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律动的青春

{0}

2,初中政治课教案

龙岩教案网 >> 初中教案 >> 政治http://www.lyjiaoan.com/cz/List_36.html

{1}

3,初中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一、活动要求: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 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 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活动过程: (一)唱《找朋友》音乐开场 (二)进行"相互采访"活动。 1.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 (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 (3)其他有关的情况。 2. 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   3. 把同学分成两组,然后要求每组同学一一上台说出对方相邻者的采访情况,答对得分,写在记分牌上,得分高的一组获胜,得分低的一组唱一首歌。 (三)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大约3-4对朋友) (四)表演。  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   1. 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 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脏书烂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   3. 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三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1. 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 组长小心地把这本烂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这个同学,这同学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3. 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五)同唱一支歌。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六)"互相赞美"活动。   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你。" 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七)"跛子指挥瞎子走路"游戏。   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队成员两人,一个当瞎子,一个当跛子。由每组的瞎子背跛子,跛子指挥瞎子前进,从操场规定的一侧,走到线前方<?10米处绕红旗回来,然后再换下一队,最快轮完的一组获胜。 (八)老师总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 来自:

{2}

4,教师证考试时候的教案怎么写 初中语文 最好告知步骤 谢谢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一、导入二、课文分析三、拓展与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家庭作业课文分析可以分成很多小块,比如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什么的,看你自己安排了
试讲教案按照常规要求写:课题 作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教学思路,解决问题的措施)(主要是给评委老师看的) 教学内容与步骤(详细的教学环节和设想),写教案一定是要有实效性,能够体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试讲流程嘛,和上课一样,只是课前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认可你,愿意配合你。问题的提出,你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几个问题,当然学生可能会提及的问题你也要心中有数,不然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不了,学生就不信任你,当然也就不配合你。冷场,你的教学就不能完成的。
语文教案基本格式 教案(教学方案)即预设的教学实施计划。编写教案必须以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为基础。教案的构成包括总案(也叫做“总貌”)和分案(分课时教案)两部分。总案是一个课题的总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预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内容;分案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施方案,主要有“教学要点、教学过程和内容、板书设计”等项目。 按详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详案、简案之分。详案接近于讲稿,不仅写出问题解析的内容要点,还写出讲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语言。简案只列明各环节、具体步骤及其内容要点,讲述语言则从略。 教案的写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实际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种种的便于施教的写法。新教师宜按规范格式写详案。教案的呈现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两种,但内容是一样的。 按照教学规范,不论什么课型,上课前都应编写教案。下面主要介绍阅读课教案的基本项目和写法(作文课教案主要在“教学过程和内容”部分有区别)。 课题(居中书写) ——即所教课文的题目,如“社戏”。一般不须注明课文作者姓名。 教学目标: ——即通过本篇课文教学,期望学生达到的语文知识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具体结果。教学目标要具体,忌浮泛。一般说来,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可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如某教师拟设的《背影》阅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体会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特色。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通常以省略主语的无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不同情况,重、难点可分述亦可合一;与教学目标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与目标有较密切的联系。重、难点的陈述角度(隐含的主语)也因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学方法: ——本课题教学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规范表述,如“讲读法”。运用多种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讲读法,辅以讨论法”。不必展开说明。 教学时数: ——本课题教学的计划时数。如“2课时”。 预习内容和要求: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要求,未安排预习则无此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在“预习内容”前增列“教具”等项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页面可分为两个区域:在右侧留出1/3宽的纵向空间,作为“板书内容”栏,列出伴随教学进程出现的板书内容。

