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具;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后记,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重点是2--6。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怎么写参考1、引导幼儿关注水、感知水、了解水与生活息息相关 ; 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 ;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4、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模仿能、动手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怎么写

2,幼儿园中班科学它们可以怎么分教案

学习9的组成 目标: 1、 在将数量是9的物体分成两个部分的过程中,探索互换和互补规律,并用数字记录分的结果。 2、 书写数字9,要求笔顺正确、格式规范,并要求握笔和书写的姿势正确。 准备: 每张桌上一些花片(总数多于每人9个);每人白纸一张、笔一支;幼儿书写本子。 过程: 一、 游戏《碰球》,口头复习7、8的组成。 二、 游戏《分花片》,探索互换和互补规律。 1、 请每人取9个花片、1张白纸和1支笔。 2、 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有顺序地、既快又不会遗漏地把9根小棒分在两只手中。每分一次在白纸上用数字记录。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按互换和互补规律在黑板上记录分解的结果,然后归纳;可以用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分,也可以按右手多1根,左手就少一根的办法分。 ---------------------------- 学习9的组成,书写数字(数学) 活动目标: 1、学习9 的组成,知道把9 分成两分有8种不同的分法,能按照顺序分合,学写数字9。 2、通过观察,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愿意听同伴讲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它们可以怎么分教案

3,幼儿五大领域教学设计

大领域只有:语言、健康、常识、社会、艺术    教育的五大领域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三、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中国幼教网有教案答案补充 依照几点原则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5 教学延伸  6 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补充 重点就是目标准确而且上课要能达到,过程可简写,重点和难点要写清。延伸 有就写,没有就不写答案补充 目标要清楚简练,不过多用夸张的词汇,最好2条目标就好了
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

幼儿五大领域教学设计

4,万能的亲们急求一篇关于春天的秘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春天的秘密活动目标1、朗诵诗歌,了解周围环境在春天的变化。2、感受诗歌循环反复句式的节奏美。3、尝试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中的简单句子。活动准备1、Ppt课件:春天的秘密2、音乐:春天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去春游了吗?春天有什么变化?谁想说说自己看到了春天的哪些变化?二、课件演示,寻找春天的变化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都在找春天,老师也找了一些春天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河水——垂柳——桃花——燕子——麦苗——农民)2.教师:小朋友都看到了春天那么多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诗歌,说得就是春天的变化。三、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丽。1.结合课件图示,教师配乐朗诵诗歌。2.提问: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它们为什么说“春天在这儿”?3.播放课件,体验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感受朗诵语气。(1)引导问题:诗歌中每段的开头是怎么问的?有谁小声回答说?有谁微笑地说?(2)幼儿欣赏诗歌课件,回答问题。(3)分段欣赏课件并有www.qinzibuy.com感情地朗诵诗歌,强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朗诵春天不同的变化”。(4)师幼对诵,体验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诵。四、跟朗诵并尝试仿编诗歌。1.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小声地跟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2.请幼儿仿编。指导语:我们寻找春天时,还发现哪些小秘密呢?你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3.教师帮助幼儿整理仿编内容,把仿编的内容添加到诗歌里朗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www.jy135.com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5,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蛋宝宝有的为什么会跑得快有的却跑不快。  2、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3、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生蛋、熟蛋两个,课前装饰成蛋宝宝,两个大盆标上生熟标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两个碗、记录纸、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生蛋滚不快,熟蛋滚得快。  难点:引导幼儿学会边操作边记录。  【活动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两个生熟不同的蛋宝宝跟幼儿打招呼,并说明来意。  师扮蛋宝宝说:我是生蛋宝宝,(我是熟蛋宝宝)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帮我们把我们的同伴给分出来回到自己的家。  师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鸡蛋一盆  二、幼儿交流探讨区分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怎么把他们区分开  (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区分鸡蛋的生熟,比如摇晃着放耳边听听看,看看表面蛋壳有什么不一样,再还可以转转看)  三、幼儿尝试区分生熟蛋  幼儿分组把生熟鸡蛋区分并做记录  师:刚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区分出了生蛋和熟蛋并作了记录,现在老师来看看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是不是都找对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宝宝比赛跑步  出示小跑道,请一幼儿拿来两个标着不同记录的鸡蛋同时轻轻推动一下鸡蛋,看看滚动情况如何,如果一样快说明两个是同样的一家人,否则就不是一家人,并请幼儿用数字作记录。再请幼儿拿两个鸡蛋进行比赛,以此类推进行分类。分出有不一样的快慢速度后做上标记放两个篮里。  师检验生熟:  敲开一个跑得慢的鸡蛋在碗里幼儿看,再敲开一个跑得快的鸡蛋幼儿看,得出结论是:生鸡蛋跑得慢,熟鸡蛋跑得快。  五、幼儿操作游戏比赛  幼儿各拿两个鸡蛋在桌上轻轻滚动的速度来区分,重新检验刚才区分的鸡蛋生熟是否正确。  游戏结束师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都很能干,知道了区分生蛋宝宝和熟蛋宝宝,生蛋熟蛋宝宝也特别表扬我们小朋友,谢谢小朋友的帮忙。  课后延伸:  此次活动后留一些蛋宝宝在区域角,让幼儿在区域角再玩一玩蛋宝宝跑步比赛,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游戏结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育幼儿爱护各个区角材料,不浪费、学会整理区角。 3、教会幼儿玩角色游戏《科学室》。 活动准备: 区域材料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这节是区域活动课,我们来玩区域活动。 今天我们玩的是科学区域的活动,上次老师给你们介绍了,你们还记得吗?现在老师再重新和你们说一遍应该怎么玩?应该注意什么?还有哦,我们在玩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东西随便的撕坏?而且我们要学会爱护东西,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都要爱护。 2、科学领域 有我们的数字宝宝,我们的卡片,还有很多的加减法游戏。你们在里面是可以学到很多的本领的。你们可以看看这些卡片都有些什么玩法?一个怎么玩,除了老师教你们的,你们还可以想下有没有其他的玩法吗?加减法一个怎么排列?自己开始开动脑筋和小手自己体验体验吧! 二、进行领域活动 1、幼儿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数字宝宝,你们可以把他们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啊。 教师:让幼儿学会排顺序,同是学习认识数字宝宝,在以前的基础上,加深自己对数字的理解。 2、我们也在爱护这个区域里面的所有东西,能不能把他们弄疼啊?要轻轻的,小心点。 教师:教导幼儿爱惜各个领域的东西,不能随意的把它们弄坏。 3、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玩法的东西。也可以组成一组一起开动脑筋想想怎么玩?还有没有不同的玩法? 4、教师在旁边引导幼儿安静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游戏。 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很多时候害怕困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旁边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的区尝试,去做。 5、同时时刻关注其它区角中的幼儿,注意幼儿安全,时刻提醒幼儿爱惜材料不浪费。 三、结束活动 1、指导幼儿收拾区角材料 2、检查幼儿整理材料的情况。给予一些整理好区角的孩子即时的表扬。 3、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6,幼儿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是怎样长大的教案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uot;。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教学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三、懂得关心妈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  四、亲亲妈妈  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教师像妈妈一样拥抱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通过观看成长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想等活动中,让他们将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口动脑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幼儿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  不足之处: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做得不够,教师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学科  学科教学  幼儿园学科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