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模板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27 03:46:31
1,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模板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开学时期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但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有关单双数的错误,为了让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设想能不能设计一节活动运用“洞洞板”这一教具,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注重幼儿自主探索,通过设置多种游戏情景,创设宽松有趣生动的环境,使幼儿在说说、想想、玩玩中学习单双数,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于是我构思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通过探索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通过探索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洞洞板学具 2.数字卡片 3.小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随音乐开火车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一)出示小火车图片,以数字和点卡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好朋友也坐上了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们请它出来吧! 2.出示第一列小火车图片,打开第一扇窗户,师:好朋友就藏在火车里面,打开第一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什么?1有好朋友吗?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师小结:孤孤单单没有朋友的数字1是单数。 3.分别打开第二扇和第三扇窗户,以提问形式复习5以内的单数。 4.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把剩下一个没有朋友的数叫单数。 5.出示第二列小火车,打开第一扇窗户,师:看到什么?2有朋友吗?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师小结:成双成对的有朋友的数字2是双数。 6.打开第二扇窗户,以提问形式复习4是双数。 7.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把两个两个有朋友的数叫双数。 (二)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方法找出规律并学习6—10的单双数 1.幼儿第一次集体尝试,:探索在洞洞板上区分单双数的方法 (1)幼儿在学具中取出5个棋子插在洞洞板上第五行 教师:选择你喜欢颜色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第五行 提问:谁有方法能在洞洞板上区别5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探索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到的不同方法并在教师的演示板上尝试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2.教师总结并示范重叠的方法 (1)教师在演示板上示范重叠的方法.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让棋子宝宝去找朋友,棋子宝宝找朋友找到朋友抱起来,棋子宝宝找朋友找到朋友抱起来,棋子宝宝找朋友剩下一个没朋友,5是单数。 3第二次集体操作:在洞洞板上找出6是单数还是双数, (1)师:选择你喜欢颜色的六个棋子,插在洞洞板的第六行,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区分6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一边展示幼儿在洞洞板上操作结果,一边提问:6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4)师幼验证,幼儿学习6是双数。 4.幼儿第三次集体操作:在洞洞板上找出7——10的单双数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还有很多的数字想请大家帮忙,找一找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2)幼儿在洞洞板上插出7—10的棋子,运用重叠的方法找出这些数字的单双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一边展示幼儿在洞洞板上操作结果,一边提问:又找到了哪些单数?哪些双数?为什么? (5)师幼在演示板上验证,幼儿学习7—10的单双数。、 5.教师出示数字棋子,幼儿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 (1)提问:哪些数字宝宝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将单数和双数数字分别排排队,幼儿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 (3)教师总结:原来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三)送棋子宝宝回家 (1)教师:棋子宝宝已经和我们玩了这么久的游戏,也有一点累了,现在就把它送回家。 (2)幼儿集体操作,先收单数棋子,再收双数棋子。 (3)教师在巡回指导,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四)游戏"猜猜乐" (1)教师:老师邀请了一些棋子继续和我们玩,来玩一个“猜猜乐”的游戏! (2)教师讲游戏规则: 老师的手里有一些棋子,会把它们藏在左手和右手,请你们猜一猜我的手里棋子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3)师幼玩游戏,巩固10以内单双数。 三.结束部分 师幼随音乐开火车回家,根据幼儿取桌子上的数字作为座位号,根据不同座位号,选择单号车或双号车入座,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棋子学具、数字卡片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在巩固复习10以内单双数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一个注重操作性、游戏性、延伸性的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设计的层层,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探索、思考、建构数学知识,优化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行为。首先活动其主要的目标是:1.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通过活动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 2.通过操作区分单双数,在寻找发现规律中发展辨别能力。 根据目标,活动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师幼以开火车的形式进入活动室,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坐回座位,师:小朋友们。今天有好朋友也坐上了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那我们请他出来吧!出示小火车图片,由于小火车的制作将数字和点卡都藏在窗户里,为幼儿设了悬念,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复习5以内的单双数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由于有点紧张的关系,在这一环节语言显得不是很简洁,略显的有一点拖沓。