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共同点是一.都在被邻国侵略时写的 二.都充满爱国之情 三.都在上最后一课,都对教室和学习环境依依不舍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亡国的悲痛,对母语丧失的悲痛
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最后一课

3,郑振铎最后一课

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郑振铎最后一课

4,最后一课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朗士对平时不用功的悔过。 第三部分(24-文末),写“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异常表现,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5,概括老舍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铃声响起来了,此时对于他:一个做惯了教员的人来说。无疑恐慌。 他的手在颤抖着,嘴巴也说不出话来了。 他选择了逃避。
老舍的没最后一课 只有都德的最后一课
表现国土被侵略后民族的被封沉痛心情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

6,最后一课

1.不一样。第一个“最后”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现在的生活及生活的地方的留恋,后一个则是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学生们的期待,希望能教给他们所有的法语知识 2.指 将要禁教法语 3.变化: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惋惜,对过去逃学的后悔,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因为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深深影响着,被教室里静穆的气氛所感 染,了解到了不会说法语的悲哀

7,7最后一课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68.htm详细请看这里,我找了一个参考答案.

文章TAG:最后一课面试教案设计最后  最后一课  一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