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摩擦阻力 ,距离,直线运动下去 1,斜面和水平面光滑无摩擦 2,力不是维持物体状态的原因 3,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什么的基础上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假设而推导出来的 猜的...ms是吧...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什么的基础上

3,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问题的关键在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要条件 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用手向空中推球 推出后力撤消 如果此时不受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影响 球就会沿推力的方向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但如果有了外力(比如重力)的影响 球就会落地(改变了运动状态)
初中阶段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没受力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运动的就一直运动下去,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
“静者恒静,原来可能已经运动,静的仍然静。古老课本上表述为,动的仍然动,动以匀速直线前进”物体在没有受力时。 物体在没有受力时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

5,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什么

牛一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为止. 注意:一切物体不论在什么状态都有惯性 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的改变 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物体惯性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质量和其它因素无关
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上述定律主要是从天文观察中,间接推导而来,是抽象概括的结论,不能单纯按字面定义而用实验直接验证。和实际情况较接近的说法是:任何物体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惯性实质是物体相对于平动运动的惯性,其大小即为惯性质量。物体相对于转动也有惯性,但它跟第一定律所说的惯性不是一回事,它的大小为转动惯量。惯性质量和转动惯量都用来表示惯性,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理量,中学物理不出现转动惯量的名词,可不必提两者的区别。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究竟是静止还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除了和参考系有关外,还要看初始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⑴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受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⑵它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不受力的条件下,由物体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物体所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物体不受力时所作的匀速直线运动也叫惯性运动。牛顿在第一定律中没有说明静止或运动状态是相对于什么参照系说的,然而,按牛顿的本意,这里所指的运动是在绝对时间过程中的相对于绝对空间的某一绝对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成立于这样的参照系。通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成为惯性参照系,因此这一定律在实际上定义了惯性参照系这一重要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是作为牛顿力学体系一条规律,它具有特殊意义,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独立定律。不能将第一定律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注意: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力的情况下将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了一切物体具有惯性 因此牛一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6,牛顿第一定律中考题加答案10道

1、(02上海)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答: D 2、(02天津)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A 3、(04长沙)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垂头紧套在锤柄上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C 4、(02广西)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了( ) A.增大惯性 B.减小惯性 C.克服惯性 D.利用惯性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D 5、(03河南)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D.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 D 6、(01绍兴)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是( ) A.作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作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作匀速直线运动 D.处于静止状态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 D 7、(01南京)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②或④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C 8、(02连云港)一同学在以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让手中的物块自然下落,发现物块恰好落在A处,如图所示.那么,当汽车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再做该实验,物块将会落在( ) A.A处 B.B处 C.C处 D.无法判断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A 9、(03武汉)下面例子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公路设立限速标志 B.百米跑道在终端线后还要延伸一段 C.汽车后常写有“保持车距”字样 D.投掷、跳跃运动场地设有较长的跑道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D 10、(04荆州)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应该后轮先着地 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答:B
你好!阿根廷队能夺冠吗??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惯性定律