不过幼儿复习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接下来,幼儿探索方法,找出6—10的单双数。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很高兴的是部分幼儿很快就发现了重叠的方法,整体幼儿学习的很快,并且在教师提示中很快正确找到6—10的单双数。我觉得幼儿在这一环节中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索,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够用比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把结果表述出来。紧接着教师演示环节,师幼一起验证,幼儿的积极很高,掌握的情况比较理想,最后的梳理总结就比较轻松,送棋子宝宝回家,猜猜乐游戏复习巩固单双数才更有效,更利于游戏的开展。最后以开火车回家,幼儿按单双号入座,离开活动室。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练习操作常规时间比较短,幼儿操作洞洞板学具的常规还不是很好,出现的细节错误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进行的节奏,以及课程内容的挖掘。 2.教师还应多读教材,多思考设计环节是不是紧贴目标,是不是有效环节,是不是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
{0}
2,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大全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全球经济实现一体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与以往的观念相比,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不是在最后阶段即高等 教育 阶段,而是在最初阶段即幼儿教育阶段,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学习用 乒乓球 滚画,发展幼儿手的运动能力。 2、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体验用乒乓球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颜料、操作盒、抹布等若干,已完成的作品2幅 2、乒乓球人手一颗、铅画纸人手一张、衬衫包装盒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出主题 师:这是谁,今天他穿的衣服漂亮吗?你们知道他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 1、介绍材料,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出示乒乓球),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知道我有什么用吗? 2、操作步骤:教师先拿一个乒乓球,蘸一蘸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入盒子里,摇一摇盒子的衣服变得有颜色漂亮起来,颜色没了可以继续蘸 其它 的颜色,直到把衣服颜色画满。(鼓励幼儿多用几种颜色) 3、提醒幼儿乒乓球从红色盘里拿来就放红色盘里,不可以乱放。 4、老师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我们班来玩,他们都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2、教师不断提醒幼儿不要忘了粘颜料。 3、大胆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积极性。 4、操作完之后把小手用抹布擦干净。 四、作品展示 教师一一张贴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五、延伸活动: 等颜料干了以后,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把边上的纸剪掉,把画装饰的更加漂亮。 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 故事 内容,鼓励幼儿不怕黑。 2、帮助幼儿初步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并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带门帘的房子一座, 蛋糕 模型一只,狗、兔、猫、熊毛绒玩具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教师操作教具,师生共同探索故事情节。 1、幼儿猜想小动物在黑房子里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黑房子里有什么。 3、鼓励幼儿不怕黑,积极设法解救小熊。 4、揭密黑房子里究竟有什么。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揭示小熊在黑房子里吃蛋糕的秘密。 四、游戏:寻宝 1、怎样不怕黑 1)幼儿讨论交流如何不怕黑 2)电话连线慰问汶川小朋友,并请他们 说说 如何消除当时周围黑暗环境的恐惧。 3)小结:在黑暗的环境中或突变黑暗的情况下,不要慌张,动脑筋想一些便利、安全的办法环境变亮,或通过 唱歌 、自言自语等发出声音先将心中的胆小与害怕赶走。 2、玩游戏“寻宝” 评析:该活动选材独到合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抓住其胆小怕黑的心理为着陆点,设计新颖、富有童趣,以故事的形式层层递进,由始至终将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围绕主题,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踊跃发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巧妙应答,特别是结合当前“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勇敢乐观教育,效果突出。 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3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江南的春天 雨水 特别多,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经过小雨的洗刷,树上的叶子和地上的小草都显得更绿了,操场上也冒出了一个个小水洼。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喜欢挤在窗户边,看外面的小雨点“滴滴嗒嗒”地落下来,落在花上、草上、地上……,看着他们那专注的神情,我意识到孩子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于是我就趁着一个雨天,把孩子带到户外,让孩子们通过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已看见和听见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 想象力 。 活动准备: 1、 活动在雨天进行。 2、 让家长为幼儿准备各种雨具,如:雨伞、雨衣、雨鞋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幼儿看雨的愿望。 1、 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想不想到外面去看看雨? (孩子们兴奋地拍手跳起来:“想,想……”) 2、 师:我们要带些什么就不怕被雨淋湿了呢? 幼:我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给我打了伞,我就没淋湿。 幼:也可以穿雨衣。 幼:老师,我穿了雨鞋,就不怕弄湿了脚。 …… 3、 帮助幼儿穿戴好各种雨具。 (幼儿拿出自已的雨具,穿戴好。) 4、 启发幼儿帮助同伴。 师:李洋洋和杨怡坤这几个小朋友早上是坐车子来的,没带雨伞,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幼:老师,我的雨衣很大,可以让李洋洋钻进来一起穿。 幼:我的伞也很大,让杨怡坤和我一起打吧! …… 二、 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看雨,听雨,“装雨”。 1、 引导幼儿看雨。 (1) 师:小雨点真可爱,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找朋友。