5,初中数学多边形教案

【知识要点】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链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三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边;(AB、BC、CA)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B、C)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角(∠A、∠B、∠C)三角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角2.三角形的表示为△ABC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高、中线、内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都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相关的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5.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多边形:由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这些线段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边;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多边形的顶点;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8.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由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n表示边数)多边形共有条对角线(n表示边数)9.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1)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表示边数)(2)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阶段练习】一、回答下列各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它有哪些元素?通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及三个角所对的边?2.为什么屋架、桥梁及电杆的支架多采用三角形的形状?3.如果△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12、13、14)及(10、20、30),这样的三角形能成立吗?为什么?4.设△ABC的边长分别为a、b、c,那么这三条边的边长须具有什么条件,才能将△ABC画出来5.△ABC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试画图说明6.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三角形的高的位置是否一定在形内?为什么?试画图说明7.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个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8.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则α+β+γ的值是多少?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填空题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倍2.四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倍3.六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__倍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边形三、解答题已知AC、AD是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求证:AB+BC+CD+DE+EA>AC+CD+DA
1.∵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72°,且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不变)∴360° ÷ 72°=5方程:解:设这个正多边形是x边形(x - 2)×180°÷x=180°- 72°解得:x=5答:这个正多边形是五边形。2.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x°x + 2/3x=180°解得:x=108°设:这个正多边形是y边形(y - 2)× 180° ÷ y=108°解得:y=5答:这个正多边形是五边形。谢谢采纳!需要解释可以追问。

