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教案,哥哥当兵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我对他说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6-21 02:28:36
1,哥哥当兵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我对他说什么

2,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2、拍出身体动作的节奏,探索欢呼动作的配器方案。 3、欣赏乐曲,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音乐磁带、录音机。 2、铃鼓、小鼓或三角铁、圆舞板与幼儿人数相等(放在幼儿座位下),军鼓一面。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欣赏)音乐旋律,并学习用身体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讲述解放军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结构。 师:解放军叔叔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鼓号队为他们吹起了喇叭助威。观众们看到他们走得这么整齐,都为他们鼓起了掌,高兴地欢呼起来!小朋友,你们想看解放军叔叔的表演吗? 教师随音乐示范身体动作,幼儿认真观看。 师:现在老师做解放军,你们仔细看,解放军做了哪些动作,待会告诉大家。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用身体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师:刚才解放军都做了哪些动作?你们想当解放军吗?好!请大家一起来随音乐做。 2、幼儿探索将身体动作转换成节奏型。 教师进行动作表演,幼儿尝试将身体动作完整地转化为拍手的节奏型。 教师和幼儿一起倾听音乐,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节奏型。 教师指挥,幼儿尝试看指挥分声部拍手表演节奏型,欢呼部分的动作不变。 3、幼儿倾听音乐,学习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欢呼动作的配器方案。 师:你们觉得在做欢呼动作的时候,用什么乐器演奏比较合适? 幼儿倾听音乐,看指挥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师:现在,请你们把座位下的小乐器都拿出来,看老师的指挥,听好音乐来演奏。 教师请个别幼儿担任小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教师出示军鼓,请个别幼儿演奏军鼓为打击乐伴奏。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想上来用它和大家一起演奏吗?可以怎么做? 活动反思 在上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堂课,给我的感触很深。在上这堂课时,由于这首进行曲的旋律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不能按照一般的进行曲来分析,而是分析一下这首进行曲的细节,妙处所在。通过我的启发和分析,学生在听了一遍之后就能把这首进行曲的前段和高潮部分哼唱了出来。 另外,休止符的运用也是这首进行曲的妙处所在。通过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进行曲听上去干净利索,表现军人的那种雷厉风行的气质。学生通过我的讲解,也从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进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分组合着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进行队列创编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场地有限,之后各组表演展示时,队列不齐,节奏不合,场面混乱,根本不能使学生领会进行曲曲调规整、节奏鲜明的特点。应该是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平常走路的步伐,后让其合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走,学生的步伐一下子由自由的变成有节奏的、规整的,其余学生也一下子明白了进行曲有曲调鲜明、节奏规整的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能分辨海、陆、空三军,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保卫祖国。 2、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海、陆、空三军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录像片断。 2、海、陆、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录像带。 3、幼儿操作材料、教学挂图“祖国卫士——中国人民解放军“。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如下主题: 我们每天能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学本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都是因为有许多解放军在保护我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号称“三军“这是指哪三军? 欣赏挂图并讨论三军的区别在哪里? 2、引导幼儿观看挂图并提问:你能区分海、陆、空三军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服装、武器)海、陆、空三军,他们用的武器主要是什么?海、陆、空三军的任务主要是什么/欣赏一般式上海、陆、空三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的录像和军事演习的录像带。 小结:海军、陆军、空军是保护我们国家的领海、领土、领空和人民的。他们有不同的服装、武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3、启发幼儿谈谈解放军除了保卫祖国,还为人民群众做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解放军还经常参加抗洪抢险、修筑公路、开山架桥等活动。 引导幼儿说一说,应该向解放军、阿姨学习什么,做个什么样的孩子。 4、欣赏歌舞表演“我是小海军”。 活动反思 本课是我接手八年级后所执教的第一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形成较好的首轮效应,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 1、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⑴语文体验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⑵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体验文章所表现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并进行对比分析,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⑶课前准备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完成了对新闻的文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⑷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角,又是小组学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⑸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写作导播词、解说词、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等,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了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 ⑹学生对新老师、新课堂产生了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能分辨海、陆、空三军,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保卫祖国。 2、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海、陆、空三军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录像片断。 2、海、陆、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录像带。 3、幼儿操作材料、教学挂图“祖国卫士--中国人民解放军“。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如下主题: (1)我们每天能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学本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都是因为有许多解放军在保护我们。 (2)中国人民解放军号称“三军“这是指哪三军? 2、欣赏挂图并讨论三军的区别在哪里? (1)引导幼儿观看挂图并提问:你能区分海、陆、空三军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服装、武器)海、陆、空三军,他们用的武器主要是什么?海、陆、空三军的任务主要是什么? (2)欣赏一般式上海、陆、空三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的录像和军事演习的.录像带。 (3)小结:海军、陆军、空军是保护我们国家的领海、领土、领空和人民的。他们有不同的服装、武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3、启发幼儿谈谈解放军除了保卫祖国,还为人民群众做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解放军还经常参加抗洪抢险、修筑公路、开山架桥等活动。 4、引导幼儿说一说,应该向解放军、阿姨学习什么,做个什么样的孩子。 5、欣赏歌舞表演“我是小海军”。 活动反思 本课是我接手八年级后所执教的第一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形成较好的首轮效应,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 1、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⑴语文体验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⑵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体验文章所表现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并进行对比分析,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⑶课前准备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完成了对新闻的文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⑷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角,又是小组学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⑸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写作导播词、解说词、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等,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了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 ⑹学生对新老师、新课堂产生了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

