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7731639.html

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

2,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模板

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范文 模板,欢迎阅读。 目录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教案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小学语文《日月潭的传说》教案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 文章 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 教学 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听 故事 ,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 寓言故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明确:“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 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2.播放名家范读,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 教师进行指导。 4.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 明确:兔子呀,你快来! “不用种田了,可真舒服啊!”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明确: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 明确:“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文言文语言简洁,丰富。 (四)拓展延伸 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 总结 。 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 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文言词汇的记录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仍然不够完善;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等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同于以往沉闷的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而是从题目入手,设置疑问,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每次提问以及活动的组织都是围绕设疑的“收获”进行的。这样的环节设置能够带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及道理。在此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们的反应状况可以感知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可行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将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情用心设计教学,使学生乐学、好学。 <<< 小学语文《日月潭的 传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了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 【难点】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品析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台湾是我国的一座宝岛,在宝岛上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放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欣赏日月潭的风光。 教师简介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在黎明、黄昏、晴天、雨天时的不同景象。 导入:多么迷人的日月潭呀,关于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这个美丽的传说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日月潭、漆黑、拯救、聚集、躲、阿里山、剪刀、社、一筹莫展、翻山越岭、冒着、饿、荆棘、英雄 (1)指名读词,评议正音。 (2)开火车读词,及时纠正不足。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去降伏恶龙呢?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要想降伏恶龙,拯救日月,需要什么?为什么? 3.齐读文中人们说的话,理解两个关联词:“只有……才能……”体会降伏恶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如果学生回答的是砍刀、火把等,就引导学生“他们更需要什么呢?”】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5.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气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 说说 :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做出了哪些努力?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6.学生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降伏恶龙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发生了什么变化? 7.为什么人们把这个潭取名为日月谭? (四)拓展延伸 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播放日月潭风光片) (五)小结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教学反思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模板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备课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 小学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优秀模板五篇 ★ 中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范例 ★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设计方案 ★ 语文教学设计 ★ 小学二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模板

3,免费下载小学生课文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网址

http://www.flyedu.cn ,这里有小学的教案和课件可以下载,免费注册登录后就可以下载

免费下载小学生课文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网址

4,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5篇

  作为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写教学教案,你知道一份正规的教学教案怎么写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太阳光和影子关系的课件。    教学内容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学习2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   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   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1、师范读课文。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⑵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⑷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⑴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集体交流,随机看课件,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看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⑴学生质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谁?)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⑵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⑶交流汇报。   在交流之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1、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   2、找一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4、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5、辨字、认字:贴上三个头饰(男孩、女孩、动物的头)老师一个个指过去说:“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2、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3、看课件,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课文后,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五、课外作业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理解方位。   2、学写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3、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   2、全班交流。   3、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学写“鸟、飞”。   教师利用一截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2、让学生找一找三个生字中带有这个笔画的字,书空。   引导学生分辨“鸟”和“马”的区别。   描红“鸟、飞”仿写。   3、学习新笔画“横斜钩”,学写“飞”。   复习“横折弯钩”,想一想,哪个字有这个笔画?   比较“飞”和“九”,引出新笔画“横斜钩”。   看教师范写“飞”,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交流在田字格中写着两个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2、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3、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篇二: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接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1、 读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描写太阳特点的部分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举列子等说明方法)   3、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差、抵、氏、庄、稼、繁、殖”,认读。   2、 看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 互相评价。   篇三: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篇四: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明确:“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   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2.播放名家范读,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进行指导。   4.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   明确:兔子呀,你快来!   “不用种田了,可真舒服啊!”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明确: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   明确:“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文言文语言简洁,丰富。   (四)拓展延伸   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文言词汇的记录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仍然不够完善;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等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篇五: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5,怎样做一份小学语文教案

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流程示意4.教学过程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6,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阁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桥洞多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7,请问下哪里有比较好的微课模板小学语文教学类的

微课模板啊,你可以去哪个 优 芽 网互 动电 影,里面去制作,那里有现成的模板哦,他是一个免费制作课件的工具,无需下载,不想自己配音让系统来,找背景图麻烦,内置500多张场景任您选,职场风、校园风、古代风、卡通风等等。用来教小学语文是再好不过了。
搜一下:请问下哪里有比较好的微课模板,小学语文教学类的

8,如何撰写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名师同步教学设计1——6年级 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经典案例赏析3——4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9,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怎么写具体点

语文教学设计可来以分详案和大纲,如果你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写大纲。如果要上交你的讲课内容,我认为还是要详案。把你的教学环节写的详细些,源包括你设计的导入语,你需要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写出学生将要回答的内容),过程(写出你每个段落的详细讲解过程,需要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如果你要选择一个段落来讲的话,也是要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来讲,要讲一个段落,也是本课的重点段落,你的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讲解,抓住本课的重难点详细讲解,其他的段落略讲。一般来说,讲课也要遵循总分总,即使是讲课文的一个段落,也要把课文其他的内容带一带。详略得当。
1、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的准确定位2、要突出重难点3、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相结合4、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充分预设5、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学情,以学定教
你是哪年级?学哪课啊?

10,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rwxx.ruh%0dexuangou.c%0dom/m/kw/52219/1617297.html
网上
那你得管在校老师要

文章TAG: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下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