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大班数学知识点多 怎样让孩子不混淆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每次给出知识点,重复、反复提问并加以鼓励,是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幼儿园大班数学知识点多 怎样让孩子不混淆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每次给出知识点,重复、反复提问并加以鼓励,是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知识点多 怎样让孩子不混淆

2,幼儿园数学都有些什么内容

您好,幼儿园现在学的都是蒙氏数学都走线,看图数数,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认识颜色等等,都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
你好,我宝宝的数学是学写字1-10和认数字,小班一年都是学习这个,还不会写一个汉字呢。唱歌跳舞倒很多。
你好,我宝宝是读小班,主要是学一些儿歌和跳舞,还有学1-10的数字并会写。其它的班就不知学什么了。

幼儿园数学都有些什么内容

3,如何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数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导从自然中学习的理念,我也很赞成,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获得生活的本领和人生修养,当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所以您应该在生活中多让他发现和引导他,比如吃水果的时候,对水果的数和量的认识,还有其他空间、时间、方位等等的这些都来自我们的生活,所以到处都可以学习,也很方便教,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解释孩子所学到的知识,什么意思呢?比如,有5个苹果,用数字5来表示,您不能只是告诉他用5来表示,一定要让他点数,因为苹果的量是5个,所以用5这个数来表示,这样孩子会掌握5这个数的程序性,二人不时只知道陈述5这个数,并不理解....

如何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数学

4,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什么

现在幼儿园中班大班数学都学什么?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学数学,学快心算效果很好,我本身只是一个幼儿老师,在接触快心算之前只要一上数学课,作为老师的我却开始发愁了。不仅,很难激发孩子的兴趣,重要的是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曾经也接触过很多的速算方法,但是谈到和小学衔接最紧密的却是寥寥无几,直到让我碰到了快心算。是牛宏伟快心算让我明白了,原来数学课可以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我诧异了,看着孩子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忽然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法和这种微笑相比了。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和故事当中,不仅让孩子学会怎样解数学题,也慢慢的培养了孩子的上进心和独立性。所以,在此我想对广大老师和家长说,若您真的找不到好的方法,不妨来试试,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家长和老师的也要尽到我们最大的努力....
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5,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2和3教案怎么写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 活动课主要 帮助幼儿 理解相邻数的等差关系,运用贴绒核桃,花生,枣吸引幼儿注意力,直观,形象,利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转换,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字概念。 目标 :认识“2和3”的相邻数,理解它们和相邻数的等差关系。 重点:认识2和3 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它们和相邻数的等差关系。 教学准备:幼儿每人一张格子卡片;豆子6粒;1~3数字卡片;《学期班幼儿读物。数学》;贴绒核桃,花生,枣等;贴绒数字1~4. 形式:全班集体进行。 过程: 一。两个相邻数比较。 1. 出示贴绒核桃2个,再出示2 颗花生与核桃对应排列。请幼儿数数,核桃,花生各是几颗?是不是一样多? 2.在花生后面添一颗花生,再比较花生和核桃哪个多?哪个少? 3.在第一排下面,对应贴4个红枣图片。比较:4个红枣比3颗花生多几个?3颗花生比4个红枣少几个? 二。三个连续数比较。 在3种干果图片的下面贴相应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想想,比3 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3的前面还是后面?比3多1的数是几?应排在3的前面还是后面?引导幼儿懂得三个连续数比较时,要从中间的一个数开始,先和比它小的数比,再和比它大的数比,比这个数少1和多1的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好朋友,也就是这个数的两个相邻数。 三。将6粒豆子摆在格子里,要求中间格摆两粒豆子,想一想其它两个格子各应放几粒豆子,为什么? 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3粒。 说说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3的相邻数呢? 四。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2和3的相邻数,并掌握了找相邻数的方法。即:从中间数开始,减去1是前面的数,加上1是后面的数。

