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

{0}

2,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40g物质的总质量中已经包含了3A和2B前面的3和2,是全部A和B的质量。只有在利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时,才要管3A和2B前面的3和2。
A+B应该为140,因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A和2B前面的3和2是化学方程式中用的,不管计算什么事,而且他是设比例为X
设有a为xg,b为yg。 根据题目可得 a+ b +c= d 所以 x y 15 30 15 25 a c 上下成比例有x/15=15/25 x=9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就是等号左边等于右边 所以就有9+x+15=30 x=6 所以a:b=x:y =9:6=3:2

{1}

3,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详尽解析: 1、镁带燃烧后生成物是氧化镁(MgO,白色粉末状固体)和氮化镁(Mg3N2,黑色粉末状固体)。一般教学要求里,这里要求学生知道氧化镁就可以了,对氮化镁不作要求。所以你可以这样回答:镁带质量加上参加反应氧气(和氮气)的质量之和等于氧化镁(和氮化镁)的质量(之和)。化学方程式(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和3Mg+N2==========(点燃)Mg3N2。 2、铁生锈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加。但教学里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只考虑氧就可以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因此,你可以回答: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铁锈(Fe2O3)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4Fe+3O2=========2Fe2O3。

{2}

4,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

(1)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所以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反应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 2P2O5;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胀大产生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4P+5O2 点燃 . 2P2O5;(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原子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故答案为:种类;数目;质量;(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出,所以B实验天平不守恒;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以如果把B中盐酸的碳酸钠粉末放在A装置中进行实验,天平平衡.故答案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出;平衡.

5,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教学设计各有何优缺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有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6,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

(1)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小气球缩小,因此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2)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B实验中的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逸出容器,使剩下物质的质量减轻,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D实验镁条燃烧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白烟,因此使得天平不平衡.故答案为:(1)后一种; 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胀大产生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反应后生成的CO2逸出,使得天平不平衡; 镁条燃烧结合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得前后质量不相等.
反应前的元素个数之和等于反应后的元素个数之和
反应前的元素个数之和等于反应后的元素个数之和

7,2012岳阳二模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

(1)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入大气中.所以过一会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石蜡燃烧产生的CO2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未称量到;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的解释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由于生成物逸出,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有气体参与时,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上产生了水珠,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震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CO2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在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答案为:(1)向右偏;(3)石蜡燃烧产生的CO2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未称量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4)在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上产生了水珠;在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震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物中有CO2和H2O;(5)CO2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文章TAG: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