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幼儿园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幼儿园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

2,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www.jy135.com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师: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糖和盐都是白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3,幼儿园小班水果糖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r\n\r\n  教师:屈老师\r\n\r\n  【活动目标】\r\n\r\n  1、学习运用重叠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实物的多少。\r\n\r\n  2、初步理解一样多,多1个,少1个等词汇。\r\n\r\n  3、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对应感。\r\n\r\n  【活动准备】\r\n\r\n  磁性动物教具5只及相应房子,小猫5只,红绿雪花片若干。\r\n\r\n  【活动过程】\r\n\r\n  一、小动物回家。\r\n\r\n  1、出示5只小动物,排成一排: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在外面来做游戏,看是谁?现在小动物们玩累了,想回他们自己的家里,每只小动物住一幢房子,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去吧。出示5幢房子,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说:许多小动物,许多间房子。\r\n\r\n  2、把每只小动物放入一幢房子,引导幼儿比较:房子和小动物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r\n\r\n  3、再出示一只小动物:又来了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现在动物和房子是不是一样多?﹙不一样多﹚动物多了一只,房子少了一幢。\r\n\r\n  二、小花猫和鱼。\r\n\r\n  1、出示小花猫和鱼:小花猫回到家里,肚子饿了,找了鱼来吃,看又几只小花猫,有多少鱼?引导幼儿说出:有许多小花猫、许多鱼。\r\n\r\n  2、请个别幼儿上前摆放,比较鱼和猫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r\n\r\n  三、幼儿操作。\r\n\r\n  出示雪花片,请幼儿比较自己拿到的红的雪花片多还是绿的雪花片多?引导幼儿说出:红﹙绿﹚的多一个,红﹙绿﹚的少一个。\r\n\r\n  四、评价活动情况。(更多优秀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36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6 幼儿园有6个同学

幼儿园小班水果糖教案

4,小班语言领域活动故事 一串糖葫芦 教案

设计背景  冬天的糖葫芦是我们北方特有的、而且也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食品。时值冬季,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出现了,幼儿特别感兴趣,都爱吃。我抓住了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节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幼儿对糖葫芦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在做糖葫芦的情境中,学习捏、团橡皮泥、用吸管穿在一起做成糖葫芦等技能,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目标  1.了解糖葫芦是北方冬季特色食品。认识糖葫芦的颜色、形状、味道。  2.引导幼儿动手尝试用团、穿橡皮泥的方法制作糖葫芦。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动作,培养幼儿玩橡皮泥的兴趣。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团圆橡皮泥的技能。  难点:团圆橡皮泥,穿成串。  活动准备  1.实物糖葫芦.2.红色橡皮泥.3.吸管若干.4.实物糖葫芦每人一串托盘两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说说、看看.引起幼儿兴趣)  1.宝贝们:你们吃过糖葫芦吗?谁能说说味道是什么样的?  2.出示一串山楂糖葫芦,请幼儿仔细观察.  问题:(1)糖葫芦是什么样的?  (2)糖葫芦是用什么水果做出来的?水果的外面裹着一层什么?  3.老师引导总结:糖葫芦是我们北方特有的食品.一般在冬季制作,多以山楂为原料做成。(允许幼儿说出用别的原料做成的).山楂味道很酸,外面沾上一层糖衣就会变得酸甜的。现在的糖葫芦还有更多的种类。有橘子的、香蕉的、草莓的等等。  二.基本环节 制作糖葫芦  1.教师演示制作糖葫芦.(注意引导幼儿说制作方法)  (1) 将橡皮泥分成若干份.  (2) 将分好的橡皮泥分别放在掌心里来回团,直到变圆。(3) .用吸管将团好的圆球一个个穿起来,穿成一串。  2.交代要求.  操作中用捏、团、穿正确方法,做好一串糖葫芦后,还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芦,比一比谁 做得又多又好。

5,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颜色鲜艳的糖果能吃吗

你好。最好不吃,鲜艳的糖果多为食用色素配制而成。虽然是食用色素,孩子尽量避免吃为宜。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6,幼儿园怎么认识糖果的教案怎么写

[设计意图]  糖果的种类繁多,包装精美,味道丰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此活动是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尝一尝,充分探索,学习知识。重难点是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各种各样的糖果。  [活动目标]  ⒈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⒊初步认识几种糖果,能说出他们的基本形状、软硬及口感。  [活动准备]  ⒈教具:小狗头饰一个,小筐6个,音乐磁带、糖纸作品、将教室布置成“糖果商店”  ⒉学具:橡皮泥3盒、各种糖纸、各种糖果  [活动进程]  ⒈参观“开心糖果店”,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听音乐,做动作来到“开心糖果店”  ⒉认识感知各种糖果  ⑴看一看、摸一摸、认识糖果  ①请幼儿看看糖果的颜色,,摸摸糖果有什么感觉,并互相说一说  ②提问:哪些糖果是你见过或吃过的?  ③小结:糖果有硬的,有软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糖果的种类很多。  ⑵找一找、说一说,感知糖果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块糖果,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⑶尝一尝、说一说,品尝糖果  ①教给幼儿撕糖纸的正确方法,教师个别指导  ②讨论:糖果的味道,提醒幼儿吃糖时要小声讲话  ③提问:你的糖是什么味道的?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⒊情景表演:老虎拔牙,教育幼儿少吃糖  ①提问:老虎的牙齿为什么都坏掉了?  ②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③小结:小朋友要少吃糖,吃完糖后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⒋放轻音乐,欣赏糖纸作品,教育幼儿糖纸不要乱扔  ①提问:这些漂亮的图画是用什么做的?糖纸还能做什么?  ②小结:糖纸也有很多用途,小朋友要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  角色游戏:糖果加工厂,巩固对糖果的认识  请幼儿用糖纸和橡皮泥制作糖果,并展示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文章TAG:小班  中国  教案  如何  小班中国糖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