它和谁做了好朋友呢?我们去找找吧! (2) 幼儿到户外,自由分散地到处观察,教师观察指导。 孩子们开心地三三两两地分散开来,有些小朋友蹲在花圃边看小雨点一滴一滴落在小草上、落在小花上,有些小朋友看着小雨点在小水洼里溅出一朵朵小水花,还有的小朋友把小手伸出伞外,用手去装雨滴------他们看得很认真,一发现小雨点和谁做了朋友就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告诉我。 2、 引导幼儿听雨。 师:小雨点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它们还在说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呢?我们来听听…… 幼:小雨点对小花说:“你好呀,我们来做好朋友吧!” 幼:小雨点对小草说:“你渴了吧,多喝点水吧!” 幼:小雨点对我的小伞说:“滴嗒滴嗒,你好你好。” 幼:小雨点还亲亲我的小手:“我真喜欢你。” … (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描述了很多小雨点与朋友的对话。) 3、 把雨点带回“家”。 师:小雨点真可爱,我们想办法把小雨点带到我们的教室去好吗? 孩子们活动起来,有的用小手、有的用小手帕、有的用小树叶、有的用小袋子……装好了小雨点,回到活动室。 三、 回活动室,集中交流 总结 。 1、 师:小雨点找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它们是谁呢?它们在说什么 呢? 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已看到的、听到的,丰富 经验 。 2、 师:小朋友回家再找找看,小雨点还有哪些朋友,它们在说什么悄悄话? 延伸活动: 1、 水洼与脚印。(雨停后,到操场找水洼,做踩水洼游戏) 2、 小雨滴。(让幼儿用各种绘画材料来表现小雨滴从空中落下的景色) 活动 反思 : 1、 教师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说的宽松环境,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2、 本活动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来的,所以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是自主的、大胆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在描述雨点与朋友的对话时也极富想象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3、 活动中围绕“李洋洋、杨怡坤……没带伞怎么办”的讨论,让幼儿懂得了,同伴间应互帮互助、互相关爱。 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 体育运动 的 兴趣 爱好 。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重点与难点: 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准备: 1、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 2、小猫、小鸡、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师: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吧!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 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 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狗宝宝。 二、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师:咚咚咚,这是什么?妈妈要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小狗就转着圈爬。 (1)听信号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 (2)听信号向前变换速度爬。 (3)听信号转圈变换速度爬。 (4)听信号交替爬行向前、转圈变换速度爬和倒退着爬。 三、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师: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猫、鸡、鸭) 爬动着依此向小猫、小鸡去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 爬动着向小鸭去问好,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四、调整活动量,“小狗打滚”。 师:小狗宝宝,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妈妈来帮你们理理毛。 五、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师:“我们小狗肚子饿了,要去找肉骨头吃。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肉骨头,看谁最聪明,能找到肉骨头。” 六、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师: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小狗真快活。(全体幼儿“洗完澡”,扮小狗装,汪汪叫着回家。) 幼儿园小班教学方案5 小班生活活动我爱洗澡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产生喜欢洗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我爱洗澡》音乐,幻灯片。 2、布娃娃一个,脸盆(替代浴缸)一个,香皂一块,毛巾一块。 活动过程 1、娃娃洗澡,引起幼儿兴趣。 ⑴出示布娃娃。布娃娃伤心地说:“小朋友们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脏。现在我是个脏娃娃了,没有人和我玩了!”“布娃娃你别哭,我们来帮助你吧!” ⑵教师扮演妈妈,给娃娃洗澡。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宝宝,该洗澡了!”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缸里,先洗干净头发,然后洗身体。搓上香皂“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宝宝乐得哈哈笑。” 2、大家来洗澡。 ⑴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 ⑵娃娃洗澡都用到了什么东西?我们洗澡的时候都用到了哪些东西,用来干什么?(看图片洗澡用品) ⑶在前奏部分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 ⑷请幼儿跟着音乐来洗澡,教师观察幼儿的舞动情况,及时表扬表现得逼真、有趣的幼儿。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 3、香宝_了。 ⑴在家里洗完澡会抹一点什么? ⑵表演结束,给幼儿“抹香粉”,教师闻一闻幼儿,欣喜地告诉幼儿“香极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大全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小班活动反思总结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反思范文 ★ 2017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大全 ★ 幼儿园小班月教学反思 ★ 小班幼儿活动反思总结范文精选5篇【经典】 ★ 幼儿园活动拔萝卜教案及反思 ★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方案精选实用篇 ★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精编汇总 ★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1}
3,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七篇