6,初一上学期第4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这些题目不很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做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要找书搜集,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教学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紫藤萝瀑布》教案 青岛 吴乐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查字典,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 问题组: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 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3)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①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⑧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点: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具有的经历,或对人、对事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陶冶自我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所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性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了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的特点。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发展。另外,教案采用了青岛市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流程流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教育,又不忽视初一年级的字词教学,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7,初一上生物教案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1.显微镜结构和功能(课本P4练P1): 镜筒:安放目镜和物镜;镜臂:连接镜筒和镜座; 镜座:稳定镜身;目镜和物镜:放大作用;反光镜:反射光线; 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通光孔:光线的通道; 载物台和压片夹:放置和固定装片; 遮光器:调节入通光孔光线的量。 2.使用显微镜的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距桌边10厘米,胸前偏左(2)对光:“三转”使目镜、镜筒、物镜和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当光线弱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和遮光器的大光圈,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和遮光器的小光圈;对光以后在视野中应该是白亮的(3)安放装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4)调焦/观察:镜筒先降后升,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免碰到标本,上升时要先粗后细,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至找到清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最清晰。观察到的为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正确的用眼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睁开。(5)收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但大而清晰。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细胞越多但小。 4.将低倍镜下看到的花粉粒,转换成高倍镜继续观察,必须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目的是使目标在视野内。 5.用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的或透明的,这样才能让光线透过。 6.显微镜视野不够亮,可能的原因是:光源亮度不够,遮光器上的光圈没有调大,反光镜没有选择凹面或者没有对准通光孔,镜头被污染等。 7.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方位,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观察方式,一般是先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比如说观察苍蝇腿应该用放大镜。 8.量筒的使用:读数时应该眼睛与液面水平,读量筒最低的凹液面。(2)测人体体温有三个位置:口腔、腋下和直肠,最准确的是直肠的温度。(3)在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应该多次测量,最后求平均值。 9.采集草本植物时要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物;采集木本植物时应选择长有叶、花和果实或种子的枝条,遇到珍稀植物时不仅不要采集,而且还要保护。 10.采集植物的工具:采集筒(塑料袋)、铁锹、枝剪、标本夹、绳子等。 11.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整形、压平、干燥和装贴处理四个步骤。整形时应该多数叶子正面朝上,少数叶子背面朝上。标本压制好后,应该放在背阴通风处使标本尽快风干,并注意及时换纸,以防霉变。 12.昆虫标本的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对翅上有鳞片的昆虫先用镊子小心放进三角纸包,再放入毒瓶。 13.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针插、展翅、干燥和保存四个步骤。展翅的目的是使大翅膀的昆虫标本美观。昆虫标本的作用:作为昆虫鉴定分类的依据,作为研究昆虫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材料,用于科普宣传具有美学价值,也可让我们学习到制作技能。 1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为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并非只有符合以上6个步骤的顺序才属于科学探究。(1)设计实验时注意的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重复性原则。(2)提出的问题可以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3)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实验不是研究生物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研究生物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1.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主根只有一条,较长较粗,十分明显,侧根从主根上生出,反复地分枝,细而短。不定根不是从主根或侧根上长出,而在其他地方(如叶,茎上)长出的根。根系指一株植物的所有根的总和。 根系按其形态分两类(如右表): 2.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 境的适应性。植物的茎、叶因适应某 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 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如:变态茎:马铃薯(土豆)、藕、大蒜、 荸荠、姜、芋头。 变态叶:猪笼草的捕虫叶、豌豆的叶卷须 仙人掌的叶刺。 3.根系的作用:对植物本身:吸收营养、固定;对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4.植物的茎指植物的主干和侧枝。基本的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节是茎上长叶和芽的部位。 5.完全叶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构成。 6.虫媒花指借昆虫传送花粉的花。花冠鲜艳、具芳香或独特的气味。如:白菜、月季、美人蕉、向日葵等。风媒花指借风力传送花粉的花。无鲜艳花冠和特殊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干燥,表面光滑,易被风吹走。如:小麦、玉米、狗尾草等。 7.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狗尾草。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植物。分乔木(主干明显直立,如雪松、杨、柳)和灌木(无明显主干,矮小,枝条丛生,如紫荆、迎春、月季、丁香)。植树节是3月12日。 8.