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教宝宝背古诗

你先教他会读,然后你在让他背,他背不出来你在提醒他一两个字。就这样反复几次就行了,如果背的好你可以给他一点奖励!

怎样教宝宝背古诗

2,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

  让幼儿喜欢听、读古诗《小池》。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以下是我分享的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范文一   《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范文二   《绝句》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_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范文三   《蜂》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蜂》的课件、两只蜜蜂教具、汉字蜂、四幅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古诗。   古诗接龙游戏。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过渡语:小朋友讲得太棒了!嗡嗡嗡,谁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出示两只蜜蜂)   2、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   教育幼儿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   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意语气,完整学说古诗。   5、配上身体动作学说古诗。   4、结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样采蜜的,好吗?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

3,如何教学龄前儿童背唐诗

死记硬背吧,我记得一个访谈节目中说小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不可能让他理解了去背唐诗,而且小孩子记忆能力非常好,小时候背的唐诗到老了还是能记住,相反在长大后背的唐诗却很快能忘
背一些简单的撒.只有四句的那种撒.一句一句的来读撒.多读几十次,第二天有在重复一下.不出几天就可以了.要培养他的兴趣.要多鼓励他.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如何教学龄前儿童背唐诗

4,小班古诗言语逢入京师教案

《逢入京使》教学课件ppt《逢入京使》教学设计doc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内容: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搜一下:小班古诗言语逢入京师教案
搜一下:小班古诗言语逢入京师教案

5,幼儿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会认“鹤、浩、故、辞、州、唯”6个字。  2、熟读古诗、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雄浑开阔的意境,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背诵《静夜思》,回忆诗人的名字,简介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写过学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了很多和朋友离别的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师,指名读诗题,注意“鹤、孟、陵”的读音。  3、解题:“之:去,离开。”的意思。  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读感知,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注释  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烟花:指春暖花开时美丽的春天景色。  辞:告别,离开。孤:孤单。唯:只。天际流:流向天边。  2、借助注释,小组自学诗句,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3、教师大体讲解全诗的大意  老朋友将在这春暖花开的春天在黄鹤楼和我分别,就要离开我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4、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师: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9663336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在写这首诗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眷恋、依依不舍、祝愿和企盼)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6、反馈:指名朗读背诵此诗。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推荐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托班早发白帝城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京( ) 永( ) 舟( ) 包( )  景( ) 泳( ) 船( ) 跑( )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 )城  ( )( )白(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  两( )猿( )啼 不 住,( )( )已 过 万( )山。  相关资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  精品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7,小班国学活动早发白帝城教案怎么写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材分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学情分析: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配乐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3、生自由读古诗。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4、指名读,齐读。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1、出示古诗内容、2、指名读前两行。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6、齐读前两行。7、指名读。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9、指名读后两行。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11、齐读后两行。12、指导朗读全诗。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1、打节奏朗诵。2、表演读。3、配乐朗读。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1齐读生字。2指导“帝”“岸”两字的写法。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8,幼儿诗歌的教案怎麽写

一、教学目标:1、教会幼儿(幼儿食品)背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 2、激发幼儿诵读儿歌的兴趣。 3、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心,教会他们认识汉字“小、雨、点”。 4、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和尝试使用毛笔,认识和练习使用最基本的汉字笔画“、”(点)。 二、教学准备: 1、 “小、雨、点、下”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2、黑板下方画有花、草、鱼,上方留有空白,供教师添画雨点用。 5、每个幼儿一支毛笔,彩色墨水若干。 7、花儿、鱼儿、苗儿的头饰若干(头饰图片附后)。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1、教师用示范表演的形式,一边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一边欢快、有节奏(节奏标注在儿歌后)的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向全体幼儿提问,通过提问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该儿歌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对儿歌内容进行了解。 问题可以这样提: (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什么? 可能答案:小雨点、下雨了;花儿、鱼儿、苗儿…… (2)小雨点落在了什么地方呢? 可能答案: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 (3)花儿、鱼儿、苗儿看见下雨了,他们都怎样呢? 可能答案:非常高兴、乐了。 (4)花儿乐得怎么样呢? 可能答案:张开了嘴巴。 (5) 那鱼儿乐得怎么样呢? 可能答案:摇尾巴、游来游去。 (6) 苗儿乐得又怎么样呢? 可能答案:向上拔、长高了。 (幼儿可能出现许多教师没有预想到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幼儿的创造性答案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2)主要过程 1、诵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图画记忆儿歌内容,教师一边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点(、)。念第一小节(花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花儿的附近;念第二小节(鱼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鱼儿的附近;念第三小节(苗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苗儿的附近。 (2)带领幼儿反复诵读几遍,发准每个字音。 (3)在幼儿较熟练诵读儿歌后,教师再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诵读儿歌(儿歌节奏标注在儿歌后)。 (4)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儿歌节奏拍手配合,并鼓励幼儿跟老师一起和着节奏拍手,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识字 (1)出示写有“小、雨、点”汉字的图片,启发幼儿将汉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告诉幼儿这几个字在儿歌里都出现过,鼓励幼儿猜想这几个汉字读什么。 (2)让幼儿根据以前已经学过的“小”字,让幼儿结合刚才的儿歌,进行判断和猜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认读“小雨点”三个字,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敏感性。 (4)采用打乱顺序举卡片的形式,让幼儿复习巩固这几个汉字。 3、认识笔画“、”(点) (1)出示毛笔,让幼儿观察毛笔的外部构造,使幼儿知道毛笔有毛笔的下端是尖的,(2) 告诉幼儿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 (3) 请个别幼儿上来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点,(7) 提醒幼儿将毛笔的笔尖下笔身稍微躺下一点,轻轻的点一下。然后再请所有小朋友用自己的毛笔蘸彩色墨水在图画纸上画点。 (4) 让幼儿描述“、”的形状。 (5) 告诉幼儿“、”是汉字中最小、最基本的笔画。 (6) 出示汉字“下、小、雨、点”的卡片,启发幼儿寻找“、”的笔画,让幼儿指出点在这几个汉字中所在的位置。(“下”有一个点,点在中间部位;“小”有两个点,分别在两侧;“雨”有四个点,分别两两上下排列在两侧;“点”有四个点,排成一排,放在最下面)。 (7)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缺少一个点或者两个点的汉字,让幼儿用毛笔蘸水来给汉字添上点。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 (3)活动结束 1、鼓励幼儿回家后在其他的字中发现笔画“、”。 2、教师用幼儿喜欢的贴纸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 3、让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用品,并有序的放回原处。 (4)活动延伸 给幼儿戴上不同的头饰,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欢快的诵读儿歌,同时让幼儿根据自己所带的头饰在听到儿歌的内容后做游戏: 带“花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花儿乐德张嘴巴”时合拢的双手做开花状;带“鱼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鱼儿乐得摇尾巴”时做小鱼游泳的动作;带“苗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苗儿乐得向上拔”时做小苗生长的动作。 (一遍儿歌后幼儿可以交换头饰游戏) 儿歌: 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鱼池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 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适合小班还是中班,还是大班
幼儿诵读儿歌教学目标:1、教会幼儿(幼儿食品)背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
激发幼儿诵读儿歌的兴趣。

文章TAG:小班  幼儿  背诵  古诗  小班幼儿背诵古诗30首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