7,12999初中数学教案

请输入你的答案... 《二元一次方程》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0,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则x=_________; 当y=-2时,x=___ ____.【提示】把y 作为已知数,求解x.【答案】x= ;x= . 2.在(1) ,(2) ,(3) 这三组数值中,_____是方程组x-3y=9的解,______是方程2 x+y=4的解,______是方程组 的解.【提示】将三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方程组进行检验.【答案】(1),(2);(1),(3);(1).【点评】方程组的解一定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共同的解. 3.已知 ,是方程 x+2 my+7=0的解,则m=_______.【提示】把 代入方程,求m.【答案】- . 4.若方程组 的解是 ,则a=__,b=_.【提示】将 代入 中,原方程组转化为关于a、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解之.【答案】a=-5,b=3. 5.已知等式y=kx+b,当x=2时,y=-2;当x=- 时,y=3,则k=____,b=____. 【提示】把x、y 的对应值代入,得关于k、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答案】k=-2,b=2.【点评】通过建立方程组求解待定系数,是常用的方法. 6.若|3a+4b-c|+ (c-2 b)2=0,则a∶b∶c=_________. 【提示】由非负数的性质,得3 a+4 b-c=0,且c-2b=0.再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a、c,从而求出a、b、c 的值.【答案】a=- b,c=2b;a∶b∶c=-2∶3∶6. 【点评】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7.当m=_______时,方程x+2y=2,2x+y=7,mx-y=0有公共解. 【提示】先解方程组 ,将求得的x、y 的值代入方程mx-y=0,或解方程组 【答案】 ,m=- .【点评】“公共解”是建立方程组的依据. 8.一个三位数,若百位上的数为x,十位上的数为y,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与十位上的数的差的2倍,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 【提示】将各数位上的数乘相应的位数,再求和. 【答案】100 x+10 y+2(x-y).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9.已知下列方程组:(1) ,(2) ,(3) ,(4) , 其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提示】方程组(2)中含有三个未知数,方程组(3)中y 的次数都不是1,故(2)、(3)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答案】B. 10.已知2 xb+5y3a与-4 x2ay2-4b是同类项,则ba的值为………………………( ) (A)2 (B)-2 (C)1 (D)-1 【提示】由同类项定义,得 ,解得 ,所以ba=(-1)2=1.【答案】C. 11.已知方程组 的解是 ,那么m、n 的值为……( ) (A) (B) (C) (D) 【提示】将 代入方程组,得关于m、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答案】D. 12.三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 (A) (B) (C) (D) 【提示】把三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得x+y+z=6或将选项逐一代入方程组验证,由 x+y=1知(B)、(D)均错误;再由y+z=5,排除(C),故(A)正确,前一种解法称之直接法;后一种解法称之逆推验证法.【答案】A. 【点评】由于数学选择题多为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而它比一般题多一个已知条件:选择题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故解选择题除了直接法以外,还有很多特殊的解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逐一向同学们介绍. 13.若方程组 的解x、y 的值相等,则a 的值为……………( ) (A)-4 (B)4 (C)2 (D)1 【提示】把x=y 代入4x+3y=14,解得x=y=2,再代入含a 的方程.【答案】C. 14.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满足方程2x+3y=6,那么k的值为( ) (A)- (B) (C)- (D)- 【提示】把k 看作已知常数,求出x、y 的值,再把x、y 的值代入2 x+3 y=6,求出k.【答案】B. 15.若方程y=kx+b当x 与y 互为相反数时,b 比k 少1,且x= ,则k、b的值分别是…………( ) (A)2,1 (B) , (C)-2,1 (D) ,- 【提示】由已知x= ,y=- ,可得 【答案】D. 16.某班学生分组搞活动,若每组7人,则余下4人;若每组8人,则有一组少3人.设全班有学生x 人,分成y 个小组,则可得方程组……………………………( ) (A) (B) (C) (D) 【提示】由题意可得相等关系:(1)7组的学生数=总人数-4;(2)8组的人数=总人数+3.【答案】C. (三)解下列方程组(每小题4分,共20分): 17. 【提示】用加减消元法先消去x.【答案】 18. 【提示】先整理各方程,化为整数系数的方程组,用加减法消去x.【答案】 19. 【提示】由第一个方程得x= y,代入整理后的第二个方程;或由第一个方程,设x=2 k,y=5 k,代入另一个方程求k 值.【答案】 20. (a、b为非零常数) 【提示】将两个方程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x+y=2a ①,把①分别与两个方程联立求解. 【答案】 【点评】迭加消元,是未知数系轮换方程组的常用解法. 21. 【提示】将第一个方程分别与另外两个方程联立,用加法消去y. 【答案】 【点评】分析组成方程组的每个方程中各未知项系数的构成特点,是选择恰当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因而解题前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解题的捷径. (四)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2.已知方程组 的解x、y 的和为12,求n 的值. 【提示】解已知方程组,用n 的代数式表示x、y,再代入 x+y=12. 【答案】n=14. 23.已知方程组 与 的解相同,求a2+2ab+b2 的值. 【提示】先解方程组 求得x、y,再代入方程组 求a、b. 【答案】 . 【点评】当n 个方程组的解相同,可将方程组中的任意两个方程联立成新的方程组. 24.已知代数式x2+ax+b当x=1和x=-3时的值分别为0和14,求当x=3时代数式的值. 【提示】由题意得关于a、b 的方程组.求出a、b 写出这个代数式,再求当x=3时它的值. 【答案】5. 【点评】本例在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 的值后,应写出这个代数式,因为它是求值的关键步骤. (五)列方程组解应用问题(每1小题10分,共20分): 25.某校去年一年级男生比女生多80人,今年女生增加20%,男生减少25%,结果女生又比男生多30人,求去年一年级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提示】设去年一年级男生、女生分别有x 人、y 人,可得方程组 【答案】x=280,y=200. 26.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两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然后甲返回A 地,乙继续前进,当甲回到A 地时,乙离A 地还有2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提示】由题意,相遇前甲走了2小时,及“当甲回到A地时,乙离A地还有2千米”,可得列方程组的另一个相等关系:甲、乙同向行2小时,相差2千米.设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x 千米/时,y 千米/时,则

文章TAG: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  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初中  牛顿第一定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