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输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体会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计数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含有比较大的数的信息;投影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图书知多少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述、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教具准备:计数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含有比较大的数的信息;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出示信息窗中的图片。这个信息中有数吗?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给大家看看?(生试写,先写好的板演。)看来第三个数比较难写,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像这样的一类数,板书:认识整万数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①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个、十、百、千)我们还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②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万?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拨。我们一起一万一万地往下数:一万、二万……(边说边拨珠子。)万位上拨了几颗珠子,表示多少个一万?你认为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么拨?学生边说边把万位上的10颗珠子拨去,在十万位上拨上一颗。强调:10个一万是十万。③认识计数单位:百万。提问:如果十万位上有两颗珠子,表示多少?如果要表示六十万,该怎样拨珠。 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拨出六十万。在十万位上再拨3颗珠子,是多少?(生拨)再拨一颗珠子呢?现在十万位上拨了十颗珠子,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十万位上有10颗珠子,表示有10个十万,10个10万是一百万。计数器上还可以怎么拨珠呢?(学生把十万位上的10颗珠拨去,在百万位上拨1颗珠。)④认识计数单位:百万。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四百万?四百万里有几个百万?下面我们一起一百万一百万地边拨边数:四百万、五百万……十个一百万是多少?指出: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⑤刚才数数的时候,我们又新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进率是十)总结: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2.认识数位顺序①把我们认识的计数单位写在课前发下来的纸条上。(生用水彩笔写)把这些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学生独立排列,一生板演。)排好后,把计数单位从右边起读一读。②每一个计数单位都有他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数位。计数单位“个”所占的数位是“个位”,(师边说边在纸条的下面板书“位”)现在请你把你的计数单位改成数位。(学生添位字)并打乱桌上这么多的数位,重新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同桌检查。(一生板演)③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属于个级,(在数位顺序表上板书个级。)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今天我们认识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什么级呢?(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多少个万)想一想,有没有比万级更大的数位呢?还有,我们可以可以用……表示。边说边画好数位顺序表。能给这份表格取个名字吗?(板书数位顺序。)现在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张数位顺序表记一记,印在脑子里。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上看,从右边起,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万位左边依次是( )?百万位的左边是( )?2在万位上表示( ),2在十万位上表示( )。看来数位能决定数的大小。2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3.读写整万数。①认识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下面我们来认识刚才那些比较大的数。出示刚才信息中的大数“三百二十五万”。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这个数吗?它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生拨珠子,然后说说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你能对照计数器把这个数写下来吗?学生试着写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为什么325万后面用了4个0?(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上有数,其余各位没有数,就用0代替。)指出: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个级上的0。②出示其他数,请你先把这些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各是多少万,然后写下来,读给同桌听。再让学生读,理解读法。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怎么读快?有什么小窍门?怎样才能不会读错?(读得时候,把万级和个级轻轻地加一根虚线。)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读一读,比一比。(练习都有课件出示)85和 850000 805和8050000850和8500000 8005和800500008500 和85000000 8050和80500000读出上面各数,比一比,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多少个万组成,就读多少万。)2.学到现在大家一定觉得挺累的吧,老师想邀请你们到祖国各地参观一下,在图中你找到的数字信息有哪些?自己读一读。①天安们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平方米。老师看了这些数,眼睛都花了,那怎么一下就把它给读出来呢?(指名)②北京著名园林颐和园占地2900000平方米。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数又对又快地读准确?(也画上虚线)看了颐和园的面积,你想说些什么?其实,数字不仅能告诉我们面积,也能告诉我们其它的信息。3.出示信息,学习写数。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是七十万种。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能写一写吗?比较,交流怎样写数。(先按照个级的方法写,再添上4个0000)说说是怎么写的?4.交流各自带来的信息。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的,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次小小调查员,你们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先与同桌说一说)师生逐条展示。① 出现有“万”的数(投影),读一读,说一说组成。② 大写的数。能写出来吗?写一写,说一说组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课件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课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 舍;5、6、7、8、9 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 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 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 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 巩固练习   1. 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 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 舍 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 入 233482≈20000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课件

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6~87的内容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四、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五、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和5℃的比较,1℃ 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篇二: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和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个运算律,让学生历经探索的过程并发现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知道运算律在数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计算。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不确定性;   (2)摸球游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运算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6.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知道事物的不确定性,通过摸球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9课时;   第四单元“运算律”:6课时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第六单元“除法”:13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文章TAG: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四年  四年级  年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