6,幼儿数学教学中有哪些知识点

1.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①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② 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②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教育、量与计量的教育、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的教育等。①幼儿的数、计数与运算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数的守恒;相邻数;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能够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关系,说出物体排第几;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等;学会10以内的计数;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包括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并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②量与计量的初步知识能区分物体量的差异,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恒;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感知量的相对性;帮助儿童建立序的概念,并体验其中的传递关系;学习计量,会进行初步的自然测量。③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和梯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够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④空间方位初步知识能区分上、下、左、右和远、近等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⑤时间、方位的初步知识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并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用途以及正点与半点。
1、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的理解不对应或不同步。这是大多数老师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方法几十年如一日,而孩子不断的更新换代,各种差异也非常明显。2、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教育学生思想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由于能力所限,我们能做到的很少。3、对知识点的关键词的教育,意识不足、讲解不到位,一知半解的学生比比皆是。4、很少使用孩子的语言,这是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7,幼儿园大班小孩怎样学数学

一、集合、数和量的概念每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数学能力,比如对玩具数量变化、音量大小、搭积木的高矮、物品的分类和排序等,孩子在游戏中无意识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了。1、对数量关系有明确清晰的认知,利用实物,让孩子迅速理解物品数量关系;2、学习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后,开始学习数量的加减;3、懂得并且能很快说出相邻数、序数、奇偶数(单双数)、数的大小等;4、认识事物的不同特点,比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厚薄、轻重等,并且能够分类或排序;5、会10以内数的分和,能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6、对事物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厚薄、轻重等有基本概念。二、几何和空间概念2岁左右,孩子开始对图形产生兴趣,3岁已经能够正确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几何能力,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对图形的辨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帮助孩子提高抽象视觉能力。1、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体、球等;2、除了认识几何图形名称,还能准确分辨它们的特征,比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圆柱体和球体等;3、 能通过分解和组合,认识平面和立体几何之间的关系,相同与不同;4、能把几何图形与实物形状对应联系起来,对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等分;5、通过立体几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包括地图、地理方位、空间等,比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三、时间概念给孩子时间启蒙,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理解时间,养成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意识的基础,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终身有益。1、家长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2、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理解早中晚,白天黑夜,今明后天,星期,四季等概念;3、通过不断强调和重复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现在、过去、将来、以后、马上、刚才、经常等概念;4、认识钟表,会看整点与半点,并且能根据时钟进行时间管理,分辨出具体时间该做什么事。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镜头一:早晨来园时,平平妈妈非常焦急地问老师:“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听说有的小学招生时要考10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教了吗?我们邻居家的小孩和平平一样大,口算特别快,怎么我家平平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还离不开手指头呢?” 镜头二: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统计,教师请幼儿轮流担任“出勤统计员”,按准时、迟到、缺勤、男孩、女孩以及总人数分别进行统计。特特每次担任统计员时都出现错误。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教师向特特妈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特特妈妈很诧异,觉得自己每天都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册,连乘法口诀都会背,怎么还需要练习数数? 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挑战。因此,家长们格外关注幼儿数学方面的学习,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就格外多。就让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解读幼儿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学什么” 对于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家长们的标准往往以道听途说的小学入学要求为准,或者有自己主观的理解。那么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究竟该学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加减法吗?难道真的需要掌握那么高深的知识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各年龄班幼儿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都有具体而清晰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数、量、形、时间、空间几方面具体了解一下。 数: 1.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并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 2.能够对20以内的数量进行成组数数及倒数;学会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 4.认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5.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体会并理解加减的含义,运用加减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 量: 1.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 2.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 3.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 4.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形: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请问一下,您有工作吗? 我和孩子爸都要工作,小孩在幼稚园大班(12月5岁),回到家问他8+7 10-9 9+8都能回答,在幼稚园老师的方法一定比你好,她们是专业,孩子回家想玩就玩吧,当然老师有布置的作业还是要做. 小孩多睡觉会长智力的. 上小学还有排学呢. 强迫他学会有恐惧感的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大班  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知识点  怎样让孩子不混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