蔬菜作物是可以供人们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据食用部位分为:根菜类(胡萝卜等)、茎菜类(洋葱、葱、大蒜、韭菜、马铃薯/土豆、藕、芋头、笋)、叶菜类(白菜、油菜等)、花菜类(花椰菜、黄花菜等)、果菜类(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多是双子叶植物。 9.菜豆花的结构:蝶形花冠,花萼(萼片5),花冠(花瓣5),雄蕊10,雌蕊1枚。菜豆果实是荚果,果实成熟后沿背腹两侧缝线裂开,果实内的种子着生在果皮上。草本植物。 10.小麦、水稻的花的结构:稃片(外稃和内稃),雄蕊(3或6枚),雌蕊(子房和柱头)。果实系颖果,成熟后不开裂,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开。叶子带状,茎秆中空。小麦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 11.粮食作物 供人类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作物的统称。小麦和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类作物种子中淀粉含量很高,豆类作物种子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薯类作物的块根和块茎中富含淀粉。多数粮食作物多为单子叶植物。 12.比较小麦与菜豆:不同如右表, 相同点:都是绿色开花植物,植物 体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都靠 种子繁殖后代。 13.松的花不是真正的花,而且分雌 雄花,由鳞片组成。果实也不是真正 的果实,只有裸露的种子(松子)。 是裸子植物。 15.桃的果实属于核果。由桃花到桃的 发育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 所食用的部分是桃果实的中果皮。带 毛的外皮是外果皮,坚硬的壳是内果皮。是被子植物。 1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点: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故统称为种子植物。 不同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有无真正花和果实 无 有 胚珠和子房壁 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 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种子与果皮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生活环境 干旱、贫瘠 广泛,适应性强 区别:(右表) 17.林木以裸子 植物为主,还有 一些林木属于被 子植物。大多数 果树是被子植物。 18. 蕨类植物 植物体只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实,靠孢子繁殖后代;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如肾蕨。19.孢子——是一种有繁殖能力的细胞,离开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植物 体。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如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 20.观赏植物是经过人工培育的、供观赏的植物。可观花、观果、观叶、观形等。 21.海带的叶状体、柄、固着器不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因为:从结构看: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里都有起运输作用的输导组织,如叶脉等,而海带没有。从功能上看:绿色开花植物的根除了固定植物还有输导功能,茎除了连接和支持作用以外还有输导功能,叶除了具有光合作用外还有蒸腾作用等。而海带的固着器只有固定功能,叶状体只有光合作用的功能。所以虽然从外形上看很相似,但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能说海带的叶状体、柄和固着器是高等植物的根、茎、叶。 22.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的植物叫做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 所有藻类植物都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都能进行光和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给鱼提供了食物和氧气,而且是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用途(课本P44)。 23.藻类植物依据所含色素分为:蓝藻、红藻、绿藻、红藻等。绿藻:石莼、衣藻、小球藻、水绵等 。红藻:珊瑚藻、紫菜、石花菜等。褐藻: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蓝藻:螺旋藻。淡水藻:如水绵、衣藻等。海藻:如紫菜、海带等。 24.植物类群: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如松)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 (如桃) 双子叶植物(菜豆) 孢子植物 蕨类植物(肾蕨) 藻类植物(海带) 第三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食性、生活环境)是相适宜的。 2.野外调查是了解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野外考察时,除了要对动物种类、数量及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外,还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生活场所和生活习性。 3.地球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我国是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鱼类有2826种,占世界鱼类的20%;两栖类284种,占世界种类的7%;爬行类376种,占世界的6%,鸟类1244种,占世界的14%;哺乳类581种,占世界的13.39%。 4.鱼类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里,身体的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一类动物。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5.鱼的形态特点: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其中鳃盖后缘和肛门是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新鲜的鱼鳃应该是鲜红的。鱼在水中游动时即使光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是侧线在起作用。鳔是个囊状的结构,能充气,可调节身体比重,使鱼随意沉浮。 6.鱼鳍分为胸鳍(2个)、腹鳍(2个)、臀鳍、背鳍、尾鳍,其中胸鳍、腹鳍主要起掌握平衡的作用,尾鳍提供前进动力和把握前进的方向。 7.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A.体型梭形,减少阻力B.体表被鳞且表面有黏液,保护和减少阻力C.用鳃呼吸D.用鳍游泳E.体色上深下浅起保护作用。 8.脊椎动物是体内有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的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常见的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9.混合放养是把几种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的鱼种,放养在同一水体中,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达到高产的目的。一般放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 10.家鸽适于飞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①体型流线或纺锤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羽毛,其中正羽可以煽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③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胸骨发达生有龙骨突,适于飞行。④骨薄而轻,长骨中空内有空气,体内没有膀胱,经肾脏产生的尿连同粪便一起随时排出体外。雌鸟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可以减轻体重。 11.鸟类特征 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了翼,骨中空,内有空气,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 生。鸟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外形特征是被覆羽毛。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 12.哺乳动物特征 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胎生,哺乳。