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请以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为主教材写份简案此单元为5课时以

准备活动(有球最佳)兼单手低手抛球 原地三步上篮 (徒手) 篮下三步低手(徒手) 完整的定点接球 单手低手上篮 配合队形 就是一份完整教案了

请以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为主教材写份简案此单元为5课时以

2,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教学简案和教案具体区别在哪知道的出来说

简案是教案的一种。一般来说,教案应该包括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选用、教学内容、学生分析、时间安排、教学步骤,甚至教后反思,即教后感。对于刚踏入教师行列的人来说,应该努力学会每一个步骤都备到,但是,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他们对教材吃得非常透,每个教案如果都写上如上步骤,应该不现实。所以,人道一点的学校都要求老教师备简单的教案。即简案,至于简到什么地步,没有一个标准。这是我的理解。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教学简案和教案具体区别在哪知道的出来说

3,幼儿教案1和许多的简案要怎么写

设计思路: 生日,是孩子最难忘、也是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娃娃家”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怎样把“过生日”与“亲近父母”有机地结合,让孩子在过生日中激发爱父母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在为妈妈过生日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借助于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内容,让孩子学习美术活动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更好的服务于孩子的活动。 预设目标:1、在为妈妈过生日的过程中,亲近妈妈,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2、尝试画线条,并鼓励孩子能有选择的进行粘贴。 活动准备:1、每人一个纸碗。 2、配料(菜叶、辣椒、蘑菇、虾米、肉、荷包蛋)。固体胶。彩笔。 3、蛋糕。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为妈妈过生日 1)经验讲述:你是怎么过生日的? 2)经验迁移:为妈妈过生日。 2、帮妈妈做面条 1)演示:画面条、粘贴配料。 2)鼓励孩子动手帮妈妈做面条。 ·妈妈肚子饿,面条满又满。 ·妈妈喜欢在面条里放什么呢?(粘贴一些配料,鼓励孩子自言自语。) 3、妈妈夸夸我 “我做的面条香吗?”鼓励孩子亲近老师,在老师的表扬中体验快乐和成功。

幼儿教案1和许多的简案要怎么写

4,小班的自我认识健康教案简案

设计依据动物对于幼儿来说很有亲切感,他们平时就很喜欢模仿各种动物。由于幼儿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因此特别乐于扮演身边的小动物,如小兔、小狗、小猫等。为了帮助幼儿做进一步知识经验的拓展,选择了一个离幼儿生活较远但又很有特点的动物,借助音乐游戏为工具,结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形象地用乐器展现。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在听听、说说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并尝试创编简单节奏,选择乐器为故事2.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体验乐器故事的乐趣。二、活动准备1.小兔和大象的图片及春天景色图。2.对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如笨重的或灵巧的,为创编简单节奏铺垫。3.对乐器有一定的操作经验。4.鼓、小铃。 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大象和小兔》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T: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苏醒了,森林里又变得热闹起来。大象和小兔约好了一起来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见树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着长长的鼻子来到草地上,看见小溪的冰融化了,觉得春天的太阳暖洋洋。春天真美呀,两个朋友在草地上晒太阳做游戏,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后面,他们约好明天再来找春天。2.理解故事T: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二)为故事配器1.为小兔配器T:今天请来了小乐器为故事配音,小兔怎么走路? (引导幼儿动作表现,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么小乐器代表小兔?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小铃为小兔配音)2.为大象配器T:大象怎样走路?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表现。),T:什么乐器代表大象?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大鼓为大象配音)3.初步为故事配音

