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参考好学网的小学教案: http://www.haoxuee.com/plus/list.php?tid=131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2,幼儿园地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国家的地理位置。  2、知道我们人类有黑、白、黄三大肤色种类,树立正确地种族观。  3、树立幼儿平等的种族观,建立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我们的家园》 图片:黄、白、黑人种图  学具:地球仪8个 蛋糕盘 构线笔 蜡笔 黑毛线 黄毛线 胶水 剪刀  教学流程:  1、你们见过外国朋友吗?他长什么样子呢?长的与我们哪里不一样?  2、我也带来了三个朋友,两个外国朋友,一个中国朋友。知道他们是谁吗?中国的刘翔(跨栏运动员);英国的贝克汉姆(足球运动员);美国的大威廉姆斯(网球运动员)。你说说他长什么样?  3、小结:  黄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黑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黑皮肤。  白种人: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  还有其它种类的是少数人。  4、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看课件《我们的家园》。  (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成;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个运动员。  (2)人们生活在哪里?  (3)认识中国地图,知道中国的地形与地理位置。  5、 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游戏:找家。分成8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根据老师指令找位置。  7、我们共有一个家,怎么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人呢?  8、教师出示图片,讲述人种来源的故事。  9、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共有一个家,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团结和睦;我们的民族要自强不息,国家才能兴旺,家庭才能幸福)  10、幼儿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11、操作活动:先让幼儿谈谈与外国朋友的感想,再根据幼儿差异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1)绘画: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根据自己喜欢的外国朋友想象作画。  (2)装饰:我的外国朋友  根据教具图片来装饰外国朋友的脸部特征。用蛋糕盘当脸、用黑、黄毛线做头发、蜡笔涂肤色。  (3)手工: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第一步:一张白纸一折四。第二步:画连体人,先画上圆圆的头然后画两只手画到纸边,不画手指,以防剪断,最后画脚。第三步:按把连体人剪下。第四步:用构线比、蜡笔装饰我与外国朋友。  12、作品展示。

幼儿园地理活动教案

3,好的幼儿教案

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中班)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小精灵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我的思考: 老师用很神秘的口吻讲故事,将孩子的注意力完全给吸引住了,印象深刻是这位老师姓沈,她用睿智幽默语言告诉孩子们:沈老师就是很神奇的老师,能变出意想不到的魔法。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老师的策略:将孩子零散的口头经验,用准确的肢体语言做概括。 情感提升: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我的愿望就是和在座的小朋友们成为好朋友。 我的思考: 老师的动作铿锵有力,很有魔法师的味道,对于乐段的每个动作有独特的设计和处理,尽管动作只是载体,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让幼儿感受音乐本色的魅力才是真谛。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 。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我的思考: 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老师有较好的音乐素养,老师在边听音乐,边作画中,能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老师不折不扣的魅力。特别是细节性的提问,和针对性的追问,非常有价值,值得好好参照和学习。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回应教育机智: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策略:先不放音乐动作练习,后在配上音乐感受。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我的思考:这一遍感受是经典之作,非常有价值,趁此之际,老师灵机换瓶子,为一次的真正能变出魔法水做准备。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我的思考: 最后是本次活动的高潮,教师巧妙的运用教具,让孩子们持续探究,饶有兴趣的从头至尾参与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当孩子们兴奋的拿着变出颜色的瓶子,那是真正情感体验流露。
家教

