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比多少(比大小)一 、教学目标1、 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三、教具学具准备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三、教学活动(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二)动手操作,学习“〉”、“〈”、“=”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3、学习“3=3”(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4、学习“3〉2”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5、学习“3<4”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6、区分“〉”和“<”(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 巩固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7 6”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 时,可以拆6凑7,也可以拆7凑6;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7、6、5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谁和谁凑成10,他们就是好朋友。 9和谁是好朋友?(1) 8和谁是好朋友?(2)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案及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学准备 :课件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二、新授(一)、出示主题图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2、说出计算方法.(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7 + 6 =13 7 + 6 = 133 3 3 4 3、做一做,说一说.凑10法4、圈一圈,算一算.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5、练习.接着往下算三、巩固练习1、 84页第1题先看图,观察,在列式.用方法计算结果.2、第2题,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全班交流.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84页第3题.4、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比多少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主题图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1.故事引入。一天,小鱼欢快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被草地上热闹的场面感动了,原来是热心的小猪帮助小兔子盖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3、图上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学生汇报: 4只兔子.(屏幕出示摆好的4只兔子)。找生说怎样摆砖。(教研员说最好让学生找圆片、长方形代替兔子和砖摆一摆。)一只兔子对着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4.找学生说同样多。5.同桌互相说。齐说。6.继续观察图,大家都来数一数,是不是一只兔子搬一块砖,看砖有没有多余的? 兔子有没有多余的?7.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8. 再看图,图中小猪在干什么?学生汇报后,(屏幕出示摆好的3只猪图片)。9、一只小猪扛几根木头?学生汇报。10、木头又怎样摆呢?学生汇报,老师一边课件出示,一边问:是这样摆吗?看一看有没有多余的木头?(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用鼠标点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11、观察小猪和木头,你又知道了什么?小结:一只小猪扛1根木头,没有多余的小猪,木头有多余的1根,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12.找学生说同样多。13.同桌互相说。14、齐说。15、找一找图中还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16.揭示课题并板书。17、全体轻松一下。三、巩固提高。1.学生摆同样多。要求: 先摆5个正方形图片, 再摆圆片,要求圆片个数和正方形个数同样多。怎样摆,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同样多?2.拿走一个圆片,圆片和正方形谁多?(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2.完成课件中练习1题。(学生汇报交流想法。)3.完成课件中练习2题。4.比比谁聪明:完成练习3题。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同桌说。b.交流。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比多少兔子和砖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比多少教学设计

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主备教师:丁亚东教学内容: 28—29的教学内容。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二、 探究新知: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3、 可能会有的方法1往下数数比较。2实物模型比较。3借助中间数比较。4借助计数器比较5用数的组成比较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5、师生共同总结: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三、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教材p29练一练2、第1题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3、第2题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4、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5、第4题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6、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 课堂小结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五、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21>1832<34 100>99

5,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支铅笔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支铅笔》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减法(一)”的第一课时《有几支铅笔》。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情景中感受体验加法的含义。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学习算法多样化。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图意并正确列式 。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式。二、说教法和学法:1、以亲身体验为主线:《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恰能满足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我设想让学生经历”在观察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演示中体验——在做数学中体验”几个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体会加法的两种含义,体会算法多样化。2、以学会学习为途径:《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在老师指导下,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结果的大致过程”。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缺乏学习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经验,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情景(笑笑手拿铅笔),产生提问题欲望,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应给予评价和指导。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构建策略多样化思想,并学会表达解决问题观察、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应讲求实效。对于一年级学习来说,本设计注重从两人合作开始训练和培养,重视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3.以情感态度为动力:内部情感、学习态度、外部激励(情景、评价)情景,让学生观察中感受。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变魔术””数铅笔”情景,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直观地从生活中的”数铅笔”引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懂得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并学会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组织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根据学生刚入学,缺乏知识经验、合作学习经验,缺乏思考方法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实际。所以就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两人合作学习为重点,让学生在合作中拓展思维的深、广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于时间关系和内容不太紧密联系,对于”练一练”中第3 题”每次多几个”可以调到课外或练习课再做。
厘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填一填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6,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会用这些词汇说明几个数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建立数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片(小立方体)学具,硬纸板(或者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二)温故知新 1.你们的知识掌握得这么好,杨老师带了一些彩片儿做奖品,你看(展台上出示,学生很兴奋。) 请一位同学,也上来抓一把彩片,听好要求,你抓的要比我多得多。谁来? (生争先恐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抓了一大把,放在展台上。)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为什么抓了这么一大把? (因为您要求我抓的比您这堆儿“多得多”!) 说的很有道理。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抓的比杨老师这堆儿“多一些”。 (一生上来,抓了一小把,然后又补充了一些。) 你为什么这么抓? (刚开始抓的和您的这堆儿差不多,然后又补充了一些,就比您的多一些了!)2.你们想抓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好) 先数出20个彩片,放在一堆儿。开始抓了,听好。第二堆儿彩片比第一堆儿少一些。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多得多!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做动作。) 请你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来回答。 第一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一堆儿 少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得多 ; 第一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一堆儿多得多 ;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例9。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了。 【课件展示:比一比,说一说】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会用这些词汇说明几个数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建立数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片(小立方体)学具,硬纸板(或者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二)温故知新 1.你们的知识掌握得这么好,杨老师带了一些彩片儿做奖品,你看(展台上出示,学生很兴奋。)   请一位同学,也上来抓一把彩片,听好要求,你抓的要比我多得多。谁来?   (生争先恐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抓了一大把,放在展台上。)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为什么抓了这么一大把?   (因为您要求我抓的比您这堆儿“多得多”!)   说的很有道理。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抓的比杨老师这堆儿“多一些”。   (一生上来,抓了一小把,然后又补充了一些。)   你为什么这么抓?   (刚开始抓的和您的这堆儿差不多,然后又补充了一些,就比您的多一些了!)2.你们想抓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好)   先数出20个彩片,放在一堆儿。开始抓了,听好。第二堆儿彩片比第一堆儿少一些。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多得多!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做动作。)   请你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来回答。   第一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一堆儿 少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得多 ;   第一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一堆儿多得多 ;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例9。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了。 【课件展示:比一比,说一说】

文章TAG: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