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的标准格式范文大全,教案的标准格式范文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7-06 12:14:01
本文目录一览
1,教案的标准格式范文
教案的标准格式是: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2、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3、课型(说明属于新授课,还是复习课)4、课时(说明属于第几课时)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7、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11、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12、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相关内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5、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分类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2,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 推荐程度: 『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57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下第二单元教案 ·确定位置 课题: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页例1和练一练1,2及练习三1-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0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 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75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65-66页例7、例8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学生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循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7 推荐程度: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8页.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作者:刘卫东. 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65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12册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00 推荐程度: 『数学』《统计》教案说课稿 ·现代课程认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07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工程问题》. 一、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材第十一册P51例5 工程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的题目特点和基本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有关问题。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0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 三角形的分类. 大连市满家滩镇中心小学薛翠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3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数学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管前中学陈景辉. 执教时间:2003年3月5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65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根据新课标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让数学课从封闭的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本节课,围绕节约能源这一主题,课前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互联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4 推荐程度: 『数学』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 ·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7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3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引入, 学生课前完善知识预览的相内容。 课堂教学:. 细胞增殖是以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1 推荐程度: 『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格致初中胡全英. 课题:1.5 分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两个分数相乘的法则。 掌握分数与分数、整数及带分数的乘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4 推荐程度: 『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尺实践活动》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尺实践活动》凡家村小学邱俊利.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巩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3 推荐程度: 『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设计 ·《求平均数》教学活动设计.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姜鸥. 教学内容:. 《求平均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 ... (多媒体出示1)下面是学校领导给3年级和4年级打的分,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73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94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数字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30 推荐程度: 『数学』花儿与少年 ·捎去花儿两盆,校园锦上添花,少年茁壮成长. 活动宗旨与构想: 致以新年美好的祝愿——"过个红红火火的开心年". 给每...活动内容与效果: 活动自元旦起,至3月12日植树节,学校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90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

3,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进入解决问题的复习。[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回顾与整理 1.简单应用题。 (1)明确: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①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正确解答并标明单位名称) ③检验。(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引导明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解决复合应用题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从问题入手逆推,寻找解题条件,直至所需条件都已知。 ②综合法。从题中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求问题。 ③图解法。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或其他图形表示出来,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 (3)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及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②“归一”问题。文字中常带有“照这样计算”的字样或暗含着单一量不变。 ③“归总”问题。题中暗含着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④“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计算路程、时间或速度。 ⑤“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⑥“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⑦“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 (4)明确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 解题关键: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 解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②“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总数÷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 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③“归总”问题。 解题关键:找到题中隐含的总数。 解法:单一量×份数=总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这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这个单一量 ④“行程”问题。 关键要先弄清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解答。 [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弄清行程问题的一些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3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以及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设计图案、扇形的初步认识。《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本版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 从单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圆的认识和画圆安排了3课时,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特征。 2.认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的脸是圆圆的,长长的、还是方方的?其实呀,老师更喜欢圆圆的脸,快来找一找,咱们班的同学中,谁的脸是圆圆的?圆圆的脸透着可爱,圆圆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喜欢你们!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我们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老师相信,咱们一定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二、教师引领,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大家的脸上找到了圆,那除了圆圆的脸以外,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呢? 预设:钟面、硬币…… 出示幻灯片(圆形物体) 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描圆 要想认识圆,那咱们得想办法先得到一个圆。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个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样得到一个圆? 预设 生:我想绕硬币的边画圆。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圆洞画圆。…… 同学们果然勤于动脑善于动手,老师真的为大家高兴。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在老师为你准备的操作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3.探索圆曲线图形的特点 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得出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 4.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以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出示幻灯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圆心定义,并把圆心标在圆上。 在一个圆中,我们把折痕相交的点叫做圆心,其实除了圆心外,圆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 出示自读提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③师生交流,认识半径、直径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预设 A.认识半径 半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师注意引导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B.认识直径 直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过程中,师引导明确 ⑴圆的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圆心,二是两端都在圆上。 ⑵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C.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测量你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比较至少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的长。 生交流得出: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板书即d=2r或r= 5.知识的梳理 出示课件: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而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这么多圆的知识,那么大家敢随我去《圆的王国历险园》去逛一逛吗? 出示幻灯片。 1.直径半径抢答馆。 2.爱心救助站。 3.巧手测量坊。 四、回顾知识、感受圆的魅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回顾知识) 师:一位希腊的数学家说过:“圆是最完美的图形“。最后,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课件。 五、作业 幻灯片: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共同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课后小记: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文章TAG:
小学数学教案的标准格式范文大全小学 小学数学 数学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