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一物理重力势能

翻转过程中,一方体的质心先升高后降低,推力做工也就是使质心上升的那部分。本来质心高度1/2a, 当翻转45°时,质心达到最高点,离地1/√ 2a之后就会自然倒下。 W=mg*(1/√ 2a-1/2a)=0,21mga
mga(1*/2)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势能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1)实验器材:三个小铁球,其中甲、乙两球质量相等,丙球质量最大,一堆细沙;(2)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两球,让甲、乙两球同时从不同高度落向沙面;②取甲(乙)、丙两球,让两球从相同高度落向沙面;(3)实验结论:①若位置高的球下落后下陷的程度深,则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②若丙球下落后下陷的程度深,则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
也许是的。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势能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3,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旋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金属块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重力势能的大小用木桩下陷的深浅来反映.木桩下陷的越深,重力势能越大.①对于A金属块来讲,同一物体,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木桩下陷的深浅不同,重力势能不同,所以重力势能跟高度有关.②在20cm时,A、B、C自由下落时,金属块A落下时,木桩下陷的最深,重力势能最大,所以A的质量最大,B的质量最小.故答案为:(1)动.(2)小桩下陷的深度;A. (3)高度. (4)mA>mC>mB.
任务占坑
动力势能是什么东西?? 真汗 势能又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没听过又动力势能的动能就叫动能 那不是动力势能

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旋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4,物理初中动能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肯定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加再减小,因为人的习惯,速度太快了自动就减速,最后停下。
他的重力势能减少。至于动力势能,你能具体说一下小明速度的变化吗?
木块向上运动时,动能定理umgh1/sina-mgh1=mgh1-(1/2)mv0^2解得木块的重力势能等于动能时距斜面底端的高度h1=木块向上运动时,上升阶段,动能定理umgl-mglsina=0-(1/2)mv0^2解得在斜面上上升的距离l=向下运动重力势能等于动能时,动能定理mgh2-umgh2/sina=mg(lsina-h2)解得h2=所以向下运动重力势能等于动能时,木块的重力势能等于动能时距斜面底端的高度h3=(lsina-h2)=。

5,高一物理重力势能

(2)X2=0.5GT^2=0.5*10*4=20,X1=5,E减少=(x2-x1)MG=15J (3)H=0.5GT^2,T=3,v=GT=30m/s,p=f*v=mgv=30W
第二问 2秒内的下降高度,减去第一秒的下降高度,就是第二秒内的高度S=AT^2/2 S=10*4/2-10/2=15 W=MGH=0.1*10*15=15J P=FV V^2=2AS=2*10*45=900 V=30 =MG*V=0.1*10*30=30W
第二问相当于求出小球在第二秒内下降的距离x w=mgx 第三问相当于求出小球落地时的速度v p=mgv
教科书有资料

6,有关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1](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此物体相对某一个平面有没有被举高,即相对此平面有没有一定的高度。若有,则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若没有,则物体不具有重力势能。  在物理学中把mgh叫做重力势能,用E表示,即E(p)=mgh。[( )内为下标]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为焦(J)。与功不同的是,功的正负号表示作用效果,比较大小时仅比较数值;而重力势能中正数一率大于负数.在重力势能的表示式中,由于高度h是相对的,因此重力势能的数值也是相对的。我们说某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h,这是相对于某一个水平面来说的,把这个水平面的高度取做零,这个水平面称为参考平面,物体位于这个参考平面上时,重力势能为零,因此参考平面也称为零势能平面。经典物理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就是当一个物体处在一个位置,相对于参照平面,重力可以对物体做多少功,使物体获得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重力势能是多少. 但并不是说重力势能为0就不具备做功的能力,这是由其的相对性决定的.  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种,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由于重力和万有引力是同性质的力,因此在物体的高度不能忽略时,将重力势能称作引力势能更合适些,也就是说,重力势能就是引力势能,在目前的考纲中,除专门讨论重力随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纬度和高度)变化而变化外,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因此也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引力势能。  *为下标。   两个物体仅受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的重力势能:  两个物体仅受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首先要把二体问题(两个物体之间由于引力运动的问题)转化为单体问题(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固定的物体的引力而运动的问题,转化的方法在某些普通物理教材和理论物理力学教材当中有讲),再把直线运动的过程看成是椭圆运动过程的极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另外,如果求的是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的话,可以先用动量守恒判断出碰撞前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再用机械能守恒求出碰撞时的速度,不过这种方法要求碰撞的物体是有大小的球体,否则只把它们看作质点的话碰前一刹那的引力势能为负无穷大。   如果考虑g是变量的话,那么重力势能就过渡到引力势能,引力势能表达式是-GMm/r,不过零势能处在无穷远。  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7,有关重力势能的

应该这样理解:重力势能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它与参考平面的竖直高度成正比,即高度h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而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若物体先出于H(重力势能为mgH)高度释放后某时刻达到h(重力势能为mgh)高则,重力势能的改变量(实际是重力作的功)为mg(H-h)即mg乘位移差,而这其中用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加速度为g的均变速直动)根据机械能守恒mgH+1/2mv的平方=mgh+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1](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此物体相对某一个平面有没有被举高,即相对此平面有没有一定的高度。若有,则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若没有,则物体不具有重力势能。  在物理学中把mgh叫做重力势能,用e表示,即e(p)=mgh。[( )内为下标]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为焦(j)。与功不同的是,功的正负号表示作用效果,比较大小时仅比较数值;而重力势能中正数一率大于负数.在重力势能的表示式中,由于高度h是相对的,因此重力势能的数值也是相对的。我们说某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h,这是相对于某一个水平面来说的,把这个水平面的高度取做零,这个水平面称为参考平面,物体位于这个参考平面上时,重力势能为零,因此参考平面也称为零势能平面。经典物理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就是当一个物体处在一个位置,相对于参照平面,重力可以对物体做多少功,使物体获得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重力势能是多少. 但并不是说重力势能为0就不具备做功的能力,这是由其的相对性决定的.  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种,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由于重力和万有引力是同性质的力,因此在物体的高度不能忽略时,将重力势能称作引力势能更合适些,也就是说,重力势能就是引力势能,在目前的考纲中,除专门讨论重力随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纬度和高度)变化而变化外,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因此也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引力势能。  *为下标。   两个物体仅受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的重力势能:  两个物体仅受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首先要把二体问题(两个物体之间由于引力运动的问题)转化为单体问题(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固定的物体的引力而运动的问题,转化的方法在某些普通物理教材和理论物理力学教材当中有讲),再把直线运动的过程看成是椭圆运动过程的极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另外,如果求的是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的话,可以先用动量守恒判断出碰撞前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再用机械能守恒求出碰撞时的速度,不过这种方法要求碰撞的物体是有大小的球体,否则只把它们看作质点的话碰前一刹那的引力势能为负无穷大。   如果考虑g是变量的话,那么重力势能就过渡到引力势能,引力势能表达式是-gmm/r,不过零势能处在无穷远。  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文章TAG: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重力  重力势  重力势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