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神奇的牙签实验怎么做

把牙签放入火中,在埋在土里

神奇的牙签实验怎么做

2,做神奇的牙签这个实验的时候能否用冰糖代替方糖

方糖是绵白糖压抑成块的。冰糖是直接从溶液中结晶成块的。所以二者不同,冰糖不能代替方糖。望采用!
做实验需要糖吗?那应当可以代替的把

做神奇的牙签这个实验的时候能否用冰糖代替方糖

3,高分悬赏 一个实验 帮忙 空的啤酒瓶 牙签一根 小纸片

纸片大小如果能有B5纸大小左右就足够用,卷成筒,直径粗些1~2个厘米,牙签垂直穿过中间就可以,以防纸筒散开,然后纸筒下端要直立在桌面上,上端捏扁卡在啤酒瓶的瓶口的棱上就可以了。巨简单。10秒就能搞定。 楼上几位说的都看了一下,都不可行,力学上根本不成立,都要求有很大的摩擦力才可能稳定,瓶身上是光滑的,实际上根本达不到那么大的摩擦力,不利用瓶口的棱是做不到的。
看着办咯,难道还有很新奇的办法吗?
小纸片的范围是什么?如果没有要求可以用纸片折成一个角等于45度的三角行用牙签固定即可将瓶子放上面!或者用纸折一个三角形用牙签固定在上角挖一口将瓶口插入其中成45度放置即可(三角不能折的太小)
可以用几张小纸片? 如果可以用多个 用牙签两头分别刺上多片纸片 把酒瓶架在牙签上 应该就OK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可以用几张小纸片? 如果可以用多个 用牙签两头分别刺上多片纸片 把酒瓶架在牙签上 应该就OK
将小纸片撕成三份,折叠,牙签扎其中两份(用于增大接触面积和增大摩擦)分别顶于啤酒瓶和桌面呈45°,另一份纸片垫于啤酒瓶与桌面之间,也是用于增大摩擦。我想只有这样了,你试试。

高分悬赏 一个实验 帮忙 空的啤酒瓶 牙签一根 小纸片

4,爱吃糖的牙签

糖,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一些爱吃糖的小朋友。 但是,你相信吗,我们生活中的牙签也爱吃糖,不相信的话你就往下看。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就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准备了以下工作:一个装着水的盘子 、六根牙签、两块水果糖。刚开始我也有一些迷惑,这牙签到底会不会吃糖呀,要是按正常理论来讲,牙签是一个物体,怎么会吃糖呢? 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来做这个实验。刚开始,我把两块水果糖剥开,放入水的中央。再从盒子里,拿出六根牙签,轻轻地放在水面上,我耐心地在旁边观察着。 过了大约十分钟,我看见有几根牙签,已经慢慢地向那块糖游过去,它们多想像一个个贪吃的娃娃,向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冲去。随着糖块越来越小,而化成液体,这群调皮可爱的娃娃们,全都争先恐后地向那两块糖跑去。我仿佛听到它们在说:好甜的糖液呀,我要好好地享受一番,你们几个可别给我争!这一片土地归我了!还有几根的牙签,向另一个糖块周围游去,它们也好像在那里打架,更好象在为分糖液的多少而生气呢。 眼前这个景象,让我非常吃惊。我赶紧上网查找了有关资料,通过在百度里的一番查找,最终让我解开疑团,哟,原来是这样的哦:当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时,形成了糖溶液,它的密度比水要大,是往下沉的。糖溶液下沉的过程中引起了水流变化,水的运动方向在牙签下面形成一个循环,就会带着它向方糖所在的中心位置靠拢,好像是牙签被吸引了过来。 我恍然大悟,竟然是因为这个道理,才让这些可爱的牙签变得像一些娃娃一样,这么喜欢吃糖。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也明白一个道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像一位魔术师一样,把我们身边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变得皆有可能! 我想:只要我们用一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好好观察思考,我们真的会说:科学真有趣!原来是这样的呀!