是脊椎动物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 13.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袋鼠是比较低等的哺乳动物(没有胎盘)。 14.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家兔的体腔被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膈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能帮助完成呼吸作用。 15.家兔与家鸽在外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家兔身体被毛,四肢发达,前肢短小,后肢强大,善跳跃,行动迅速适于在陆地上奔跑。家鸽体呈纺锤,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适于飞翔生活。 16.家畜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哺乳动物。可以提供皮毛的有紫貂、北极狐、海狸鼠等,可以提供鹿茸、鹿胎、鹿尾、麝香等药材、香料或滋补品的有梅花鹿、麝鼠等。 17.蜜蜂身体结构特点有哪些与采集花粉和花蜜有关:(1)工蜂有嚼吸式口器,适于咀嚼花粉和吮吸花蜜(2)第三对足分节,内侧有花粉刷,外侧有花粉筐,花粉刷可以刷集身上的花粉,再混以唾液和花蜜,粘集成团,装在花粉筐里(3)身上有许多细毛可以粘住花粉。 18.蜜蜂的外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复眼1对,触角一对(分节,膝形),口器一个(嚼吸式口器);胸部有分节的足3对,翅2对,身体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体表生有许多细毛。 19.一个蜜蜂群体分为:蜂王(1个,体型最大)、雄峰(几个)和工蜂(最多)3种。 20.蜜蜂的口器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上唇一片,上颚一对,发达,能咬开花药。下颚一对,下唇一片,下唇触须一对和舌瓣一个都是管状,适于吮吸花蜜。 21.蜜蜂是有益的动物,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胶、蜂毒等更重要的是蜜蜂能为农作物、果树、蔬菜和牧草传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各种蜂产品。还有些寄生蜂可以杀死一些农业害虫,如姬蜂、赤眼蜂等。 22.节肢动物特征 (1)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2)身体的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3)足和触角等分节。(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脏,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蒸发。外骨骼坚韧,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有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占世界动物种数的4/5以上。如蜜蜂、蝗虫、虾等。 23.家蚕属于节肢动物。因为它具备节肢动物的所有特征。 24.常见农业益虫:螳螂、七星瓢虫、蜻蜓、寄生蜂、农田蜘蛛等,都能捕食或防治农业害虫。常见的农业害虫有:金龟子、蚜虫、蝼蛄、玉米螟、菜粉蝶、蝗虫等。 25.昆虫特征(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3)胸部有分节的足3对和2对翅。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类群,约80 多万种。 26.蝗虫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咀嚼式口器一个,复眼一对(能观察较远的物体)、单眼三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分节的触角一对(有触觉和嗅觉作用);胸部有三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后足发达健壮有利于跳跃;身体外面有外骨骼;蝗虫的胸、腹部的体节上生有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腹部还有听觉器官。 27.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 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28.蝗虫与家蚕的发育过程不同: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蜜蜂等的发育需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称完全变态发育。 29.蝗虫主要危害的农作物是玉米、稻谷、芦苇等,食量很大。若虫在发育成成虫之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在若虫期效果最好。农业春耕也是灭蝗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蝗虫卵在土里越冬,春耕可以把卵翻出,使其不能孵化,达到灭蝗的目的。 30.蝗虫适于其生活习性的特点:①咀嚼式口器,食量大;②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适应了干旱的陆地环境;③胸部生有3对分节的足,前足、中足适于行走,后足适于跳跃。2对翅,适于飞行,扩大了活动范围。 31.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如蛔虫)叫寄生虫,被寄生的生物叫宿主,也叫寄主。常见的如:蛔虫,猪肉绦虫,血吸虫、蛲虫、虱等。 32.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1)夺取人的养料,使人营养不良(2)引起多种疾病。 33.蛔虫身体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雌雄异体。雌虫较大,尾部尖直。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卷曲。体内结构特点:消化管简单,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34.蛔虫的感染途径:受精卵 感染性卵(含幼虫的卵)经口、食道、胃入小肠 幼虫(穿肠壁入血管经肝、心、肺、气管、咽入食道再入小肠) 成虫 卵随粪便排出。 蛔虫只有一个寄主(人),两次进入消化道。 35. 猪肉绦虫的成虫呈白色带状,雌雄同体。虫体分为头节、颈节、节片三部分。头节有小钩和吸盘,适于寄生;颈节可以连续不断地以横分裂的方式产出节片,是绦虫的生长区;节片从前到后成熟度增加,每个节片就是一个生殖单位,其中的成熟节片中有子宫、卵巢和精巢,妊娠节片中充满子宫,子宫内充满受精卵。妊娠节片脱落后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 36. 猪肉绦虫的感染途径: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 人的小肠(发育成成虫)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猪食用 米猪肉 。猪肉绦虫有两个寄主: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中(瘦肉)。人是终寄主,猪是中间寄主。 37. 蛔虫和猪肉绦虫的成虫的相同点:1.寄生在人体小肠内2.消化系统退化,生殖器官发达。 38. 预防寄生虫病: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如不喝不清洁的水,生吃蔬菜、瓜果必须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误食虫卵。不吃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米猪肉;管理厕所,不放养猪,废除连茅圈;切生熟猪肉的刀和砧板要分开;提倡生猪统一宰杀,搞好肉制品检验。 39.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特有的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珍稀动物有100多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自然原因的变化使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物种的退化及野生动物繁衍和生存;栖息环境越来越小和遭到破坏;掠夺性涉猎。 40.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食物、哺育能力差、活化石)、藏羚(偷猎)、金丝猴(栖息地)、扬子鳄(活化石)、褐马鸡(过度捕杀分布于河北省、山西)、白鳍豚(哺乳动物,水污染、噪声污染,不到100只)等。朱鹮不是特有的(我国的陕西声洋县和日本)。 第四章 物种的多样性 1.分类的基本方法:先找出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其中某一个方面的不同将它们分成两类,如此类推。 分类标准是一套标准。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微的。 2.生物分类等级:生物分类等级主要有七个,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小 ,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3.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
就问你们学校的生物老师要来参考下呗,既然要上生物课,课下看看教案并润色下还是必需的。。

文章TAG:教案  范文  初中  中学  教案详案范文初中  
下一篇