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022下半年天津教资面试高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体会歌曲表达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习探究能力。 3.通过学习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了解新疆塔塔尔族音乐的特点并哼唱歌曲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了解新疆塔塔尔族音乐的特点。 【难点】 认识新疆塔塔尔族音乐的特点,哼唱歌曲旋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片段,并提问学生:歌曲叫什么?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是《青春舞曲》,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新疆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美丽地方,除了维吾尔族之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塔塔尔族,由此引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慢速;优美抒情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讲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描述主人公在月光照耀的沙滩上寻找往事踪影,表达了男青年对失去爱人的无限悲痛以及渴求爱情的美好向往。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视频,请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教师总结:《在银色的月光下》原是作曲家黎英海根据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改编的歌曲,后由丁晓里改编成轻音乐曲。 2.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是如何的?每个部分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来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为三段式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描述主人公在月光照耀的沙滩上寻找往事踪影。第二乐段情绪略带惆怅、忧伤。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仿佛主人公“我”已克制住内心的忧伤,果断地骑着马儿,奔向“她”所去的地方。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请学生跟着小声哼唱旋律。 4.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思考塔塔尔族的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补充:塔塔尔族民歌大多是抒发内心丰富感情的,不少是表达男女青年爱情的。其特点是抒情细腻,善于比喻,使人听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一种强烈的优美感。有些塔塔尔族民歌早已成了新疆地区的流行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介绍塔塔尔族相关风土人情的视频,并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重难点内容,课后请学生回去搜集其他塔塔尔族的音乐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2022下半年天津教资面试高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2,2021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高中音乐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乐曲,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3.认识作曲家李斯特,并能够逐步分析作品的结构与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逐步分析作品的结构与特点。 【难点】 认识作曲家李斯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你听过哪些有趣的声音?请用人声、乐器或者其他发声材料模仿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继续追问:大家知道钟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作曲家李斯特是如何用音乐来模仿钟声的,顺势导入新课《钟》。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并设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评价并总结:这首乐曲的速度为快板。 2.复听作品,并设问: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段音频并哼唱,提问学生: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 2.感受第二段旋律,教师提问学生: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与第一段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讨论之后,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三段,并提出问题:第三段音乐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段相似,因此第三段也是再现段,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4.完整聆听体会作品的节奏变化。 5.教师伴随《钟》的音乐介绍曲作者李斯特。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1.教师播放帕格尼尼小提琴曲《钟》,分小组讨论与钢琴所演奏的异同。 2.根据生活中的音响编创一小段音乐旋律。分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我们今天学习了钢琴作品《钟》,认识了作曲家李斯特,感受到生活中声音的美妙,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留意我们身边的声音,也能够将它们变成美妙的音符。 四、板书设计

2021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高中音乐钟 教学设计

3,高一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音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   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3323653236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来源:学科网ZXXK]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来源:学科网]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来源:Zxxk.Com]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来源:学+科+网Z+X+X+K]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来源:Z+xx+k.Com]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来源:学|科|网Z|X|X|K]   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音乐要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等,我们要借用音乐要素这一钥匙,打开音响世界的门。

高一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音乐教案设计


文章TAG:高中音乐创编课教案教学设计高中  音乐  创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