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数学启蒙怎么教

幼儿园数学启蒙的教学如下:1、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孩子对数学可能没有兴趣,但他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却可以很有兴趣。所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帮孩子感受和学习数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比如带着孩子数一数他有几个玩具车、拿出两个苹果问一问孩子要大的还是小的……让孩子看不出来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做法,往往能让孩子快速理解各种数学概念,而且印象深刻。2、通过玩游戏建立数感。老师可以陪孩子玩一些他感兴趣的游戏,比如陪孩子搭积木、在扑克中找相同的纸牌、陪孩子做数学游戏等。当老师陪他做类似的益智的游戏时,孩子的手脑就会得到充分的运作,促使孩子在游戏中,大脑得到更好的运作,从而为做好数学建立数感而打好基础。3、锻炼孩子逻辑思维。通过游戏、思维训练书籍慢慢开发孩子的逻辑能力。每天做一两个题目,每天坚持,长期下去,才有帮助,不要孩子感兴趣时做十几个,几天后不感兴趣又放一边;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又做几个。这样断断续续效果是不好的。

幼儿园数学启蒙怎么教

2,幼儿数学启蒙方法有哪些

1.口头上数数少年儿童大部分都像背童谣一样记诵数字,含有顺囗溜一样,有时候也会发生脱漏数字或循环系统反复数字。这时候她们并没有产生数词与实体间的一一对应关联,都不了解数的现实意义。2.按物等级也就是一边数数.一边点物。最初,少年儿童的这两个姿势通常不是一致的,慢慢发展壮大到可以手嘴一致地址数。可是这一时期的孩子还不可以讲出数量。3.讲出数量这时候少年儿童能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件,它所相对应的数词就代表这一组物件的数量,也就是在数字与物件的数目中间确立起联络。一般来说5岁上下的孩子,都能进步到这种环节。这一环节,或许孩子还不认识数字,可是并不危害孩子学习培训数数,塑造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吃零食时还可以和孩子约好“今日吃3块曲奇饼干”,随后带上他数出3块,还能够数阶梯.数马路边的车辆.数桌子上几本这些。5岁逐渐,从最容易的逐渐,教孩子做累加,便是一个一个的加,进行数字到算数的发展。这一时期关键是加减法和加减法。父母应利用一些小游戏道具,协助孩子把孩子手里的姿势内在到心理状态计算。4.妙用实体假如要带孩子学习培训加减法,需先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说说加法的意思。相近您有2个iPhone,母亲又带给你了一个苹果,如今您有好多个了?数字是非常抽象性的,要多利用实体来主要表现十以内加减法。5.数乐高积木家里有乐高拼装得话,能够立即拿过来运用,等同于小时候用的棍子。还记得先用数数的办法得到结果,再用自个得话叙述全过程。6.掰手指初期的加法运算,就要孩子掰手指好啦。掰手指时,先让孩子记着第一个数字。例如3+5,记牢3,掰手指的情况下就从4逐渐数5数量,数到第5个数字时获得的哪个数便是结果了。再简单化一点便是5,安心里,累加3个。

幼儿数学启蒙方法有哪些

3,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就是“数数”和“加减法”,孩子数数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急着想教给孩子“加减乘除”。其实学龄前并不需要学习“理论”方面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游戏、实物演示、读绘本和故事的方法,把基础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理解得越扎实深入,以后上学就能越容易学好数学,轻松进阶。下面整理了一些数学启蒙的概念,供各位家长学习、参考。但不要给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习进度和程度要因人而异,而且这些数学概念孩子上学以后也有科学的学习安排,不要把它当成“学龄前的必学清单”。1~2岁1、1~10的正数与倒数从孩子婴儿期起,家长就可以开始“磨耳朵”了,一边逗孩子玩,一边开始“唱数”。类似传统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就是很好的数学启蒙。等孩子会说话了,引导孩子清晰地说出1~10的数字,孩子的数学启蒙就正式开始了。等孩子熟悉了正数,就可以开始熟悉10~1的倒数了。2、认识1~10的数字孩子可以清晰地说出1~10以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音”和“形”对应上,通过图书、积木等认识数字,孩子看到数字,可以说出正确的读音。3、1~10的数字排列等孩子可以认出每一个数字以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把数字排列出来,可以通过积木、数字磁力贴等,让孩子爱上数字游戏。4、1~10的实物对应把数学的抽象实物化,具体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可以简单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比如:一个苹果,两块饼干,三本书。5、基本二维形状孩子在1岁多就可以开始学习认识基础的二维形状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等。平时生活中的生活物品、玩具,都可以用来做“教具”帮助孩子构建基本的几何思维。6、 大与小的概念生物的趋利性是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到“更大的蛋糕”,但理解“大与小”的概念不是天生的,家长在生活和游戏中多向孩子提问: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等,随着月龄的增长,再告诉给孩子“更大,更小”的概念。2~3岁1、“比较”的概念孩子到2~3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解一些比较的概念,比如对比的:轻与重、高与矮、长与短。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对不同种类的两个物品,以及相同种类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2、数量多少的概念让孩子辨识“谁的碗里米饭更多?”、“哪个盘子里的苹果多?”通过生活中这种数量的认知练习,孩子会逐渐理解数字本身的大小,比如5和10哪个数字更大。3、1~20的认知如果孩子已经熟悉了1~10的正、倒数,错乱排列,可以把数字逐渐增加范围到1~20。4、配对的概念“配对”是孩子都很喜欢的游戏,把两个一样的或者相配的物体是“一对”。比如让孩子把同一双的袜子配对、同样的筷子配对等。3~4岁1、1~30的认知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可以把数字的识记、排列、正倒数的范围增加至1~30。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基于孩子的“配对”游戏之上,告诉孩子所有物品能够配对成双的,就是偶数;配对以后多出一个,就是奇数。依然可以利用筷子、袜子、手套等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3、观察规律3~4岁的孩子开始发现一些“规律”了,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让孩子观察和预测,下一个灯是什么颜色的,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4、时间顺序“先换睡衣、再刷牙、最后上床睡觉”,通过生活规律即可帮助孩子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有“开始、然后、最后”的顺序概念。5、“一半”的概念“一个苹果,妈妈和宝宝一人一半。”“一杯水倒掉半杯,留一半。”生活中“一半”的概念很容易呈现,提高一些难度的话,可以考验孩子:比如,4个苹果,给爸爸一半,给宝宝一半,每个人有几个苹果?4~6岁1、“倍数”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可以让孩子先试着理解2倍的概念,“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就是2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2、隔数字数数当宝宝将1~30都数得很溜了,可以让孩子试着隔数字数数:比如2、4、6、8、10。用数字积木和数字冰箱贴来玩也很方便,趣味性高孩子也乐于参加。3、分组给孩子一堆物品,让他根据特定属性来分类:比如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等属性分类。以此再引发“成套”的概念,比如一套餐具,一套图书等。4、三维形状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三维的物品和特征,比如:球体、圆柱体等,可以利用沙子模型教具。5、体积和容积当孩子掌握了长短、大小、高矮之后,就可以判断简单的体积和容积了,比如同样大小的杯子,哪个杯子里面的水更多,以及比较和形容物体的高、宽、薄厚等。6、时间的概念学龄前的孩子看表还是有点困难的,可以先从整点时间的认知开始,利用孩子生活最相关的几个整点,比如7点起床、12点吃午饭、18点吃晚饭等等,到了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去看钟表来理解。这对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也是有益的。

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文章TAG:幼儿数学启蒙方法幼儿  幼儿数学  数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