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的语文教学主张,王崧舟曾经或者现在是小学语文名师吗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8-12 05:40:17
本文目录一览
1,王崧舟曾经或者现在是小学语文名师吗

2,王崧舟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王崧舟老师的教育理念是“理论先行、注重实效、模式创新、服务课堂”。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3,王崧舟的介绍
王崧舟,字维岳,号泊静斋主,浙江上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4,如何成就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一)分析教师教学个性,设计教学发展方向1、定性——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教师的性格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从教师的思想、思维、语言、性别、年龄等方面总结分析教学风格因个性而独特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标志音质:浑厚雄壮、抑扬顿挫;清脆明快,柔美圆润表达:有的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有的干脆利落,语句明快简短;有的柔和委婉,讲话平易流畅;有的出语不凡,善于诱发,好用激将法,常常如同撞钟,令你清音不绝于耳,思绪萦绕不断;有的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语气:常用关切的语气询问学生,易使教学语言风格趋向温婉;常用祈使命令的语气,易使教学风格趋向明快2、定向——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李吉林就是在教学艺术实践中定向发展,逐渐形成自己“情境教学”的风格特色的。她在运用情境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1)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2)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情境作文”,引导儿童观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展开联想;习作时则在再现情境中构思,在进入情境中陈述,促使儿童情动而辞发。(3)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运用。摸索出“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不同途径,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促使儿童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4)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的情境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儿童整体的发展。运用情境教学法,儿童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李吉林的语文教学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确定教学特点和人生走向帮助教师发现自我、找到自我、超越自我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善于筹划未来,做必然发生的事情定向:情感型 诗意语文 专学王崧舟追求的作课特点:拨人心弦,情思交融定向:理智型 简单语文 专学薛法根追求的作课特点:简单质朴,真实自然3、定法——帮助教师设计发展路径三段论:模仿——探索——创造模仿名师:路径:先专后博,先博后专重点:在思想,在思路,在风格方式:专著与课例结合文本细读:备法:先详后简,先精后新技巧:打造亮点,彰显个性 只有简约形式后才能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才能把自己的教学个性彰显出来课在打磨中精美课例打磨:每年打磨一两节精品课研究教学风格、作课特点研究教学的思路、方法、技巧和细节处理分析教学现象、教学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方法独创风格:有格品自高,个性是核心
5,小学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提起这个话题,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看当下的小学语文,各门各派可谓五花八门,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语文”、窦桂梅高举“主题教学”、盛新凤提出“和美语文”······说实在话,几年前,我是顶礼膜拜这些名师,一有讲课任务,我就迫不及待的搜索名师的教学实录,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有事没事,都要看看。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一有杨再隋、王尚文、周一贯等老先生的文章,我便手不释卷,读之又读,每每都会有新体会,新感悟。但是最近,在名师博客中我无意间看到了特级教师滕衍平的教学实录,引发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任何教学问题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总觉得让王崧舟老师用诗意语文的思路去讲《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薛法根老师用“智慧语文”的思路去分析《长相思》,效果是不会太好的。古诗文教学侧重于“情”,说明文教学侧重于“理”。所以,我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文体意识。而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风格里,一味的激情,或一味的理智。我们应该把握好文体特点,将激情、理智有机的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得言、得意、得法。当前,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我有肤浅的理解:“字、词、句、段、篇”抓好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语文味。语文教师应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是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形式是言语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点、作者思路、编者建议,学情,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想到这里,我便又想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项是不能随意分割的,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状态。再谈谈我的评课观。以往,我在听课时,总是感动于教者的激情澎湃的话语,感慨于教者的精彩的教学设计。但是如今,评课时我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一节课上完,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其实就是整堂课的晴雨表。整堂课如果都如行云流水般,那这节课一定有问题。
6,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的导入与朗读指导
如何做好小学阅读教学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就愿意学.阅读课最好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课,教师少讲,学生多讲.(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文质间美,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入情入景,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再现文本的世界。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 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小学教材中选的许多课文都是声情并茂、如诗如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类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从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强烈的情感感染和思想教育。 首先教会读,或一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哪怕是一段话,或一个句子,都要用普通话读读得清楚、正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吞吐,不唱读;再次教给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唱读和集体唱读。 学生产生唱读的原因,大致是一字一字地读和长句不会分词组正确停顿造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及时进行示范朗读。如《师恩难忘》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充满深情的回忆自己四十年后再见田老师时的满怀敬意和感激之情向老师敬礼,田老师却淡淡地说只是“无心插柳”。教师的示范朗读,不是单纯地古板地教学生朗读,而是要让学生进行朗读的对比、评析。于是,教师示范朗读后,问学生自己和老师的朗读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学生通过认真体会,就会说自己是怎么读的,老师又是怎样读的。老师的朗读好在哪。如,学生会说:“老师读村边和河畔堤坡时,词语有轻重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不管在哪里遇到老师,都会恭恭敬敬地给老师敬礼。”