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品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3,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2、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二、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何克抗教授

从两方面论证:第一个方面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来认识;第二个方面是从“人类的认知方式”角度来探讨。第一方面认为:信息技术是当代最伟大、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工作方式。第二方面提到两个学者:戴汝为(中科院)、余声泉(北师大)。戴汝为认为:人机结合的思维将会取代我们个人为主的思维方式;余声泉认为:信息时代基本的认知方式,正从个体认知转变为分布式认知。结论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系统结构的改变,教育系统结构的改变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从课堂的四要素进行改变,课堂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又是指什么呢?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广大青少年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主要靠学校培养。

5,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1)教学设计“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绝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复制品)方便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2)课堂教学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没用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的应用,比如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还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试图尝试利用网络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也只是形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好得多,三维目标的达成会很轻松。3)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龙沙小学快乐作文博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文章TAG:信息  信息技术  技术  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课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