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教学设计意图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认知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 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 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KErA2NMnJnJwMu9hnngTA语文教学设计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r6jr复制提取码跳转?pwd=r6jr 提取码: r6jr

幼儿园教学设计意图的作用

2,幼儿园为什么要写教案

幼儿园编写教案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教案备写具体流程及要求  活动名称:  领域(如语言、数学、社会领域或整合活动)  活动内容:  诗 歌:《我爱我家》  点数练习:小兔种萝卜  涂色练习:漂亮的老师(涂色练习 ×)  活动重点:  (理解概念)是指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活动难点:  (理解概念)是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幼儿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如何确定重难点】  1.熟悉和贯彻执行纲要。  2.深入钻研教材。  3.全面了解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善于总结自己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方面的经验。  活动目的:  1.(情感目标)懂得、体验、感受、喜欢……  2.(知识目标)认识、明白、感知……  3.(能力目标)学会、能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一般指活动前需要家长或老师提前跟孩子分享的知识)  2. 物质准备:(指教具和学具)  3. 环境准备:(一般指情境预设方面,如情境游戏角色扮演及道具准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左右)  1.师幼问好。  2.导入活动:一般有直入式、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谜语导入、悬念导入、视频导入、激趣导入、实验导入、演示导入、游戏导入、观察导入、联想导入、挂图导入、录音导入、幻灯导入)  【例一】  谈话导入:  1.(一般叙述性)请幼儿说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详案也可附上导入语)  2.(导入语)小朋友们,上周老师请你们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外观察秋天,那谁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例二】  谈话导入:  1.(一般性叙述)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晨间阅读的《线条先生》或本故事,请幼儿说说线条还可以变成哪些线?变成哪些东西?  2.(导入语)小朋友们,谁今天说早上读了《线条先生》这本书呢,说说线条除了书里讲到的,还能变成什么呢?  【例三】  悬念导入:  1.(一般性叙述)老师讲述故事《茉莉花》,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后回答相关问题。  2.(导入语):“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题目叫《茉莉花》。茉莉花为什么要请医生?请了几个医生?它们是怎样为茉莉花治病的?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 (把握好完整的5大环节)  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准备中的内容要全部在各环节中体现,最后达成目标。  如语言活动:  感知→ 理解→ 体验→ 游戏→ 创造  1. 初步感知。一般指通过猜、看、听、说等方式(播放幻灯、出示图片、出示实物、情境表演、讲故事、浏览课本、播放视频等)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或倾听而初步感知活动内容。  2. 学习、理解。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带幼儿理解所学内容。 (主要指教师教授环节)  3.体验、练习。(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读、说、表达等手段去实现教学目标,主要指幼儿学习环节。)  4.游戏、巩固。指通过各种玩,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通过玩而进一步巩固、理解故事或儿歌内容而达到玩中学的`目的。  5.创造、提升。主要是体现一个“编”字,创编、续编,一般是活动的难点部分的体现,如果能编出来,说明活动难点也能实现)  6.小结梳理。通过教师小结,梳理本节活动的知识点,根据幼儿活动表现小结幼儿活动及掌握情况,提出注意事项。  三、结束部分:把握好2个环节(小节——延伸)  1.小结梳理:巩固提升环节,通过教师小节,梳理本节活动知识点,根据幼儿活动表现,小节幼儿活动及知识点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注意事项。  2.活动延伸:  (园内延伸)区域游戏或其他活动  (园外延伸)亲子巩固活动  活动反思:  立足幼儿表现、目标达成、教学效果等方面,从优缺点及改进想法三方面谈一谈。

幼儿园为什么要写教案

3,幼儿园教案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一、熟读《纲要》,明确方向(教材分析的前提)  1.健康领域  2.社会领域  3.语言领域  4.科学领域  5.艺术领域  推荐书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纲要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纲要为依据,以纲要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纲要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和首要的步骤。  二、认真研读,把握特点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是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基础,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的前提和关键。 教材分析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个体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不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置于幼儿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教材分析是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强调以幼儿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有意义地建构经验。所以在分析教材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是教材分析的一个重点。  (二)教材分析的步骤  1.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通读教材,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知识结构、体系、深广度,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准确把握教材,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知道这篇教材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对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表达特点。三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在教学设计时,才可能把实现同一目标或相近目标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前后照应、反复渗透。  2.分析内容设计教学  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幼儿园、自己班  级幼儿的教学,是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所以,教材分析一定要放在自己幼儿园实际情境下,以本班幼儿现有经验为出发点,结合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特点等,对帮助幼儿学习,促进幼儿智力、情感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来整合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  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了解现在主要使用教材的特点  当前幼儿园教材版本的多样化,很多幼儿园往往是多种方案同时并存,并根据自身教育条件、特色或其他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纵观这些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及其教材文本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课程编制的主导性原则,课程编排及教材体系构架的基本特点。  1.目前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主导原则:“领域”与“主题”的辨证结合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领域”是确定幼儿发展经验或教育内容的不同范围或模块的一种课程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对学科的融合或统整,又从根本上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殊性。如在科学领域中融入动物学、植物学、数学等,在艺术领域中融合美术、音乐等。根据不同“领域”来划分不同的教育内容,而每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内部所涵盖的学科体系又遵循着由简渐繁、由浅入深、由粗略至逐渐细化的逻辑原则,从而反映了学习经验的纵向层次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形成所谓由主干到分支的“知识树”。  “主题”则是对彼此密切关联的一系列活动或经验的概括,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一种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并常常以幼儿的生活主题为主要表现形式。“主题”作为一种活动组织和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是打破传统分科课程或学科教学中过于严格的学科界限的基本策略之一。一个“主题”可以横向关涉或辐射至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并同幼儿的整体认知和感性体验的身心特点相契合。如“金色的秋天”这一主题就可以涉及到有关天气变化的科学常识(科学领域)、粘贴“枫叶”的手工艺术(艺术领域)、预防受寒感冒的健康指导(健康领域)、感受中秋节日氛围的社会教育(社会领域)等。然而,当前很多主题活动在开展时,除却受季节时令变化以及幼儿生活范围等因素的影响而体现出一定的自然顺序外,其本身在知识经验和学科逻辑上并未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以至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中会重复出现相同的“主题”(如幼儿园各班级都会有“快快乐乐过六一”的主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仅以“主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只是完成了不同学科知识或领域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便于使幼儿获得逻辑化的经验和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为此,依据“主题”组织或编制的课程必须关注各学科或领域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幼儿园教案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文章TAG:幼儿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有哪些幼儿  幼儿园  教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