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答:(9-7)X6+12=24

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2,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是如下:1、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2、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都是合数。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是什么

3,4年级下册数学

答案: 1、35 2、40 3、还缺32元 4、100 5、105

4年级下册数学

4,四年级下册数学书课本内容是什么

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有克、厘米、毫升、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等。1、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一克是18×14074481个C-12原子的质量。一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相关换算有1 吨 = 1000000 克、1 公斤= 1000 克 (一千克)、1克=1000毫克、1克=1000000微克、1克=1000000000纳克等。2、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符号为cm。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5,谁能告诉我那个书店可以买到四年级下册数学书急急

钟楼新华书店和北大街图书大厦教材是最全的,那里没有其它地方也就买不到了。 买教材一般在九月前后买最好,现在教材不大好买。
我家有,你要不?
新华书店一般都有,望采纳

6,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7,4年级下册数学书的封面长几厘米宽几厘米

20厘米,13厘米
高20厘米,宽13厘米
应该选1:5的比例尺最为合适 长21/5=4.2cm 宽15/5=3cm 画出的图为长4.2cm,宽3cm
有木有直尺?量啊
我知道……

8,四年级下册数学书

从小猫和小马是20千克,小狗和小马是24千克,可以看出,小马的重量是同样的,那么小狗比小猫重:24-20=4千克。而小猫和小狗是12千克,那么小猫重:(12-4)÷2=4千克小狗重:12-4=8千克小马重:24-4=16千克
在百度里查找《四年级下册数学书 人教版》就可以了!ok 明白?
三个合计(12+20+24)÷2=28千克小马 28-12=16千克小狗 28-20=8千克小猫 28-24=4千克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但是不要忘记采纳哈

9,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书下册的答案

p122: 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少时间?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场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p123: 5: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6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6: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没边各摆放8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 7: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4人……照这样,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如果共有38人,需要并多少张桌子才能坐下? p129: 5: 太阳系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单位:亿千米) 水星:0.58、金星:1.08、地球:1.50、火星:2.28、木星:7.78、土星:14.29、天王星:28.71、海王星:45.04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通常把这个常数记作d,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地,设等差数列为a1,a2,a3,…,an-1,an。由上述定义an-an-1=d(n≥2) 用不完全归纳法可以推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2=a1+da3=a2+d=a1+2da4=a3+d=a1+3d……an=a1+(n-1)d 把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记作Sn,即Sn=a1+a2+a3+…+an可得Sn=a1+(a1+d)+(a1+2d)+…+[a1+(n-1)d]Sn=an+(an-d)+(an-2d)+…+[an-(n-1)d]2Sn=(a1+an)+(a1+an)+…+(a1+an)(n个)=n(a1+an)Sn=n(a1+an)2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的题1+2+3+…+100,就是求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前100项的和。小高斯想到的方法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完全相同。等差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例如,早在公元前2700年埃及数学的“莱因特纸草书”中,就记载有相关的问题。在巴比伦晚期的“泥板文书”中,也有按递减分物的等差数列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的大意是: 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长兄最多,依次减少相同数目。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问相邻两兄弟分得银子相差多少? 在我国公元五世纪写成的《张丘建算经》中,透过五个具体例子,分别给出了求公差、总和、项数的一般步骤。比如卷上第23题(用现代语叙述): 有一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布按数递减,已知第一日织5尺,最后一日织1尺,共织了30日,问共织布多少? 这实际上是一个已知首项、末项,以及项数求总数的问题。 等差数列有着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各种产品尺寸常要分成若干等级,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比如鞋的尺码。
额鹅鹅鹅,你怎么这么懒呀,我们自己4年级书上的题都自己做,也不是很难呀,好好学习自己做

10,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概念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点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3、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角的度量》 1、直线是无限长的。 2、直线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5、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6、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 7、角的大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8、一个直角是90度。 9、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做平角。一个平角是180度。 10、1平角=2直角。 11、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角叫做钝角。 1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角叫做周角。一个周角是360度。 13、1周角=2平角=4直角 《垂直和平行》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4、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行,所以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63af90100ch30.html) -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_开心果_新浪博客 6、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7、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小数乘以小数》 1、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小数除以整数》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小数除以整数,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除得的商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求商的近似值》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把末一位去掉。 《循环小数和认识》 1、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要根据循环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必须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才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循环节依次不断重现,所以循环节的个数是无限的。 3、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4、两数相除,除得尽的商是有限小数,除不尽的商是循环小数。 5、在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可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简写的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时,可将它改写成原来形式,后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同时应注意等号与约等号的使用。 《简易方程》 1、写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写成:a+b=b+a 加法结合律写成:(a+b)+c=a+(b+c) 乘法交换律写成:a×b=b×a 乘法结合律写成:(a×b)×c=a×(b×c) 乘法分配律写成:a×(b+c)=a×b+a×c 2、用文字叙述学过的图形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正方形: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三角形: 面积 =底×高÷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3、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中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也就是求出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7、“解方程”是求知数x的值的计算过程。 8、四则运算中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文章TAG:四下  数学  数学书  四年  四下数学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