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100篇月亮的味道,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月亮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16 21:10:31
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月亮
http://www.jyzx.cc/teacher.html
希望能有帮助。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的提问有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o(∩_∩)o...哈哈
2,大班中秋节是怎么来的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3,有一篇短文叫月亮的味道它问月亮是什么味道的该怎么写
似有淡淡薄雾飘荡在天地之间,一轮明月静静的挂在天际.朦胧昏黄中罩着一层白纱,点点的灯火,稀疏的星辉,似有千言似有万语,静静的凝望着你,就象情人的目光迷离而深邃. 树象守护神似的守护着大地,从那缝隙中能看出它大概的轮廓.淡淡的雾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不真实而一切又是那么自然,那么浪漫.空气中有一点点湿,有一点点凉,自在而舒畅. 几架篮球架和石凳孤独的等待着,已没了白天的欢笑和嬉闹.只有静静的守侯和等待.在经过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变更中能读出那份痴心和决定,仿佛早已注定.岁月不停的变换,而变换的只有那细碎的脚印和执着不变的叮咛. 星星眨着眼睛,是笑世间的无奈还是历尽沧桑后的韵味,抑是有些贪恋世间的金钱俗地还是不存在的虚荣. 在每个的世界里不可能改变自己,而在岁月和浩瀚的宇宙不断的压抑.亦是寻求未来的追忆还是想要诉说些什么! 不管是月亮还是星星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寻求着完善自己,创造自己.在欲望和名利中迷失而又清醒,在得到和失去中慢慢的沉淀. 凝望的光渐渐散了,那是泪水遮住了眼睛.化做一片片一点点的思念.月亮静静的凝望着,仿佛一切早已明了,只是在安慰这些世俗的人罢了. 月依旧,如镜如盘.星无语,眼眼眺望.空气中的湿和冷浓浓的,挥之不去.车鸣不断打湿自己的思绪,不由的静下来沉思,慢慢的品味.而似乎品味的不是它而是自己理不出的思绪,真真的,纯纯的. 也许这就是我把! 突然发现,月亮的脸在改变. 对着月亮,你会思念谁? 也许因为季节的交替,也许因为昨夜秋风吹过村庄,晨起看到满地零落的月季花瓣和泛黄的叶子,在院子里扫起落花和一些泛黄的叶子,突然伤感.再美丽的花朵也无法经起风吹雨打,可没有繁花,那有剩朵,没有相遇,那有别离.这样的伤感会在每一个秋来之时重新登陆我质感的心. 不经常出去走走,视线无法超越这座村庄.不经常与朋友倾心畅谈,心情总是抑郁寡欢.总有一种不能言说的惆怅,深深浅浅地击起心湖的阵阵涟漪.欲言又止的心,欲飞不能的隐隐的痛.而我反复诉说的那些话,不过是时光深处的那些不想被风吹走的美好.在我无奈的时候,我多希望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累了,有一个父亲般宽阔的胸怀让我依靠着. 而那样的时刻,我只能对着一轮清冷的月,忽明忽暗的星诉说心语.月亮虽然只有一个,它不会孤独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在夜里仰望着它,膜拜着它的圣洁.它也不吝啬的把光洒给黑夜里孤独的人.星星更不会寂寞吧,温柔的夜里,星斗满天,迷离璀璨,于是黑夜便多了无数双眼睛.于是黑夜无眠的人便会依着那扇窗,遐想着深邃的夜,还有远方思念着的人. 在现代生活模式中,越来越多的人在看似坚强外衣的包裹下,都有一颗异常孤独的心.其实孤独并不是人性中一种直接的原始冲动,而是在生活中渐次形成的一种情感.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孤独,若不是因为内项,便是由于卓绝”.倘若是夜色深沉,蝉声鼎沸的夏夜,也可以为自己焦躁的内心找个充分的理由,可浮云片片,秋风徐来,浩月当空洒清辉的中秋之夜,你的心缘何还在负重的状态下前行. 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在文字里无须再为自己穿上一件华美的外衣,这是一种宣泄的方式,说出来,说出来你才能释然一些,虽然说出来并不能改变什么,或许说出来之后,你会更加沉溺在一种伤感情怀之中,但是如果你不说出来,你的心就不会有人理解,你就找不到内心共振的旋律,你就会凭添几分知音难觅的惆怅,人海茫茫,为什么总也找不到理解自己的人呢,于是你会为之苦恼,随即会有更广大的悲哀接踵而来.