学生还会说:“老师在读老人摇摇头说时,变换了语气,就想真的是作者的老师在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体现了田老师认真教学和谦虚的品质。”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全体学生就会逐渐从老师的朗读中领悟了语感,体会了感情,然后仿读,更一步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有效地掌握了朗读方法后,尽快学会了朗读课文。 二、书声琅琅贯穿阅读教学始终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说: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描绘了故乡溪水和田园的秋收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自然划分为四个意义段。教学中,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切入,让学生思考“我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作者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分别品读四个意义段。 如,学生在读第一意义段时,知道学生重读“淘洗”,体会出月亮的明亮,月光的柔和,月夜的美。语气由轻到重读出月夜的美,美在明亮的月亮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大青树,照亮了点苍山,大道和小路。从省略号中,体会到明亮的月亮,还可能照到其他许多与作者生活环境有关的地方。在这样洒满银辉的小路上走月亮,还有母亲的陪伴是多么的幸福啊。于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的朗读,就渗透了浓浓的母爱。为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更深刻地体会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及“我”的幸福和快乐,打下了基础。在余下的意义段中,让学生读出作者情感隐蕴处的绕梁余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月亮的美,所引发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受到热爱生活的教育。因此,有感情地朗读,真正体现了“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之一。 三、尽可能提供自主读书时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还要利用学生在校一日中的其他有限时间,保证学生有机会充分朗读。如,利用每天晨读10分钟的主要途径,可使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正确朗读,在晨读中得以积累和巩固。教师可指导领读员,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都能使朗读训练得到提高。另外,利用班队会,进行召开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等形式的活动,也可使朗读训练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四、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及时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可根据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对学生的朗读予以评价,促进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利用情景语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教师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草原》第二自然段,围绕“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写。读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出了草原由静寂变热闹了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没有……”“那好,想象自己与作者一起去草原,感受由草原怎样静寂变热闹。”学生自读后再齐读,果然读出了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幽默语进行评价 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飞向月球》第二自然段,写飞船向月球加速前进后,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由于学生把“轻飘飘”读得过于响亮,教师故作惊慌地说:“你们这么读,把老师都吓了一大跳跑了……”学生们听后,会意地一笑,再读“轻飘飘”,读出了宇航员失重的状态。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3、利用修辞语进行评价 在《爱我中华》中有许多比喻句,学生朗读完第一小节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赞叹地说:“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懂了我们祖国民族真多,而这么多民族还非常团结。” 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评价中,及时反思自己为什么朗读得有感情,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7,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文质间美,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入情入景,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再现文本的世界。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 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小学教材中选的许多课文都是声情并茂、如诗如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类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从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强烈的情感感染和思想教育。 首先教会读,或一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哪怕是一段话,或一个句子,都要用普通话读读得清楚、正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吞吐,不唱读;再次教给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唱读和集体唱读。 学生产生唱读的原因,大致是一字一字地读和长句不会分词组正确停顿造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及时进行示范朗读。如《师恩难忘》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充满深情的回忆自己四十年后再见田老师时的满怀敬意和感激之情向老师敬礼,田老师却淡淡地说只是“无心插柳”。教师的示范朗读,不是单纯地古板地教学生朗读,而是要让学生进行朗读的对比、评析。于是,教师示范朗读后,问学生自己和老师的朗读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学生通过认真体会,就会说自己是怎么读的,老师又是怎样读的。老师的朗读好在哪。如,学生会说:“老师读村边和河畔堤坡时,词语有轻重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不管在哪里遇到老师,都会恭恭敬敬地给老师敬礼。”学生还会说:“老师在读老人摇摇头说时,变换了语气,就想真的是作者的老师在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体现了田老师认真教学和谦虚的品质。”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全体学生就会逐渐从老师的朗读中领悟了语感,体会了感情,然后仿读,更一步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有效地掌握了朗读方法后,尽快学会了朗读课文。 二、书声琅琅贯穿阅读教学始终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说: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描绘了故乡溪水和田园的秋收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自然划分为四个意义段。教学中,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切入,让学生思考“我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作者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分别品读四个意义段。 如,学生在读第一意义段时,知道学生重读“淘洗”,体会出月亮的明亮,月光的柔和,月夜的美。语气由轻到重读出月夜的美,美在明亮的月亮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大青树,照亮了点苍山,大道和小路。从省略号中,体会到明亮的月亮,还可能照到其他许多与作者生活环境有关的地方。在这样洒满银辉的小路上走月亮,还有母亲的陪伴是多么的幸福啊。于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的朗读,就渗透了浓浓的母爱。为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更深刻地体会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及“我”的幸福和快乐,打下了基础。在余下的意义段中,让学生读出作者情感隐蕴处的绕梁余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月亮的美,所引发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受到热爱生活的教育。