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9-03 21:42:00
本文目录一览
1,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课外迁移运用。记住散文文体特点,会辨认。背诵全文。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分析和欣赏:能借助想象,读懂春天图画,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课文脉络。顺利发表自己的欣赏结果。 3、情感和价值观: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字词、修辞、文体和课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展开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欣赏评价春天之美,顺畅表达阅读的体会。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布置预习: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诗,诵读课文两遍,理清课文思路。 2、导入:交流春诗,口头说说春天印象,说说《春》这一课写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读,边用线段在句中画出课后的生字词,画出运用比喻的句子。等学生读完,教师纠错读音,朗读过程不打扰。 4、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文写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赞春 5、反复诵读课文多遍,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要求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中具体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6、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词和课下注释各两遍,边抄边记。(2)抄写运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边抄边理解作用。(3)背诵课文1—4段。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要求。 不符要求的,老师课后找他们谈话。 二、教读课文: 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 (一)初步感知课文: 1、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本文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了那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说说自己朗读和默读后的体会,有什么韵味?是什么感觉?请举例说明。 3、课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脚步近了,——描绘五幅春景图,——三个比喻点明春天的特点。 (二)深入解读课文: 1、课文的开头:作者怎样盼春?运用反复和拟人,写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 2、课文的主体:作者如何写小草、野花和春雨的?运用什么词语、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完成课后练习) 3、理解文末赞春的句子(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三),鼓励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说出赞春的句子。 4、难点突破:课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谈一谈。 文中的 比喻句有这些…… 5、小测1—4段默写。 (三)课堂背诵6—结束的语段,下节课默写。 三、课外作业: 1、老师发给学生春天的诗和散文,要求学生记诵,做摘抄。2、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

2,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 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 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1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 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法。 3、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诗意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谈谈春游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动所有感官,感受春天,畅谈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感受到的美好心情。 (设计说明: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下面教学环节作渲染和铺垫。)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当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时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朱自清的《春》,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一同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倾听那优美的春之声。 (点击课件,让同学们在优美的图片中欣赏课文朗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问: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明确: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2、问:本文主体是第几部分?理清这部分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二部分“绘春”是主体,先从“一切……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作宏观勾勒,再细致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悉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3、请同学们欣赏春天的五幅图画,用鉴赏的眼光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一种声音、一种感觉等。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对春天五幅图画割裂的片面解读,让学生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深入品读《春》,同学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 1、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力求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审美熏陶,提升品位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仿佛也走进了春天,其实春天的图画中都缺不了人的活动,那么徜徉在春天里的人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概括地说说他们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点击课件显示:春天里的人是 的。) (设计说明:徜徉在春天里的人有着同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概括地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力量) 五、倾听物语,启迪人生 当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春天时,同学们,用心倾听,大自然在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呢,同学们交流之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告诉我) 大自然的春天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卷,诉说了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同春天一同上路,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精彩的明天。 六、布置课堂作业 (以下资料均来自远程教育网) 1、“春风图”一节,从触觉角度写春风和煦的句子是:。 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的句子是:。 2、解词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应和( ) 。 酝酿( ) 。 呼朋引伴 。 卖弄( ) 。 宛转( ) 。 3、此段第一句运用 和 修辞手法,突出春风 的特点。 4、课外阅读: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三、朗读、背诵。 课时安排: 2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 应和 迷藏 酝酿 晕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馥郁,鸟的呼朋引伴──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三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盼春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文章TAG:
七年 七年级 年级 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教案
大家都在看
-
小班分类的相关教案,按颜色分类小班math教案精选
2022-12-31
-
整合教案车轮的秘密,幼儿园小班教案一览表
2023-01-21
-
隆中队教案,复习参考资料(一)
2023-02-04
-
衣架的使用教案,空气干燥器衣架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2-17
-
小班水果区域活动教案,我的最爱水果
2023-02-27
-
我用镜子做游戏幼儿教案,小学语文活动照片
2022-12-19
-
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第七种营养元素
2022-12-31
-
幼儿园中班体游小蜘蛛请客教案,小蜘蛛织网教案怎么写?
2023-01-20
-
小班付又反思的教案,幼儿园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安全全滑梯》
2023-01-23
-
绘本别再请来请去教案,一文读懂!这些幼儿园绘本教案
2023-01-23
-
教案画一棵树的教案,如何写幼儿园美术教案?
2023-01-25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小数乘法整数有何不同?
2023-02-10
-
音乐教案 贝多芬与歌德,歌德不愿意走但乐队鼓励他继续走下去
2023-02-18
-
生活当中的色彩搭配教案,坚毅向前预算案
2022-12-17
-
小学武术踢球教案设计,体育健身操、跑步、游泳、乒乓球
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