第1篇、大班数学买粽子(学习9、10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10 的组成,探索9、10的不同分法。 2、能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推测。 3、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8以内个数的组成 物质准备:教具:7、8、9三个数的组成记录。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只笔,《心灵手巧》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推测10 的分法 1、教师(出示6、7、8三个数的组成记录):把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8呢?你发现什么? 2、师幼概括:把一个数分成不同的两份,它的分法比这个数本身少一。 3、教师引导幼儿推测:如果把9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们猜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呢? 二、包粽子 1、教师:端午节妈妈要买10个粽子,有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妈妈可以买几个白粽子几个红豆粽子呢? 2、请幼儿讨论并介绍,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幼儿检查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合起来是不是10个。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买粽子。观察画面,用分合式记录妈妈买的两种粽子数。 2、看分合式填空格。观察9以内的分合式,写数字填空格。 3、给小旗体色。观察每排小旗的数量,用红黄两种颜色给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类,并在分合式上记录数量。 4、花儿多多。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别将图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5、《心灵手巧》——观察红花的数量以及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给花朵涂色,并填写9的分合式。 四、活动评价 1、请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 2、师幼共同观察记录结果,表扬采用互补或互换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鼓励大家在每次活动中迁移以前的操作经验。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我的小闹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辨认整点与半点,了解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运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指针式时钟(实物) 2.师幼收集的各种计时器若干,笔,幼儿用书第5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不同类型的时钟及计时器,知道时钟的用途。 1、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计时器。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介绍。 3、教师简单小结:时间可以提醒我们按时做事、休息、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二、认识时钟。 1、教师出示指针式的时钟后,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数字的位置以及三根指针的长短。 2、观察时钟指针的运转方向及其相互关系。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师幼讨论:时针是怎么表示整点的?怎么表示半点的? 2、教师:拨一整点(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教师请部分幼儿轮流试着拨出下列时间:6:00、8:30、9:00、10:30、12:00、1:30、3:00 四、幼儿操作活动--制作钟面。 1、制作青蛙闹钟。 2、采用教师拨钟幼儿辨认、教师报时间幼儿拨针的形式,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认识。 3、幼儿与同伴之间一个报时间,另一个拨钟,检查后相互交换。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我的小闹钟》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探究能力;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第3篇、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谁轻谁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 、橡皮、胶水 ,天平称一台,记录表等。 2.操作材料若干。 3: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它们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大家欢迎。喜羊羊好,美羊羊好。可是今天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开心,喜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美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 2、提问:出示一个橘子和一个黑布林,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轻谁重。(大的重,小的轻。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二、比较轻重,理解关系 1、认识天平: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省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橘子和黑布林,得出橘子重,黑布林轻。 3、美羊羊很不服气的取走了黑布林又拿出了一个苹果放到了天平上。 提问:让我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重些。所以苹果比橘子要重。 4、提问:现在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 5、小结:苹果最重,黑布林最轻。 6、师:刚才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赛谁的水果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些东西出来也比比看哪个重,哪个轻,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师出示剪刀和橡皮。 (1)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看哪个重些,哪个轻些?让我们用天平来称称看 (2)师:通过天平称得剪刀比橡皮重。(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3)师:取走橡皮,再出示胶水。让我们看看胶水和剪刀哪个重呢? (4)幼:胶水比剪刀重。(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5)师:剪刀、橡皮、胶水,三个东西哪个最重呢?(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7、总结:三个物体进行比较轻重时,先进行两者之间比较轻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8、讨论: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积木和铁,请小朋友们来帮我称一下哪个重哪个轻好吗? 9、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演示,先各放一块积木和铁在天平的两端。发现铁的一端重些,老师指导要怎样就能使两端一样重呢?