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听课记录: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2、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3、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5、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2,跪求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篇麻烦大家帮忙

长征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一、第一板块——背景介绍1、简介“长征”情况;2、引入《长征》诗歌,(课件)3、教师配乐朗诵。(声情并茂)二、第二板块——整体感知4、学生自由自读;5、指读课文;6、评价朗读7、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走泥丸、逶迤、五岭?)三、第三板块——抓总起句8、文中有两行诗句概括了全文,用笔画下来;9、交流结果;10、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1、你是如何理解的12、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13、指导朗读:“节奏、气势”14、指学生朗读展示四、第四板块——由总及分A、1、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3、深入理解“不怕”:这五座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介绍)4、通过数字“1300公里”理解“长”,引导朗读,读出“长”;5、通过学生的资料理解“乌蒙山”,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高”(教师:读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仅仅是“声音高”能解决的吗)6、从这两句你读懂什么?(教师:“革命的大无畏气概”)7、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气概吗?8、小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所以毛主席在开始用了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1、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师:有人从“暖、寒”推测出红军过桥渡水的时间在春天和冬天,你认为呢?2、学生发表看法;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阅读感受;4、再次理解“暖”,交流;5、帮助学生理解“寒”,播放录像《泸定桥》;写出观后感6、交流观后感7、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名读,齐读。8、回顾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要求学生在此读这两句。C、1、为什么“喜”?2、岷山给红军带来哪些困难?(学生交流)3、引导学生课外资料“过雪山”(课件出示)4、这么艰难的事情,诗句中却用了一个“喜”字,你如何理解?5、小结学生回答,引导朗读本句。6、再次回顾到首句话。五、第五板块——由总及分1、朗读全文;2、教师总结,过渡扩展《清平乐 六盘山》,学生自读,指读,齐读;3、扩展《娄山关》……4、总结:长征是……(出示课件:电影片段)一起背诵全诗。

跪求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篇麻烦大家帮忙

3,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笔记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


文章TAG:听课笔记范文10篇小学语文听课  笔记  范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