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化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以幼儿为本、多媒体呈现要适时适量、创设沉浸式情境体验、坚持一“境”到底。一、以幼儿为本:以幼儿为本可以理解为以幼儿为主体,其内涵是“尊重幼儿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幼儿爱玩的天性,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和闯关游戏的设置,使得整个教学活动趣味化、情境化和游戏化。信息化教学活动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以及“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二、多媒体呈现要适时适量: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强调的是“法”而不是“技”,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更好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千万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过多、过长时间使用信息化设备,在一些不需要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化设备,最终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三、创设沉浸式情境体验:教学活动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真实情境和材料,或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或任务,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沉浸式情境体验。通过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将难以观察到的现象生动呈现。例如,在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种科学现象是难以用口头语言描绘清楚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这种科学现象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幼儿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坚持一“境”到底:“境”指的是“情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往往在导入部分创设了情境,但在新知呈现、复习巩固、活动延伸等环节并没有体现任何与导入情境相关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活动实施的不完整,以及幼儿的兴趣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会扼杀幼儿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境”到底原则,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满足幼儿探究欲望。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幼儿教师只有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导语:二十一世纪让人类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已成为大势所趋。以下是我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3 醒来后的惊喜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 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 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信息  信息化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