4,请问转载月亮的味道该怎么读
一、我的阅读感受看到阅读计划上有这样一个活动,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内容是否太简单了些,因为曾听过同事在小班开展过这个阅读活动,对于故事并没有完整的印象,于是第一件事是到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或是解读。网上的资料很丰富,有家长的亲子阅读心得,也有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的解读,有从故事内容出发的解读,也有从图书的图画出发的分析,还意外地找到了一个小学老师开展这个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有了这样的了解后,我并没有觉得踏实,反而更担心,这样的幻想故事给小班孩子或更小的孩子听来还是很有趣的,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小儿科,不感兴趣;虽然小学老师也开展了这样的阅读活动,但她更看重的是语言的习得和品德的教育,对于故事意境或是情节的感受少了许多。那么,我又该怎样引领孩子读这个故事呢?我能否将它作为传统的语言活动来开展呢?我陷入了矛盾中。上课前,我是准备了教具,包括故事里所有动物图片、月亮图片,这个故事对孩子来说到底兴趣点在哪里,直到上课我也不能确定,所以,上课开始时,我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孩子:“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孩子的问题总是难以预测:“我怎么从来没有闻到过月亮的味道呢?”“月亮真的能吃吗?”“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我想到了月饼的味道。”有的孩子则围绕着怎样能吃到月亮展开了思考:“我可以搭个很长的梯子通到月亮上去。”“我可以坐飞机去。”看来孩子们对月亮好吃这件事还是深信不疑的,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开始了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故事结构并不感到新鲜,就像拔萝卜似的,故事中的人物在不断递增,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在讲述过程中,几乎让我难以控制,原本想好的让他们复述故事里重复的对话部分也给忘了,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导致了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对故事有更多的思考、更细的观察了,很多孩子沉浸在动物们递加成梯子的乐趣里,根本忽略了动物们够不着月亮的真正原因,他们只知道是动物不够,他们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动物,总会够得着的,故事进行中,孩子们没有疑问产生,我只得把问题抛给他们,“我都有点着急了,这么多的动物都没够着,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着呢?”“可能要到天亮吧!”航航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行,天亮了月亮都走了,太阳出来了,怎么够得着呢?”“为什么总是够不着呢?”“因为动物还不够!”有孩子天真地认为,我引导他们观察画面,“你们看,刚才狐狸够的时候还差多少?为什么加了一个小猴还不够呢?”这时候细心的陈姝名说出了她的看法:“因为月亮总是在往上跳。”我想如果孩子能平心静气地听故事,或者是有教具的帮忙,也不至于会这样的。最后一个小老鼠出场,“你们觉得有了这回能够得着月亮吗?”孩子们觉得一定还够不着,他们并不着急,好像很享受这个过程。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的弱小的老鼠来了以后,偏偏就够着了,这与《拔萝卜》的故事简直就是如出一辙!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又是一阵骚动,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情绪的苗头出来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调整,它就能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结束,今天就是这样。看看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准备的教具也来不及用了,可是,还有这剩下的几分钟,我该怎么组织呢?我脑子里有点乱,已经理不清思路,也不知道该抛出什么样的问题给孩子,或是带孩子们玩什么游戏了,只是慌乱地再次把问题抛给孩子:“我看到很多小朋友特别想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呢?”有几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问题,我让孩子们猜了月亮的味道,然后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月亮和孩子们玩吃月亮的游戏,但是这不是我计划中的,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组织,玩了一会儿觉得没太大意义,就草草结束了。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在找一种温馨的、亲子阅读般的、或者说是流淌着宽松、自由气息的自然互动的感觉,所以,我总是避免把这样的活动上成传统的语言活动,比如,像故事教学那样,讲述故事、设计提问帮助理解故事,复述故事中的对话或是开展游戏等等,但是我发现,今天我的阅读感觉让我觉得不舒服,那么你认为,对于这样的绘本,如果是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带孩子读呢?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困惑。3.对于绘本的艺术价值,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动态表现、图画的表现手法等,我们怎样引导孩子欣赏呢?4.这个绘本是否也可以开发出其他课程呢?附:故事《月亮的味道》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海龟叫来了大象。 “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 “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叫来了斑马。 “斑马,你跳到我的背上,就会更近了!”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地往上一跳。斑马努力伸长了身子,可还是够不着。斑马叫来了狮子。 “狮子,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动物们还是够不着月亮,大家叫来了狐狸。 “狐狸,你跳到我的背上,肯定能成功!”狮子说。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地跳高了一点。眼看就摸到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让它们够不着。狐狸叫来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啦,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咔嚓!” 它咬下一片月亮。 月亮的味道真好,值!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5,幼儿大班语言教案月亮是什么做的