5,有什么简单的小实验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 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生物实验: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生物课有兴趣 二、 药品: NaOH(具强腐蚀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染料。 三、 器材: 烧杯、电炉、大号镊子、牙刷、塑料盘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 四、 操作步骤: 1、 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如桂花叶、菩提叶),用清水洗净备用。 2、 配制溶液:称取35gNaOH和25gNa2CO3放入烧杯中,加入1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 加热: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 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 刷洗:将叶片放在塑料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

6,有什么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家庭小实验的可做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亲历实验的机会,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为例,做了一些尝试,供同仁探讨。一、1+1是否一定等于2教材中安排的这一家庭小实验内容如下。①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②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 mL?(一)实验说明①家里没有酒精,怎么办?花露水中含较多酒精,可用来替代酒精。②家里没有100 mL的量筒,可用195 mL的花露水瓶替代。③黄豆和绿豆混合的现象不明显,用小米(或大米)替代绿豆效果更好。(二)实验指导1.黄豆和小米混合。实验用品:等体积的透明玻璃杯2个、大汤碗1个、黄豆和小米。实验步骤: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小米(即1体积小米),将杯中的黄豆、小米倒入大汤碗里混合,将混合后的黄豆、小米全部装回玻璃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实验现象:另一杯没有装满,只能装至离杯口约3 cm处。2.花露水与水混合。实验用品:花露水瓶一个(瓶颈细长,195 mL)、过期花露水约半瓶。实验步骤:在空的花露水瓶里倒入约半瓶水,再慢慢倒入约半瓶花露水至瓶口,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置,然后正放,重复2次,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是否低于瓶口。实验现象:液面明显低于瓶口。(三)对结论的解释①1体积甲物质+1体积乙物质≠2体积混合物;②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二、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实验说明:①小卵石、石英沙要洗干净,小卵石、石英沙起过滤作用。②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③实验物品较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如:家里有棉花的学生可多带些棉花。三、石墨导电实验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说明:①从废旧干电池中拆取石墨电极,市场上6B铅笔芯不常见。②可利用手电筒里的干电池及小灯泡。③可用单面胶带纸把电池、铜丝、小灯泡等固定住。四、鸡蛋壳与酸的反应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实验说明:①可以在家里制取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波力海苔中的“强力干燥剂”。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强力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注意观察生石灰与水反应时的放热现象。②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③还可以做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五、自制汽水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此实验可以用新鲜的柠檬榨汁来替代柠檬酸。六、制作“叶脉书签”可用厨房清洁剂替代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将气球冲上气并打上结。 2.用线将气球连起来。 气球就有了冷涨热缩的现象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7,有什么小实验啊

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3.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4.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5.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6.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7.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8.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9.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10.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家庭小实验的可做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亲历实验的机会,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为例,做了一些尝试,供同仁探讨。一、1+1是否一定等于2教材中安排的这一家庭小实验内容如下。①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②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 ml?(一)实验说明①家里没有酒精,怎么办?花露水中含较多酒精,可用来替代酒精。②家里没有100 ml的量筒,可用195 ml的花露水瓶替代。③黄豆和绿豆混合的现象不明显,用小米(或大米)替代绿豆效果更好。(二)实验指导1.黄豆和小米混合。实验用品:等体积的透明玻璃杯2个、大汤碗1个、黄豆和小米。实验步骤: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小米(即1体积小米),将杯中的黄豆、小米倒入大汤碗里混合,将混合后的黄豆、小米全部装回玻璃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实验现象:另一杯没有装满,只能装至离杯口约3 cm处。2.花露水与水混合。实验用品:花露水瓶一个(瓶颈细长,195 ml)、过期花露水约半瓶。实验步骤:在空的花露水瓶里倒入约半瓶水,再慢慢倒入约半瓶花露水至瓶口,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置,然后正放,重复2次,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是否低于瓶口。实验现象:液面明显低于瓶口。(三)对结论的解释①1体积甲物质+1体积乙物质≠2体积混合物;②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二、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实验说明:①小卵石、石英沙要洗干净,小卵石、石英沙起过滤作用。②家中如果没有带导管的单孔塞,可以在瓶盖上打几个小孔替代带导管的单孔塞。③实验物品较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如:家里有棉花的学生可多带些棉花。三、石墨导电实验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说明:①从废旧干电池中拆取石墨电极,市场上6b铅笔芯不常见。②可利用手电筒里的干电池及小灯泡。③可用单面胶带纸把电池、铜丝、小灯泡等固定住。四、鸡蛋壳与酸的反应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实验说明:①可以在家里制取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波力海苔中的“强力干燥剂”。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强力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注意观察生石灰与水反应时的放热现象。②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③还可以做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五、自制汽水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此实验可以用新鲜的柠檬榨汁来替代柠檬酸。六、制作“叶脉书签”可用厨房清洁剂替代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文章TAG:神奇  牙签  小实  实验  神奇的牙签小实验怎么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