在积木的一端不停的加积木,到两端平衡为止。 10、总结:看了积木和铁的称重,我们发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三、作业练习、小结讲评 1、讲解作业练习上的要求。 2、组织小朋友进行作业练习。 3、进行作业讲评 4、生活中比较轻重的例子很多,我们可以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来进行比较。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我们身边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体比比轻重,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第5篇、大班数学我们去购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8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物品的过程。 2、巩固对人民币及其兑换关系的认识。 3、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跟父母去购物的经验。请五位能力强的幼儿当超市老板 物质准备: 教具:利用班级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个货架),猴子头饰8个、超市货柜的图片(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橡皮、钱币若干(放在每桌的箩筐里),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小猴子的新铺子开张了 (1)教师:小猴子开了一个新铺子,邀请我们去购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铺子里有些什么?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观察图片上的商品) (2)请幼儿每人取8元钱,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取钱? (3)指导幼儿回自己一桌的箩筐里取钱,教师指导。 2、游戏:买东西 (1)幼儿想好要买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该物品的价格,在记录纸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向朋友介绍自己想买的物品、价格以及还剩多少钱,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3)请个别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4)幼儿各自去店铺买东西,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猴子老板。 3、幼儿操作 (1)怎样取钱观察小动物想要取钱的数字,想一想怎样取钱,请你圈出来。 (2)可以买什么仔细观察小朋友手上的钱币,算一算这些钱能买哪两样东西,并且不用找钱,请把这些物品圈出来。 4、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第6篇、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 2、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述出积木的大小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4张,从图一到图四的图案分别是8只小兔、6只小鸭、4朵花和9个娃娃;水果2盘;玩具2盒。 2、数字卡片7张(数字分别是8、6、5、7、4、3、10);">"、"<"、"="卡片若干。数字花头饰、一套录音机、磁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动画城》的金龟子姐姐请小朋友到聪明屋做客为引子,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导入课题。 二、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一、图二),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8大6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能放"="吗?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8大于6"。 (3)、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和5),启发、引导幼儿说出"7大于5"。 三、认识"<" 。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三、图四),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4和9),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9"。 (2)、出示两组玩具,让幼儿说出其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10),引导幼儿说出"3小于10"。 (3)、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4)、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表演游戏:学做">"和"<"。 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 五、幼儿堆叠积木,并进行计数。 1、教师随意拿几个积木进行组合堆叠。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几个形状的积木?每种积木各有几个? 2、引导幼儿发现隐藏着没数到的积木。然后再请幼儿计数。六、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 “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 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 “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 “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
{2}
文章TAG:
学前教育 教育 教育活动 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教案设计及反思
大家都在看
-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课堂小结,中学化学知识点
2022-12-14
-
中庸 节选 教案,中庸:喜怒哀乐不表,都表中段
2023-01-01
-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我收集的文章
2023-01-27
-
社会绘本好朋友教案,友情绘本让孩子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乐趣
2023-02-02
-
洗涤用品不能吃教案,随便吃东西危害多!这些东西不要乱来
2023-02-07
-
小班手工教案轻黏土《彩虹》,彩虹糖教案教材
2023-02-08
-
中班活动教案 中国结,幼儿园中国结知多少?学一学(一)
2023-02-13
-
消灭大蚊子科常教案,幼儿园音乐节拍蚊子教案一文看懂
2023-02-25
-
学前班数学加法应用题教案,加减法应用题讲两个数练一练字
2023-02-26
-
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教案,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设计意图
2022-12-31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母鸭带小鸭,幼儿园小班教案怎么写
2023-01-21
-
幼儿园寓言拔苗助长教案,拔苗助长不是好的而是害了它
2023-01-26
-
语文教案 月光启蒙,语文课本第十八课-3启蒙有何不同?
2023-01-30
-
夏天的雷雨幼儿教案,第一集
2023-02-06
-
小班幼儿园活动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课程教案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