1勾股定理》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课题:18.1勾股定理教学任务分析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3、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3、初步渗透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57/down-12260.html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角和一边课题: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角和一边授课时数:一课时授课班级:八年级设计内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角和一边1、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识基础:学生基本明确了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要素,并且三个元素有一定的位置关系。(2)学生理解和掌握回感到困难,主要表现在:①想象力差,②用判断方法进行说理或证明思路混乱,不知从何下手,应用能力差。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角边角”规律及其角角边规律来判定三角形全等。②使学生会利用“角边角”规律及其角角边规律进行简单的证明。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符号与语言......
http://www.newkc.net/newkc_km.asp?kmID=5 这里面有一部分

7,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其中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已经由原四中教师在假期补课和开学的两周中上完,我从第二十四章《圆》上到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因此我的教学任务实际就是后面这两章。三、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章TAG:初三  数学  教案  人教  初三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