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化学知识

马氏规则指的是: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加成时, 氢原子或者正电基团加在含H原子比较多的双键C上, 俗称 “ 氢多加氢”。 如 CH3-CH=CH2+HBr-------> CH3-CHBr-CH3 碳正离子, 相当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 H—, 也就是H原子带一对电子离开, 余下的部分

高中化学知识

2,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其中元素周期律就变化无穷``只要你把那记下来了 并且在它们之间的反应都能够了解的透彻 那你高中化学也学了半多了`` 化学里面最难学的也就是有机物了``主要是它的化学方程式 以及元素间的联系
重要分类:有机物 和 无机物 题型: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推断题
有机化学很重要哦

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3,高中化学知识

CL2+H2O==HCl+HClO 3CL2+H2O==5HCl+HClO3 化学反应中升降相等 CLO离子与CLO3离子物质量浓度比为2:1 设CLO离子2A CLO3离子A 上升2Ax1+Ax5==7A 下降为7A/1==7A ,则溶液中KCL与KCLO的物质量之比为7:2
用电子守恒 解法如下 设氯酸根离子为1 则次氯酸根离子为2 电子守恒 氯离子为(1*2+1*5)/1=7 所以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7:2 即KCl:KClO=7:2
答案7:2,得失电子守恒,1个KClO失1个e,1个KClO3失5个e,1个KCl得1个e。

高中化学知识

4,高中化学 有图

第二问:钛酸亚铁不能拆开,因为题目中已经提示(钛酸亚铁,不溶于水),注意不溶于水的提示,难溶物是不可以拆开的。 (2)FeTiO3+4H+=Fe2++TiO2++2H2O (3)TiO2++(x+1)H2O=TiO2•xH2O+2H+ 以下对试题的一些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2)考查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将流图中获取的信息以离子方程式的形式予以加工,如果不对流程有整体的认识和分析较难回答。TiO2+离子的信息与酸溶过程之间还有加入铁粉的步骤,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从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排除其干扰。(3)本题学生的思维障碍较多,如不理解“稀释、加热”的目的,对TiO2•xH2O的表示形式感到陌生,某些金属离子(如铁离子、铝离子)易水解的性质不能有效迁移。所以出现了增加反应物O2等错误。从答题情况看相当多学生守恒的方法运用生疏。部分学生错误地将该步骤理解为蒸发溶液得到固体,对第(4)问的解答也有不利影响。实际上该知识和实验方法在人教版选修4的教材中《盐的水解》有一定篇幅的介绍,是水解的重要应用之一,属于基本理论的应用,所以应该作为备考的重要内容对待。
图呢?

5,高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这个比较多,如果列一个框架的话就是1.常见的元素(金属类如Fe,Cu,Al,碱金属等和非金属类如S,N,卤素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反应;2.离子反应,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知道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并能够熟练运用;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简单的运用(元素周期律);4.常见有机物(必修)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性质;5.熟悉热化学方程式,包括运用盖斯定律对焓变进行计算;6.熟练掌握勒夏特列平衡原理,能够运用该原理解决化学反应,溶液中离子的平衡问题;7.稀溶液中的离子问题,包括PH和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判定;8.电化学,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并且能够书写各电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关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
高中的化学在我看来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概念,念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化学性质,无机化学这部分,尤其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化学平衡有点不好把握,但掌握了那几个规律也就不是很难了。有机化学这部分,主要是课本中的内容,每一类烃的性质以及和各种物质能发生什么反应,只要这些掌握了,每一类烃的反应都有和这类烃的代表物的性质差不多。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学基础知识:1、三个贯穿高中化学始终的概念: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2、三个重要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相关理论;3、无机物相关化学方程式4、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6,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集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7,高中化学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我介绍一下实验好了: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可以买本书啊

文章TAG:高中  高中化学  化学  基础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图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