活动目标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活动准备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活动评析 瑞士画家麦克?格雷涅茨笔下的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满童趣。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诵,理解并掌握词汇"飘落"。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按照散文的句式结构,大胆仿编。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组织幼儿户外拾落叶。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 通过看、听、说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尝试仿编。 活动过程: 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作,引出课题。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落叶,让幼儿观察落叶的颜色。 师: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美丽的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二、师配乐朗诵,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树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叶》,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散文里的树叶飘到哪儿去了?(教师有表情地配乐朗诵散文一遍) 2、提问: ⑴小朋友,散文听完了...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诵,理解并掌握词汇"飘落"。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按照散文的句式结构,大胆仿编。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组织幼儿户外拾落叶。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 通过看、听、说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尝试仿编。 活动过程: 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作,引出课题。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落叶,让幼儿观察落叶的颜色。 师: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美丽的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二、师配乐朗诵,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1、师:树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叶》,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散文里的树叶飘到哪儿去了?(教师有表情地配乐朗诵散文一遍) 2、提问: ⑴小朋友,散文听完了,谁来说说这篇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⑵散文里说的树叶都落到哪里了呢?(幼:树叶落在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 ⑶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完整播放课件一遍。 师:小树叶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小动物们看见了,把它当作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你知道树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句式:树叶落在( ),( )看见了,把它当作( )。 ●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是哪一句话呢,大胆地说一说。 2、分段播放课件,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播放课件①: ⑴提问:秋风吹来了,天气怎样了,树上的树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呢? ⑵师解释"飘落"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飘落。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丰富词汇:飘落) ●播放课件②: 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播放课件③: 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播放课件④: 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播放课件⑤: ⑴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是怎么说的?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⑵提问: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四、仿编散文。 ●组织幼儿讨论: 1、小朋友们念得真好,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落叶还会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呢? 2、请小朋友们模仿我们刚才学习的散文里的句式:"树叶落在( ),( )看见了,把树叶当作( )。"编出一句完整话。看看谁最聪明,说得最好?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如:树叶落在草地上,小兔跳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沙发……) 附散文内容: 《落 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啦。"(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文章TAG:
小班 语言 教案 100 小班语言教案100篇月亮的味道
大家都在看
-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课堂小结,中学化学知识点
2022-12-14
-
中庸 节选 教案,中庸:喜怒哀乐不表,都表中段
2023-01-01
-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我收集的文章
2023-01-27
-
社会绘本好朋友教案,友情绘本让孩子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乐趣
2023-02-02
-
洗涤用品不能吃教案,随便吃东西危害多!这些东西不要乱来
2023-02-07
-
小班手工教案轻黏土《彩虹》,彩虹糖教案教材
2023-02-08
-
中班活动教案 中国结,幼儿园中国结知多少?学一学(一)
2023-02-13
-
消灭大蚊子科常教案,幼儿园音乐节拍蚊子教案一文看懂
2023-02-25
-
学前班数学加法应用题教案,加减法应用题讲两个数练一练字
2023-02-26
-
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教案,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设计意图
2022-12-31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母鸭带小鸭,幼儿园小班教案怎么写
2023-01-21
-
幼儿园寓言拔苗助长教案,拔苗助长不是好的而是害了它
2023-01-26
-
语文教案 月光启蒙,语文课本第十八课-3启蒙有何不同?
2023-01-30
-
夏天的雷雨幼儿教案,第一集
2023-02-06
-
小班幼儿园活动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课程教案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