5,中班科学教案吃不完怎么办附反思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一、活动目标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3、感知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2、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三、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导入——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四、活动延伸——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6,中班语言小猴和小狗备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并学说句式“我想买个圆圈,我要用它……”  2、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懂得做事要动脑筋。  【活动准备】  商场背景和小猴、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头饰各一,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〇”卡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带来一张卡片,小朋友们看,上面有什么呀(圆圈)?这个“〇”像什么?(幼儿猜想)  2、师小结:小朋友真棒,刚才说了很多。有一只小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他很聪明,爱动脑筋,开了一个圆圈百货商店,你们想知道他的店里有哪些圆的东西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猴卖“〇”》(幼儿学说故事名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理解故事、学说对话。  1、看PPT猜测  师:小猴的圆圈百货商店有那些圆的东西呢?你猜猜会有谁来买他的东西?他们买“O”干什么用?  2、教师分段讲述  小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一天,店里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片,每张纸片上画着一个“O”(圆圈)。咦!这个“O”是什么意思呢?  提问:小猴的百货商店来了哪几位客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什么?那你们觉得这个“O”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衔接语:小猴卖给大家到底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3、幼儿猜想根据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  (1)解决第一个“O”:  师:小猴问了小鸭什么问题?小鸭是怎么回答的?  请幼儿说一说,谁能用“我要用圆圈学……”(说一说,大家一起说“我想买个圆圈,我要用它学游泳”)。  师:小鸭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点击PPT圆圈揭示正确答案:游泳圈)。  (2)解决第二个“O”:  师:小猫买的“〇”是什么?小猫要用圆圈干什么?你怎么知道?(请幼儿说一说:“我想买个圆圈,我想用它照着洗脸、梳头”幼儿说出后,教师点击PPT圆圈揭示正确答案:镜子)  小猫拿到镜子后,照了照,满意地笑了。满意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也来学小猫照着镜子洗洗脸、梳梳头)  (3)解决第三个“O”:  师:小狗举起手中的铁钩子说了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铁钩子。(出示铁钩子)用这个铁钩子和小熊一起玩什么。小狗买的“〇”是什么?(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铁环)。请一名幼儿学一学滚铁环。  (4)解决第四个“O”:  师:小老虎对怎么对小猴说的?新球鞋和比赛跟小老虎买的圆圈有什么关系。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小老虎买的“〇”是什么?(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足球)。  (5)解决第五个“O”:  师:小兔要用圆圈当什么?大家学一学。那小兔买的“〇”是什么?(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饼干或蛋糕)。  4、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动物明明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为什么只在纸片上画个圆呢?请大家再来仔细的听一听故事?  提升小结:小动物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为什么只在纸片上画个圆呢?(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圆的)  你喜欢这只小猴吗,为什么?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三、拓展经验。  师:除了故事里的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可以用圆圈代替,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圆圈代替?  四、玩商店的游戏。  今天小猴也给大家准备了购物卡。请你也来玩“小猴卖圈”的游戏。有个要求:要像小动物买东西一样,不能说出要买东西的名字,只能说我要用圆圈干什么。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7,小树有多少棵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单元第一单元———乘除法课题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7×8 = 9×6 = 6×5 = 8×5 = 4×6 =2、70、100里面有多少个十?500、2000各有多少个百?4000里面有多少个千?3、4个十、11个十是多少?5个百、13个百是多少?6个千是多少?(复习数的组成,为口算乘法做准备。)二、新授。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一共有几捆树,每捆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4)小组交流。2、探索口算方法。(1)20×3 =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2)20+20+20=20×3=60(可以用学具摆一摆)(3)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4)因为2×3=6,所以20×3=60。(5)还可以理解成再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3、小结。20×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4、找规律。(发现了什么?)2×3=620×3=60200×3=600 (2个百乘以3是6个百,是600)2000×3=6000(2个千乘以3是6个千,是6000)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些算式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思路:提出问题 → 算法多样化 → 建立数学模型 → 摆学具 → 讨论算式的表示方法 → 类比推理。三、试一试。四、练一练。看图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理解图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有几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几根,大象和小象每天各吃几根。(2)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一:60×3=180(根),再计算200-180=20(根),说明够吃一天。方法二:60×3=180(根),再比较大小,因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够吃一天。(3)解决问题(2),先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4)解决问题(3),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问题二: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问题三:它们3天吃多少根香蕉?………………五、数学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六、作业。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小树每捆20棵,有三捆,一共有多少棵?20×3=60(棵)答:一共有60棵。教学后记
《小树有多少棵》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1.独立解答。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2.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文章TAG:教学  教案  篮球  行进  教学教案简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