好的幼儿教案

4,我需要一份幼儿教育教案

网上有
我给您提供一份优秀模版吧,希望对您有帮助“三生教育”活动教案活动名称:我周围的小动物-----小猫设计意图:小猫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动画片中经常接触,然而小朋友对小猫的认识只停留在初浅的表面,我以小猫为主线来扩展更大的教育空间。如加深对小猫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另外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通过认识小猫外貌特征、小声和小猫说话、给小猫喂食等环节,带领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染孩子,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尊重、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教育理念:感受小动物生命的存在并喜欢小动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幼儿食品)观察了解小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 习性。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3、通过为小猫喂食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卡片若干、实物小猫一只,小猫食物(小干鱼、牛肉片等)小猫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玩个游戏:请小朋友抽一张老师手中的小卡片,然后告诉老师你抽到的是一张什么小动物卡片。2、幼儿与教师互动游戏。3、当小朋友摸到小猫卡片时,自然引出主题。4、教师:今天,老师带了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5、教师出示实物小猫。二、认识小猫:1、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外形特征。(毛色、眼睛、耳朵、脚、尾巴)2、幼儿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不同的小猫它身上的毛色是不一样的,有白色、黄色、黑色、豹纹等,小猫的眼睛晚上象小玻璃球圆圆亮亮的,白天它的眼睛就象一条线,小猫的脸上长者胡须,胡须是用来测量老鼠洞的大小的,小猫有四条腿,走起路来轻轻地。(请小朋友学小猫走路、模仿小猫的叫声)4、启发幼儿利用生活经验讲述小猫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白天喜欢什么、晚上呢等)5、幼儿自由发言。6、教师小结:小猫喜欢吃鱼、肉干巴,小猫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老鼠专门偷吃东西,还会传染疾病,所以老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要伤害它,还要学会和我们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做朋友。7、给小猫喂食(幼儿喂食,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幼儿体验人与动物的亲密相处,告诉幼儿喂食时手不要放到小动物的嘴里,不要把食物乱扔,喂食要适量。三、结束活动:1、音乐活动:律动表演《小猫》2、结束活动延伸:1、泥工活动〈可爱的小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听、说语段:小河水,哗啦啦,小鱼儿,摇尾巴,小虾小虾弯弯腰,哎呀呀,小鸭来捉鱼虾啦! 2、了解会游动物的多样性,重点掌握鱼类。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鱼、虾、鸭。 2、歌曲:《捉鱼》;音乐:水族馆。 3、幼儿查找会游的动物,把找到的图片带回学校鱼大家分享。 4、正方形纸、折好的鱼。 活动过程: 1、学习听、说语段:小河水、哗啦啦,小鱼儿,摇尾巴,小虾小虾弯弯腰,哎呀呀,小鸭来捉鱼虾啦! 1)情景表演:教师带着与的头饰,随着音乐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另一位教师戴着虾的头饰,随音乐弯着腰游来游去。 2)教师自我介绍:“我是鱼,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另一位教师介绍说:“我是虾,弯着腰游来游去。” 3)提问:“谁摇着尾巴游来游去?谁弯着腰游来游去?”幼儿读“鱼”、“虾”各三次。幼儿学做鱼游和虾游的动作。 4)情景表演:教师戴着鸭的头饰,请两位幼儿分别扮演鱼或者虾。当音乐停,鸭就去捉鱼虾。 5)教师介绍说:“我是鸭,喜欢捉鱼虾吃。” 6)提问:“谁在捉鱼虾?”幼儿读“鸭”三次。幼儿学做鸭摇摇摆摆走路的动作。 7)(出示幼儿用书第四册大范本第7页)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8)幼儿轻声跟着教师朗读课文。 9)教师小结:刚才这些动物都会游。 10)拓展:“你还认识哪些会游的动物?”把幼儿带回来的“会游的动物”的图片贴在墙上作环境布置。 2.粘贴画:美丽的鱼。 1)(出示各种形状)这是什么形状?他们可以变成各种鱼,你们想试试吗? 2)教师请幼儿摆弄你形状,从中找出各种“鱼”,表扬有创意的孩子,教师也可以给予示范。 3)(出示幼儿用书第四册12页)把设计好的“鱼”贴在操作纸上,教师巡回指导。 4)随着《捉鱼》的音乐舞蹈。 5)鼓励幼儿在家饲养小金鱼。 3、音乐游戏:捉鱼。 1)两位孩子手拉手做一张渔网,其他孩子做鱼。 2)游戏开始时,做渔网的幼儿两臂三句搭乘拱形。 3)“鱼儿”顺着一个方向,一个跟着一个由网下钻过,同时大家一起唱歌:“许多大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大鱼游来了。”接着做渔网的幼儿唱:“快快捉住!”“捉”字可以多次重复唱,在唱到“住”字时,做渔网的幼儿两臂放下,被包围住的幼儿取消下次游戏的资格。 4)当第二网网到“鱼”后,被网到的“鱼”和做渔网幼儿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 5)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调整渔网的大小,如三位幼儿拉起手做渔网等,还可以增加渔网的数量。捕到鱼后,让幼儿数数一共捉了多少条鱼。 附歌曲: 捉鱼 1=d2/4 1 12 3 4 ︱5 56 5 3︱4 45 4 2 ︱3 34 3︱ 许多大鱼 游来 了,游来 了, 游来了, 1 12 3 4 ︱5 56 5 3︱40 20 ︱3 1 .‖ 小朋友们 捉住 它,快 快 捉牢。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教育  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案模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