因此,有感情地朗读,真正体现了“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之一。 三、尽可能提供自主读书时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还要利用学生在校一日中的其他有限时间,保证学生有机会充分朗读。如,利用每天晨读10分钟的主要途径,可使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正确朗读,在晨读中得以积累和巩固。教师可指导领读员,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都能使朗读训练得到提高。另外,利用班队会,进行召开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等形式的活动,也可使朗读训练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四、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及时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可根据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对学生的朗读予以评价,促进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利用情景语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教师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草原》第二自然段,围绕“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写。读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出了草原由静寂变热闹了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没有……”“那好,想象自己与作者一起去草原,感受由草原怎样静寂变热闹。”学生自读后再齐读,果然读出了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幽默语进行评价 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飞向月球》第二自然段,写飞船向月球加速前进后,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由于学生把“轻飘飘”读得过于响亮,教师故作惊慌地说:“你们这么读,把老师都吓了一大跳跑了……”学生们听后,会意地一笑,再读“轻飘飘”,读出了宇航员失重的状态。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3、利用修辞语进行评价 在《爱我中华》中有许多比喻句,学生朗读完第一小节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赞叹地说:“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懂了我们祖国民族真多,而这么多民族还非常团结。” 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评价中,及时反思自己为什么朗读得有感情,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读”与“朗读”有很大的区别,“朗读”是必须做到有感情地读。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主,到了中、高年级才以阅读为主。我觉得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应从识字阶段开始抓。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把文章读通 这在朗读训练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朗读的基础。把文章读通,换句话说就是把文章里的文字内容读对,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这也是我经常对学生们讲的初读课文要“三不”。因为文章所包含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都埋伏在字里行间,作者的谴词造句,甚至一个小小的“的”字都容不行读者随意改动,所以,拿到一篇文章,必须要求学生首先把它读对,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把文章读得流畅,不结结巴巴,做到这一点,也就算是“会读了”。 由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完成这一环节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识字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读通一篇小文章的需要,教师应主动,在课堂上多范读、多领读。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扫除读中的“拦路虎”,然后放开手一遍遍练习,直到一气呵成。 小学生处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初级阶段,由于知识面窄,识字量有限,朗读训练较之中、高年级更为困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首先要正确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要求流利地读。再从流利地读到有感情地读,因此,抓好一年级朗读训练,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首先,要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地打好朗读基础。培育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得从“读准”抓起。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音准,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别注意不可拖长尾韵。为了真正做到读准,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应注意学生的独立朗读培养,反复训练,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为今后提高朗读能力打好基础。 其次,要抓好“标点、句子结构、关键词语”三个环节,注意朗读的节奏与重音。在读准的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这就必须指点学生分清每一句话的标点,掌握好停顿。逐步地让学生建立起初步句子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每句话总可以分为若干短语,它们之间又可读出短暂的停顿,这就是所谓读的节奏,如“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一句,教师可以设问:1、小白兔干什么?2、在什么地方?3、怎样割草?就可以引出几个部分,读出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找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如“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在这句话里,“很深”、“还”、“紧张”是关键词语,表达句子的内容重点,突出了周总理忘我工作精神,因此,要用重音读出来。 第三、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准文章的语调,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朗读质量,就必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为前提。低年级学生理解事物较为直观,抽象思维较弱,但是可以借助图画,通过启发学生清晰的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节和形象,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读出自然的合适的语调。如读《我们的老师》一课,教师可以抓住“一双双眼睛望着老师”、“每个同学都十分专心地听着”这两句,让学生想象同学们听课的神态及心理活动,体会文章中表达热爱老师、歌颂老师的思想感情,最后能正确地读出:“老师啊,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一句的语调来,达到感情的自然流露。 总之,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朗读习惯入手,扎扎实实地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低年级朗读水平的必要条件。
文章TAG:
王崧舟 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 王崧舟的语文教学主张
大家都在看
-
小班分类的相关教案,按颜色分类小班math教案精选
2022-12-31
-
整合教案车轮的秘密,幼儿园小班教案一览表
2023-01-21
-
隆中队教案,复习参考资料(一)
2023-02-04
-
衣架的使用教案,空气干燥器衣架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2-17
-
小班水果区域活动教案,我的最爱水果
2023-02-27
-
我用镜子做游戏幼儿教案,小学语文活动照片
2022-12-19
-
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第七种营养元素
2022-12-31
-
幼儿园中班体游小蜘蛛请客教案,小蜘蛛织网教案怎么写?
2023-01-20
-
小班付又反思的教案,幼儿园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安全全滑梯》
2023-01-23
-
绘本别再请来请去教案,一文读懂!这些幼儿园绘本教案
2023-01-23
-
教案画一棵树的教案,如何写幼儿园美术教案?
2023-01-25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小数乘法整数有何不同?
2023-02-10
-
音乐教案 贝多芬与歌德,歌德不愿意走但乐队鼓励他继续走下去
2023-02-18
-
生活当中的色彩搭配教案,坚毅向前预算案
2022-12-17
-
小学武术踢球教案设计,体育健身操、跑步、游泳、乒乓球
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