3,哈哈是哪个连队的

4,初中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 为大家准备了初中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 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三、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一、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二、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和休止符的作用。 三、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 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老师想请每组前面的五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我们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学在座位上随音乐拍手、拍腿,好吗?【播放《一二三四歌》《我们多么幸福》两首歌曲】 生:随音乐踏步,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及节拍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随音乐走路或拍手时,大家在听到哪首歌曲时的步伐整齐,哪首歌曲时步伐零乱了呢? 生:第一首整齐,第二首乱了……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生:因为节奏和速度变了。 师:对!第一首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还记得吗?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我们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时要听《一二三四歌》而不是听《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吗? 生:因为《一二三四歌》节奏鲜明,适合走路,能使队伍走的整齐……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因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所以适合队伍的行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进行曲吗?【学生汇报有关进行曲的知识】讲授进行曲及其特点。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魅力.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生:欣赏视频。 师:这是一段建国60周年的国庆阅兵视频,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在看了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吗? 生:激动,振奋人心……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每当老师看到这段视频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每次看到时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份激动不仅来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来自于背景音乐带给我的感动!大家听到阅兵现场的背景音乐了吗?这首乐曲的就是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共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刚才同学们可能是被阅兵式的恢宏气势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乐,不要紧,我们再来欣赏一段由军乐队演奏的这首乐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一下乐曲带给我们的激动人心的情绪,好吗? (二)欣赏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欣赏了由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飒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首乐曲是由军乐队演奏的,同学们知道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生:汇报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师:我们了解了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首乐曲,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生:欣赏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我们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时,首先都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这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一部音乐作品。 (三)介绍作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的欣赏,充分的感受到了乐曲的魅力,每当听到这首乐曲,我们的心都随着激动不已,那么这么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对吗? 生:汇报作者生平简介 (四)赏析、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赏析歌曲: 师:同学们听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 生:振奋人心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生: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师: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 3、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4、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会欣赏更会分析。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学生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离开教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 教学内容 1.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知识:西洋管弦乐队编制,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思考练习:创编简单的进行曲乐句。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 2.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了解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部分管弦乐器等。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演唱〈〈中国少先队队歌〉〉 2.导入新课 〈〈中国少先队队歌〉〉属进行曲体裁。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屏幕上出现文字:进行曲通常伴随人群进行,有明显步伐特征的音乐,具有统一步伐,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的作用。) 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先完整地听一遍作品,听完后跟钢琴轻轻地哼一遍旋律,(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现歌乐谱)。 让同学们走到讲台两侧,对摆放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摸一摸,看一看,试着奏一奏,能发出什么声音。(大屏幕上出现西洋管弦乐队座次图,学生们通过辨别西洋管弦乐器,结合观察乐队座次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由弦乐器、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组成。) 2.第二遍参与欣赏 四组队行每组两行变成一个方行。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演完,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体验作品,自己总结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第三遍欣赏(解决难点,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跟老师做拍手动作,第一乐段,每小节击一次,在强拍上击掌。第二乐段每小节击二次,由助于表现旋律自由摸进,推向第一个高潮。第三乐段“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两句具有抒情色彩的乐句轻轻拍腿,后面再拍手。 教师提问:杂哪个乐句上变换了动作?整首作品变换了几次?学生们通过参与于欣赏,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分析此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摸进等。 三、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演出录象让学生感受它的进行曲风格) 学生听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比较,说出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 哪首更庄严有力?更富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哪首轻松活泼?带有舞曲风格? 四、思考与练习 1.写出进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 X—;X。X;XXX;XXX;XXXXX; 2.按2/4拍要求创编四小节节奏谱,要求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创性。 例(一): 2/4X—|XXX|X。X|X—| 例(二): 2/4X—|XXX|XXX|X—| 3.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有135三个音创编乐句,也可以用更多的音创编。 例(三): 2/41—|355|5。3|1—|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欣赏课,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更需要同学们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
5,初二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层次
初二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层次
http://post.n318.com/edu/freeja/cz/qinianji/sjxc/200605/edu_296300.html
说的很清楚了
6,中国最好的军医大学是什么
中国最好的4所军医大学是: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1、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它入选了国家“1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广东省“211工程”;在学术建设方面颇有成就,其医学实力不容小觑。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时常简称第二军医、海军军医。第二军医大学地处上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又入选军队“2110工程”、国家“211工程”、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所以第二军医大学的报考热度,在三大军医之中,属于竞争力比较大的一所军医大学。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位于山城重庆,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军队“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三军医大学校名。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的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时常简称第四军医、空军军医。第四军医大学位于古城西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直属的重点综合类医科大学,是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摇篮。第四军医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7,什么是起兴修辞手法
起兴,又叫“兴”手法。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相似修辞来源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借物言志” 作用: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有关的起兴修辞手法的特点句式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6.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注意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起兴的修辞手法,又叫“兴”的修辞手法。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意思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修辞手法。例如《诗经 关雎》的开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用了起兴的修辞手法。由这句起兴,引出了下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章TAG:
光荣 人民 人民解放军 解放 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教案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